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加纳利

当夜幕降临,黑色将世间的一切喧嚣与悲欢隐去。打开电视,看一场电影。陪一个人,走一段旅程,看一段风景。那是一个人的自在与温暖。当晨曦微露,黑幕渐渐褪去,心,不再畏惧人群中的孤单。
正文

自在方寸间

(2019-03-24 20:01:26) 下一个

自在方寸间

Image result for groundskeeper's house in the great gatsby

    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是个眼界小、无大志的人。生活中也总是对一些小的东西情有独钟,从收藏小布娃娃到收集小杯小碟,就连逛博物馆、看房子,也是偏爱一个“小”字,正是这个“小”字让自己心安, 让自己自在。

    每次旅行到一个地方,博物馆是必去之处,从故宫到卢浮宫,再到大都会,却总是慕名而去,仓皇疲惫而归。给学生解释“卢浮宫是世界艺术宝库”一句时,告诉学生“库”是储存东西的房屋或地方,比如“仓库”。对自己而言,卢浮宫便是储藏宝贵艺术品的仓库,而不是欣赏艺术品的殿堂。曾经不太明白《蒙娜丽莎》好在哪里,以为不过是一个丰满女人的巨幅油画。进了卢浮宫才知道那是一幅长不足一米,宽仅半米的肖像画,在那个辉煌的宫殿里和周围巨大的宫廷画作相比,画上的人是那样的娇小,她安详的笑容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连续不绝的闪光灯是那样的不协调。远远地看着她,不由得生出几分怜悯,一处安静的小房间才该是她的心安所在,也才是自己能自在的面对那安详的笑容的地方。

    所有去过的博物馆里,最让自己心动的是日本那些村落里的乡土博物馆。没有巍峨的殿堂,也没有摩肩擦踵的游客,一处小山村,村口一座地藏菩萨,披着红,菩萨背后一间小木屋,十几二十平米,三面柜台,两扇木窗,一脚踏进门去,全部的陈设尽收眼底。一箸一碗一杯食,一书一画一草鞋。言语不多的历史,着墨寥寥的风景,吾乡吾民,吾土吾情,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想那村落里的人,纵然陋室白丁也必是自在安心地生于斯、长于斯、归于斯。

   在美国看博物馆最喜欢的是木制迷你玩具屋,方寸之间便有了想要的一切。将自己想要的生活捧在手心里,看着那手指长短的飘窗,手背大小的花园,想象着自己坐在飘窗上,可以晒着太阳看书,亦可以看着花园发呆。风雨来临的时候双手合起来,飘窗上坐着的人永远不会被打扰,依旧自在地看书,安心地发呆。

   所在的教会是由州立大学的第一批教工们建立的,教堂东南面是校园,西面便是早期教工们的住宅区。这些建了一百年左右的房子都不大,有都铎式的,也有殖民风格的、还有一些教授们自己设计、有些现代风格的。周日做完礼拜,经常开车在这些小区慢慢转。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些房子会让人想起玩具屋,只是周围的花草树木都是真的,微风吹来,白的、红的、粉的野山楂树落英缤纷,仿佛自己走进了梦中的童话世界。漫漫冬季,当圣诞节的彩灯照亮起,这里又是一个冰雪的琉璃世界,让人心安理得地驻足在皑皑白雪里不愿归去。

          Image result for the great gatsby

   平时看电影也总是不由自主的被那些旧时代的小屋吸引,甚至会情不自禁地生出妄想,希望自己也会有那样一间小屋,就像盖茨比豪宅旁那座林地管理员的小农舍一般。根据斯科特 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曾在2014年获得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服装设计两项奥斯卡大奖。长岛海湾旧士族与新富豪隔水相望,然而高屋掩不住寂寞心,豪门换不来卿相伴,反倒是住在小农舍里的人更是知足心安,

   人生若梦,白驹过隙。高屋大殿自然有它的好,逐之拥之,人生幸事。心安即是归处。对自己而言,陋室一间,炉火书香,方寸间,自在便是天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心安比物质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