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23 语言需要科学的训练

(2018-04-01 07:46:40) 下一个

教育随笔23

语言需要科学的训练

章熊先生说:教育家们(如皮亚杰)证实:婴儿的智力发育要先于语言发育。因之,乔姆斯基说:“不是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而是智力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我同意他的说法,不过有所补充,那就是:

智力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需要科学的训练。

1984年我接手高考命题,就推出了“现代文阅读”栏目。一时全国哗然,“超纲”的攻击声四起。不过现在习惯了,而且较那时有所发展,从获取信息性阅读扩展到文学性阅读(由于文学性阅读的多解性,如何命题有些地方还要进一步研究)。现在我要谈的是一件不为外人所知的事请。人们都以为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不是,我不能贪天之功,应该还历史的真相,把功劳还给朱德熙先生。

大家都知道那年试题的文本取自摩根(Morgan)《古代社会Ancient Society》,其实细心的人从这本书里却永远找不到相应的章节,那是朱德熙先生从全书中挑选了一些段落组合而成的,天衣无缝。更有甚者,译文里每一个句子都经过朱德熙先生亲手厘定。我至今记忆犹新,真正领略了什么是学者风范!当年朱先生、我、潘兆明(我的前任)三个人坐在朱先生家的客厅里,朱先生找来了原本和译本,膝上放了Webster大辞典;原文与译文一句一句比对,有觉得不够妥帖的,由朱先生斟酌、确定。不仅如此,最后的定稿也是朱先生亲手抄写,由我带到命题组的。正因为如此,以朱先生的威望,这个石破天惊的项目才得以顺利通过,否则以我当时的地位,恐怕就是另一种局面了。

章熊先生不仅是语文高考命题老师,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分编型教材《阅读》课本的编者。从1982年到1985年,每年暑假他都要参加全国重点中学分编型教材实验班教师备课会。他在会上总是讲“语言和思维”的问题。

章熊先生说:“语言、思维、思想之间的关系有点像我们的太阳系——语言围着思维转,思维围着思想转。就像太阳在宇宙里也是一直围着一个更大的天体运动一样,思想也在不断运动着,它所围绕的更大‘天体’,就是社会(随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变化所形成的社会意识)。

语言、思维、思想三者的关系中,思维是中介,是最活跃的因素。”

语言需要科学的训练,那么语法要不要讲?怎么讲?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中学语文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和做法是语法还是要讲一点,但是不考。怎么讲呢?

我的做法是尽量少讲一些概念,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一些最基本的概念。

比如:单纯词与合成词。

提问:白菜与白花的结构一样吗?

讨论结果:不一样。白菜不能拆开,白花可以拆开。

再读课本《作文·汉语》,学生释然。

再比如:宾语与补语如何判断?

提问:跳高与跳得高的结构一样吗?

讨论结果:“跳高”是动宾结构;“跳得高”是动补结构,其标志是“得”。(“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再读《作文·汉语》,一目了然。

语言需要科学的训练,说实在的也确实要学点语法、修辞和逻辑。如果就一句话而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语法就是研究“通不通”的问题;修辞就是研究“好不好”的问题;逻辑就是研究“对不对”的问题。

一句话,从语法上来说是“通”的,但是,从逻辑上来说不一定“对”。

比如:今天下午放学后,我们小组要做清洁。

分析:这句话语法上没有问题,是通顺的,“做清洁”是动宾结构。但是从逻辑上来说就不对了,“清洁”本义就是干净的,是干净的还要做吗?显然不符合逻辑。当然,这是特例,大家约定俗成,“做清洁”就是把不清洁的地方做干净,不合逻辑就让它不合吧,反正大家都明白就是了。但是,我们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也确实有“通”的不一定“对”的语言现象值得研究。

语言需要科学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注重科学训练的“序”。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未来社会“生活、工作、一切活动的节奏都很快,一切都要求高速度、高效率”。“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敏捷、准确的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将成为每个人的需要”(引自《课程 教材 教法》85年3期26页)。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进行科学的训练,既要研究教法改革,更要研究如何指导学法。

口头语言训练的基本程序请看拙作《敢说·多说·会说》。

书面语言训练即作文训练的基本程序请看拙作《爱写·多写·会写》。

总而言之,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科学训练,都离不开思维的科学训练。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学习专业理论、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思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案例,不断探索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章熊先生送给我一本他写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还送了一本他翻译的美国教材《Developing Writing Skills (译为“提高写作技能”)》,一直在我案头随手可及。边读边在语文教材改革实验中践行,在实践一段时间后,运用作者书中的理论和方法,总结语文教育教学的收获或体验。如果说我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果的话,那是与章熊先生的言传身教及理论指导分不开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心之初 回复 悄悄话 是不是清朝受小学教育的,“得的地”不分?比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耄);”杀的好“(鲁);老舍就更不分了。问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