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衣食无忧的老海归

(2019-07-12 14:55:33) 下一个

50年代回国的老海归们都给授予“毅然放弃”的冠冕。他们放弃了什么呢?一般人的理解就是放弃了高薪工资和舒适的生活。其实,50年代初回国的老海归在生活上没有放弃什么,他们大部分还在读书,生活拮据,靠打工挣钱。如果住房里有电视、电冰箱、煤气炉子就算“舒适”的生活,他们放弃的仅仅是这些而已。带着孩子回国的以后才发现还放弃了孩子们的教育机会。很多人真正要下决心放弃的是他们的学业和事业,有人还放弃了妻子儿女, “毅然放弃妻子回国”听起来不能为人所接受,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些人的故事。上面的情况我在《老海归 小故事》里提到一些。

到了50年代中后期,老海归们工作了一段时间,生活才开始越来越舒适。有一个老海归与一般人不同,在读书期间就衣食无忧,甚至有些奢侈。他叫李瑞骅,195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后回国。

李瑞骅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上海交大毕业后,父亲决定把他和两个兄弟都送出国。李瑞骅1947年被伊利诺伊大学录取,同时,一个驻加拿大大使馆的朋友帮他联系工作,他收到加拿大一个桥梁公司的工作邀请。李瑞骅接受了工作机会,到了加拿大又申请了麦吉尔大学,在蒙特利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工作学生生活。

桥梁公司给李瑞骅的工资高达每月200加元,可以在家工作。他还在学校实验室工作,每月120加元。于是,他成了留学生中的高薪阶层,手头很绰裕。据他自己讲,为了在社会中不受歧视,他努力学习西方文化,待人礼仪,餐桌规矩,教堂礼拜,天天西装革履,白色衬衫一买就是一打12件,周末送出去洗。

他花了1300美元从纽约买了一辆二手车,只开过一年,基本跟新的一样。加上他一表人才,翩翩绅士风度,女孩子常跟他“约会”,有时候去“汽车露天电影院”看电影(在停车场坐在车里看电影),有时候去跳舞。为了跳舞的时候不丢脸,他特地上课学习交际舞。当地人都很喜欢他,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他出去玩都很放心。他虽然是单身,但没有物色到终身伴侣。他的哥哥李瑞麒却在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当地华裔女孩,表示愿意跟他一起去中国,回国前在加拿大结了婚。在中国生了一男一女,60年代困难时期,一家人又回到加拿大。

李瑞骅跟公司同事们的关系很好,跟他们学会了滑雪、冰上钓鱼,甚至学会了怎么开小飞机。他后来辞去了蒙特利尔桥梁公司的工作,到多伦多攻读硕士,业余时间给一个制图公司画图,每个月还是有不少收入。有时工作量很大,他就雇佣中国同学帮忙,当起了老板。写论文的时候不用上课,他又在一个建筑公司上班,每月300多加元。

李瑞骅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照相,自己冲洗、放大、上光,所以在留学期间也照了不少相,留下来的留学纪念照片很多。因为喜爱摄影,回国途中路过德国,买了一架最新型号的带万次闪光灯的莱卡IIIC,价钱昂贵,中国海关要徵很高的关税。周恩来知道了以后,亲自批准免税。因为近视,在德国还买了五副蔡斯镜片的眼镜。一路上游山玩水,下馆子,看芭蕾,坐邮轮;在瑞士买了一个自动劳力士手表和一套高级渔具;在摩洛哥第一次见到赌场,决定去赌一把;四个月途经英国、印度、新加坡,最后从香港入境。回国后不久又买了一辆摩托车。

像李瑞骅这样留学的老海归不多,钱和工作对他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回国最大的放弃是绿卡(带回国,文革期间给销毁了),没有其他什么顾虑。他作回国决定是因为收到国务院留学生事务委员会的一封信,表示欢迎他回国。回国后,他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等大型工程的设计,建立了美满的家庭,经历了各项政治运动,于2009年去世,享年85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终于看到一个情商智商都高的人。

情商高的标志是会玩儿,跟周围人关系好。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其实挨不挨整和所在单位关系真的很大啊!
好像交通部上海船研所, 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至少我知道一个重庆号上的小军官, 在那个所工作, 整个文化大革命, 一点儿也没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