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17 文章有法 文无定法

(2018-03-29 04:55:03) 下一个

教育随笔17

文章有法   文无定法

语文学家刘国正先生主张“作文在有法与无法之间"。他有一首诗曰“若谓文无法,绳墨甚分明,暗中自摸索,何如步随灯?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微精,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谓神者为何?思想与感情,瞻彼春鸟鸣,无谱自嘤嘤。"  (引自张中行著《作文杂谈》的《序》)。全国重点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把握“习法"、  “思想与感情”,是指导初中学生练习写作的三个基本点。

指导学生“习法”,要循序渐进、集腋成裘。

重点中学语文改革实验教材《作文·汉语》已初步建立了初中作文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也可以说就是国正先生主张的“习法”。这个体系,从纵向看,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从初一到初三共安排了三十七个写作知识点及其训练点;从横向看,每一个写作知识点和训练点都与《阅读》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基本同步。所谓循序渐进,第一要遵循作文教学“习法”的“序",第二要有一个作文“习法”训练的“序”,这个“序”是以作文教材为训练内容,以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前提的训练序列,即爱写——多写——会写。

指导学生“习法”,要突出重点,“反复历练”。

古人云:“多则惑,少则得”,兵书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按照作文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就应该运用这种指导思想,在每一单元作文教学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一、二个问题:课内严格按“习法”要求训练。课外指导学生“反复历练”。

指导学生“习法",要精读范文,潜心探微。

《作文·汉语》每一单元作文训练中,编者都根据单元训练要求,编排了几篇范文。范文既有名篇佳作,也有学生的优秀习作。这些“精读教材是挑选出来的,它的写作技能当然有可取之处,阅读时候看出那些可取之处,对于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深的识力;写作时候凭着那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  (引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l页)

指导学生“习法”,既要有整体规划,又要夯实单元基础。

初中三年整体规划,从纵向要把握每一个年级的训练要点、重点和难点;从横向要夯实每一单元训练的要点和重点,突破训练难点。比如初二年级开始训练学生写议论文就是一个难点。指导学生第一次写议论文那节课,那时国内正兴起西服热,我第一次穿西装,而且故意迟到二三分钟,在学生焦急的期盼中,以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形象走进教室,学生哗然,兴奋异常。《从李老师穿西装说起》一下就成了学生的议论中心。他们都抢着说,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再要求他们看看《作文·汉语》教材议论文《说清楚一个观点》的单元训练要求,以《从李老师穿西装说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学生的第一次议论文写作训练的难点就这样突破了。

指导学生会写,“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微精",是作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训练,没有这种基本训练,学生难以掌握写作的一般方法,如果仅仅只有这种基本训练,学生也难以学会写作。再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而说话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只有思维清晰而有层次,语言表达才清楚而有条理。所以,指导学生会写的第二个基本训练,是加强思维的训练。

加强思维训练,也应有一个整体规划,既要把思维训练贯穿到听读说写能力训练之中去,又要使之与听读说写能力训练基本同步。实现这个整体规划的教学方法,是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会写的第三个基本训练点,是要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真正理解“我手写我心中言,真情实感动人颜”,  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也要靠不断地输入,没有输入哪有输出。这种精神的输入,更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色,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结合教学具体内容,系统地有层次地进行。初中三年试教,我们按照“爱班集体——爱校——爱家乡”的序列,培养学生的感情,按照“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序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论是从全班学生的思想表现,还是从他们写的作文来看,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