曾一平

特别介绍本人的三大发明:1.自然世界历方案 2.曾码切音子声汉字输入法 3. 巧智图
正文

谈闰年和闰月

(2019-01-26 17:22:26) 下一个

谈闰年和闰月

历法里有闰年和闰月两个名词。它们的意思却很不相同。

闰年是公历里的名词。它表示大年,即366天的年,比365天的年多一天的年。这样的大年是有规律出现的。规律就是闰法。闰法是人制订的。不同的闰法就是不同的历法。

譬如,儒略历的闰法是:逢4的倍数年为闰年。

而格里历的闰法是:逢4倍数年为闰年;逢100的倍数年减闰;逢400的倍数年免减闰。

这样,儒略历的平均年长为365.25日。格里历的平均年长为365.2425日。

由此可知,每一年的历法日数都不是精确的回归年长,而是近似的回归年长。

为什么要这样定历法,是为了方便。历法的年长有了规律,历法的年就透明了。年透明了。人人都知道今年是什么年?有几天?哪一天是新年元旦?年如果用精确的回归年,那哪一天是新年元旦就很少人知道了。年就不透明了。就这一点区别,你赞成哪一种年?想必多数人赞同闰法固定的年。

公历里本来没有“月”这个东西。月是月亮绕地球一圈的时间长度。精确说朔望月是29.53059日。把它整日化,就得大整数30日,小整数29日。这就是阴历的大月和小月。

精确的朔望月如果模仿阳历的做法,把29日的小月叫平月,30日的月叫闰月。也规定一个确定的数学规律来确定闰月。那么大小月就透明了。人们就都能知道哪个月是平月,哪个月以闰月,这样阴历就方便了。

可惜中国几千年使用阴历(学名称夏历,现在俗称农历是错误名称),却没有人倡导把阴历透明化。实际上中国历史三千多年。一直是用的精确朔望月。哪一天合朔,要由主管天文的部门(皇朝年月是“司天监”,现在是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计算后公布。这就是过去的皇历,或称“老黄历”上的每月初一。每月初一当然是不透明的。人们只能查老黄历才能知道。现在是查公历日历或历表才能知道。

自然世界历方案给出了一个配套的“透明阴历方案”。里面给出的小月变大月的规律,就是闰月的闰法规律。

要注意:透明阴历里的“闰月”,不是夏历或“农历”里的“闰月”。因为透明阴历里没有“年”这个概念。月不分年。月只按纪月排序。即从纪月1月开始,连续不断用序数排序号。所以“闰月”就是小推变大月的月。

自然世界历的闰年闰法是在格里历(即公历)闰法的基础上增加一条:逢长纪元万年中的3200倍数年减闰,即长纪元3200年、6400年、9600年、13200年16400年、19600年减闰。

配套的透明阴历闰月的闰法是:

纪月双数月为闰月。

每百月的30倍数月(30、60、90)为闰月。

每万月的1000,3000,5000,7000,9000月为闰月。

每十万月的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月为闰月。

如果要透明阴历的月与自然世界历的月相对应,那么规定:‘

透明阴历的1日在自然历x月的1~15日归x月,

透明阴历的1日在x月的16~30日或年余日的归x+1月。

夏历里的闰月则是另一回事。它不是阴历里的小月变大月后的名称。夏历里的小月不会变大月。夏历的月序号只有12个。但夏历的年却有大小年两种。小年有12个月。大年有13个月。但月序号只有12个。即月名只有12个。那么大年里的13个月怎么办呢?只好把多出的一个月不给月序号,即不给取月名,而称为“闰月”。哪个月是闰月呢?阳历不是有24节气吗,其中12个单数节气称为“节”(取自竹节的节字),12个双数的节气称为“气”。夏历月中包含有第几个“气”,这个月就称“几”月。因为阳历一年只有12个“气”,所以有13个夏历月的大年,必定有一个夏历的月中不包含“气”。这个月就是闰月。它前面的月是几月,它就叫“闰几月。就好像这个”月“不是亲生的女儿一样。

所以夏历(或现在俗称的农历)的闰月,与公历中的“闰年“完全不是一样的意思。这一定要明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