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35 怎样自读《小麻雀》

(2018-04-09 03:51:32) 下一个

教育随笔35

怎样自读《小麻雀》

    《小麻雀》在初中第一册《阅读》(三年制初中语文分编型教材)中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自读课文。编者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并完成阅读练习。  关于“阅读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老师不讲课文,同学们该如何去读,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呢?叶圣陶先生又告诉我们:“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由此看来,自读文章,一要“遵路”,二要“入境”。“遵路”,就是要通过阅读课文,并弄清楚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一步一步交代故事情节。“入境”,必须了解作者及其思想,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小麻雀》写的是一只带伤的小麻雀又被猫咬伤的经过。作者对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以及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动,都写得细致入微,十分感人。这些描写究竟表现了小麻雀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解决。

编者考虑到同学们刚刚从小学升入中学,自己阅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特地为大家设计了有步骤的“阅读练习”。

第一步是通读全文。叶圣陶先生说:“通读全文,在知道文章的大概;可是要能够通读下去没有错误,非先把每一个生字生语弄清楚不可。”这就要求同学们自觉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课文时,把生字新词做上记号,按练习要求,划出描写小麻雀眼睛的句子,把直接表现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作上记号。因为通读全文的目的,“在知道文章的大概”,所以,同学们还要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比如,当你把第一段中描写小麻雀眼睛的句子“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做上记号的时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小麻雀的眼睛?这时候小雀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通读全文以后,你再看看划了记号的句子,必然发现,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突出表现了作者的心理活动。联系全文,进一步思考,可能初步理解作者描写小麻雀眼睛的变化,是为了表现在不同的处境中,小麻雀的心理变化。但是,这些描写究竟表现了小麻雀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这就要靠“精读”了。

    “阅读练习”的第二步是精读课文,并回答纵线右边的问题。为了使精读更有成效,有必要了解作者。老舍先生出身贫苦家庭,对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体会很深,但他又不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正如他自己所说:“自幼受过苦,受过压迫,愿意借题发挥,把心中的怨气发泄出来。我有小资产阶级正义感,可是不敢革命,于是我笔下的受压迫人也是这样。我只写出我对他们的同情,不能给他们指出出路。”电影《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就是作者所说的这样一种形象吗?《小麻雀》虽然是一篇散文,但是,它的出发点和《骆驼祥子》一样:都是为了生活。了解了作者,对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很有帮助,“文如其人”嘛! 但要真正理解通读全文时发现的问题,还必须凭借精读课文。精读的方法很多,不可能要求大家通过一次自读练习就全部掌握(这一套《阅读》的每一册各单元都安排了自读练习)。这一次练习,只要求同学们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切实理解关键语句和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精读时,先看纵线右边归纳的各段大意,记住编者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反复推敲上下文的内容。最好是三五个同学一起,研究讨论问题。

    “阅读练习”的第三步是研讨问题。通过研讨,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关心小动物,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有的同学可能还有逮鸟、养鸟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容易理解作品和作者的心情;分析时,要注意课文最后一段描写小麻雀的语句,并结合全文来全面理解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这样,对小麻雀的死活问题的回答便是:两种可能性都有。

    作者不希望小麻雀死去,又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它活下来。这个结局,也是作者思想矛盾的反映,作者的自述不正是这样的吗?

综上所述,自读课文的基本方法是:通读全支,摸索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大概;精读全文,理解关键语句和词语;研讨问题,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这些方法的唯一途径,是“反复厉练”。通过“反复历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自能读书”的目的。

附录:老舍的《小麻雀》

      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这个,我忽然的很难过。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的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搭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我不敢紧迫,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猫又进了厨房,我楞了一会儿,赶紧的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冬天升火通烟用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旁蹲着呢。小鸟已不见了。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没死。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正在这么想,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象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象是等着猫再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象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来个救星。生与死都在这俩眼里,而并不是清醒的。它是胡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由铁筒中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生命根源的,希望。这个希望使它注视着地上,等着,等着生或死。它怕得非常的忠诚,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的希望,一点也不动。象把生命要从两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动。
   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的注视着地上。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的过去,把猫抓住。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它看了我一眼!
   我没主意: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养着它吧, 家中没有笼子。我捧着它好象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好。小鸟不动,蜷着身,两眼还那么黑,等着!楞了好久,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又楞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睁了一下;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