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祝 钱学森 生日快乐

(2018-12-09 07:10:16) 下一个

尽管关于钱学森的书籍材料可以堆成山,每年11月前后还是会有一些人撰稿写文章纪念钱学森,在网上发表评论,一些单位也举办纪念活动,因为10月31日是钱学森的忌日,12月11日是他的生日。今年在他生日来临之际,我也来当一回“有一些人”,随便说两句。

人们纪念钱学森无非是要赞扬他对中国火箭技术发展的贡献,赞美他当年的爱国壮举,有人顺便还要骂骂美国。其中也不乏一些杂音,企图探讨钱学森回国到底是出于“自愿爱国”还是“被迫爱国”。

钱学森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有点把他抬得太高了,好像没有他,中国的两弹一星就无望了,或“推迟20年”。当年回国的有关专家还有郭永怀、张文裕、赵九章、徐璋本、赵忠尧、姚桐斌、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等很多人,都可以挑起两弹一星的大梁。只不过钱学森在美国的名气更大,争取他回国的过程更艰难,所以一旦回国了,就被捧为掌上明珠,坐上了火箭皇帝的宝座,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因为是掌上明珠,火箭皇帝,钱学森在历次运动中都受到了重点保护,说错话,做错事,都汗毛未损,而很多其他回国的科学家们都因政治原因巨星陨落,因非正常原因英年早逝,这是对他们的不公,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污点。

至于钱学森是不是“爱国”,他回国是“积极响应号召”还是出于无奈“被迫爱国”,已经没有意义去争论了。爱国概念现在已经被政治化了,拿“爱国”去套50年代在美国留学工作的科学家们的思维是凿圆枘方。当年在海外的六千多留学生,有四分之一回国了。他们决定回国有各种不同的原因,给他们戴上“爱国”的冠冕只是个荣誉的花环,钱学森也是如此。四分之三没有回国的留学生,二十年后重返故土,也都带上了“爱国”的花环。

从申请入美国籍,被授予美军上校军衔,自由出入五角大楼,到申请入党,成为解放军中将,受共产党特殊保护,钱学森的人生奇特不凡。他也是那个特殊的年代的牺牲品,是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失去人身自由,后半生又被塑造成像雷锋一样的模范形象,但失去了言论自由。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曲折迂回,好像是老舍故事里的人物,有真实生活的描写,有理想生活的刻画。

如果他当年没有回国,在科学上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就,得看美国会不会给这个共产党嫌疑分子“平反”。他回国后人生辉煌,所付出的代价是子女未能受到正常完整的教育。

不管历史对他的评价如何,在他生日来临之际,应该祝愿他在天之灵生日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前几天才看了电影《钱学森》。 谢谢分享!
海陬观者 回复 悄悄话 (之二)

2) 钱学森非但是气体动力学的专家,而且他是三、四十年代参与研究,做出贡献的人之一。 他的导师 Karman Todor 是匈牙利人,也不是美国人,而且也是在德国 Goettingen 大学受的教育。 Karman 自己的导师,是后来纳粹德国时期还参与研究的,大名鼎鼎的 Ludwig Prandtl。 只要念过流体力学的人,都听过 Prandtl equation。 钱学森是 Karman 的杰出学生正如同 Karman 是 Prandtl 的杰出的学生。 二战结束的 1945年,美国政府派遣 Karman 到刚被占领的德国去,目的是截取一些德国在导弹发展方面积累的知识。 按照前面 nightrider 的说法,那就不是截取,而是直截了当的 劫夺了。 Karman 当时选择了带 钱学森去,由此可知 钱学森当时在 Karman 心中的地位。 钱的所谓 美军上校的阶级就是这个时候取得的,因为当时德国的军事重地,普通人不能进入,钱 不是美国籍,无法参见 classified material。 只有暂时取得美军身份,才能进入被美军占领的德国军事重地。
海陬观者 回复 悄悄话 (之一)

“nightrider 发表于 2018-12-10 00:43:03 --
One of the first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ieves from China.”

A rash and impertinent comment does nothing except uncovering the poor judgement and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speaker.

1) 美国在二战时的曼哈顿计划,主其事者是 Robert Oppenheimer。他是德国 G?ttingen 大学训练出来的物理学家。 负主要责任的如 Enrico Fermi 是意大利训练出来的,还有众多英国、法国的专家都是受过外国完全训练的科学家。 按照上面这个无知的人的看法,这些科学家都是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ieves。 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二年,美国也拼凑出一颗很小的卫星来。 当时有笑话风传世界,说 苏、美两国的卫星如果在外太空相遇,大概可以用德语沟通。因为火箭、导弹这方面的先驱国家,是德国(包括纳粹时期)。
nightrider 回复 悄悄话 One of the first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ieves from China.
行道堂主 回复 悄悄话 亩产万斤,特异功能,这是神马科学家?
happybob 回复 悄悄话 亩产万斤是不是他证明的?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人生有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