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人生(十三) 我从乡村那条小路走出来

(2018-03-27 04:50:11) 下一个

闲话人生(十三)

我从乡村那条小路走出来

武汉市武昌区原来还有一个通湘门。通湘门,顾名思义,就是湖北武汉通往湖南的门户,在武昌起义门与大东门正中间,位于原张之洞路东端,中山路南段,1906年为粤汉铁路通车而开,所建火车站即名通湘门车站。现在的武昌火车站正是在通湘门外那里建起来的。当时,通湘门内是刘家湾和任家湾,各有几十户人家。通湘门外只有我们李家花园一家。李家花园是我的祖父李华安创建并经营的私家花园,种植茉莉花、白兰花、株兰花等香花,专供汉口茶叶行制作香茶。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从武昌大东门到梅家山再到武昌起义门,还残存一段土质的城墙,上面长满野草。从张之洞路(现为紫阳路)出武昌城,有一条石子路,走一二百米就可以看到任家湾和刘家湾,穿过任刘二湾,再翻过铁路,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到我们李家花园。

从铁路边下来,这条窄窄的土路穿过一座山丘似的坟山,大约五、六百米就到了我们李家花园。

小土路进入李家花园后,映入眼帘的第一栋房子是李家的住宅。住房建筑是典型的湖北农村风格,土木结构。住宅大门进去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堂屋,堂屋两边有四间卧室,前面两间卧室的门对着堂屋,后面两间卧室的门对着堂屋后面的,一间在湖北农村叫做“倒(dào)屋”的房间,“倒屋”与堂屋之间是用木板隔开的。堂屋正对大门的隔板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着我们李家的列祖列宗牌位,两边靠木壁摆放着八把太师椅和两张茶几,神龛下面还有一张八仙桌。“倒屋”开有后门,后门与大门在同一中轴线上,挨着后门有一个木楼梯可以上二楼,二楼堆放一些杂物。“倒屋”后面是一个大厨房。

1945年,我出生在李家花园这个大家族。我出生那年,我的祖母去世。祖父从此就带着他的四个儿子,一大家人在这里以种花、卖花为生。我的父亲是李家花园的长子,他与我的三叔是花园的主劳动力;二叔在外开汽车跑运输;四叔读完书后在铁路局工作,长期在外地。

从我记事起,我们一家住在进堂屋左边一间,三叔一家住在进堂屋右边一间,二叔一家住在三叔隔壁,祖父一人住在我们家隔壁。祖父在世,没有分家时,三家主妇轮流主厨,三个月轮一次;后来分家了,祖父则轮流在每一家吃饭一个月。四叔在铁路局工作,住在外地,按月给祖父寄钱,供他零花。六十年代初,祖父去世了,二叔一家与三叔一家搬到了“青山公园”,那一栋房子就只有我们一家住了。

住宅大门朝东,家门前、土路边有一口水塘,水源来自东、南、西三面山上,全靠天然,在我的记忆中,这口水塘还从没有干过。水塘的东边是一排“花房”。我们李家花园的茉莉花、珠兰花、白兰花一到冬天全部都要搬到花房去。我们家三面环“山”,东北方向那一面“水”,是一片藕塘,从那一片藕塘边走上东面的小山,那里种了一大片桃树,每当桃花盛开时,从远处看,真是美极了。

李家花园的花房比住宅大多了,它坐北朝南,长约百米,宽约50米、高约10米。冬天,珠兰花和茉莉花搬进西边的花房,它们大约占据了整个花房面积的一半,里面有点像现代物流公司的仓储间,一层一层直到屋顶。从南门进去,有几条走道直抵北面的后墙,从西到东也有几条走道,凡是走道交汇处都有炭火缸,冬天温度低时,缸里烧的木炭,保证花房温暖如春。

花房东面那一半只看到约十根粗大的顶梁柱,房间显得高大空旷。高大的白兰花树都是种在大缸中,每棵都要四个工人抬进花房,小一点的也得两个人抬。花缸排列有序,炭火缸按一定规格摆放其中,也要保证花房冬天低温时温暖如春。

冬天如果哪一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时,上午十点左右要把所有的花都搬出来晒晒太阳,下午三点左右再搬进去。

花房南门前面是一片如足球场那么大的花场,花场东面摆放白兰花。紧挨着的是珠兰花,摆放珠兰花的场地上搭有花棚,夏天太阳大了还要给它遮荫。然后是摆放茉莉花,按大、中、小砵依次排列。

春、夏、秋三季,花房的花都搬到了花场,那花房就成了儿童的乐园。夏天,白兰花房特别阴凉,大人小孩都在那里纳凉。

一年中除了冬季,李家花园都飘着花香,刮东南风时,站在通湘门外的铁路边都可以闻到花香,真是香飘通湘门内外呀!

每年春节除夕之夜,从住宅大门口到花场四周,再到花房门口,三五步之距就插一只大蜡烛,借此祈祷来年花事如火如荼,香花生意兴隆、前途一片光明。

李家花园从创建到解放后公私合营,并入青山公园之前,一直是我的祖父当家。当年是武昌一个比较大的私家花园,仅靠我的父亲和三叔两个劳力显然是不够的,除了花事繁忙期间聘一些临时工外,常年请的三四个花匠都是远亲近邻,我记得的就有远房的舅舅呀、表叔呀。他们不仅要精心伺候那些娇嫩的花儿,什么剪枝呀,除草呀,接枝呀等等,还要干许多重体力活,夏天每天要到水塘挑水去浇花,像茉莉花还得正午时间去浇水。我常常看到我的父亲他们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还在花园里劳作,真是幸苦至极!他们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在天亮之前赶到武昌城里一些公厕挑粪水回来给花施肥。那一担粪水比浇花水要重啊,穿街走巷小心谨慎就不必说了,还要过铁路,走那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路艰辛,难以与外人述说。我的父亲是李家花园的主劳力,一生辛苦劳作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他退休后常常是吃完早餐,从武昌李家花园老宅,步行到硚口水厂路中学,在我那里吃完中饭再走回家。无论我们怎么劝他不要这样远距离走路,他还是坚持步行,“人老腿先老”是他的口头禅。他到老都坚持力所能及的劳动,直到1994年以86岁高龄去世。

我的父亲是李家花园的长子,一生少言寡语,不论在外还是在家,从不多说话。公私合营之前,他是李家花园的花匠,人称李师傅,从早到晚在花园忙碌。公私合营之后,他是青山公园一名优秀的园林工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家他听我祖父的,在单位他服从领导的分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远在武东的461厂,刚刚建厂,找青山公园要一名园林工,因为那时去武东交通不便,那里的生活条件也比城里艰苦,很多人不愿意去。领导找他,让他去那里,他二话没说就去461厂,一直工作到退休。现在461厂郁郁葱葱的绿化林带,就是他辛勤劳动的成果。

武昌车站建成后,有“世外桃源”之称的李家花园就彻底消失了。但是每当我去武昌车站乘车或下车,走到车站东广场时,儿时故乡的那景那情,特别是那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小路,就呈现在我的眼前。

我从那条乡村小路走出来,

坎坎坷坷几十年。

以诚待人,

用心做事。

执着追求,

梦想成真。

那些人,难以忘怀!

那些事,历历在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戈羽' 的评论 : 谢谢你
戈羽 回复 悄悄话 有意思!461,471,青山公园,水厂路中学...... 都是熟悉的地方。问声好!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谢谢你!有缘万里来相会,当年没成同厂子弟,如今已成同城兄弟了。也许我要虚长你几岁吧?读了你写的文章,以后还有多多向你学习!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李培永' 的评论 : 家父1960年曾在那儿工作过一段时间,俺家还没搬去,老爸就调回了上海,否则我和你就是同厂子弟了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原来的确是一个厂,后来分为461精加工,471为粗加工。请问你现在在哪里?如果可以告诉我的话。我现在在纽约。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武东的461厂应该是471吧, 原六机部的武汉重型铸锻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