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哈佛毕业生三十年后笑谈人生

(2018-11-17 15:54:10) 下一个

作者:戴波拉•可培根

插图:网络

 

我是哈佛大学88级毕业生。2018年10月的一个周未,我们这届同学重返母校庆祝毕业三十周年。597人到场,人数之多打破了历届校友出席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活动正好发生在一场官司开庭审理的前夕,在这场官司中哈佛是被告。(哈佛成为被告的原因,是因为原告提出,亚裔美国人在哈佛录取过程中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原告认为,哈佛大学在推进“多元化”的美名之下,对非洲和拉美裔学生予以照顾,而牺牲美籍亚裔学生的录取名额。)

新上任的校长劳伦斯•巴科出席了活动并发表了演说。在他的演说里,他提到了哈佛大学录取学生多元化的问题。我没有把他的原话录下来,只记得他说的是:哈佛新生有5个班,学校可以让这5个班里的学生都是SAT成绩满分,高中毕业第一名,可是哈佛没有这样做,今后也不会这样去做。哈佛想要每个班“多元化”,班里的学生不仅种族和社会阶层不同,而且出身成长的地区、政治观念、兴趣爱好、想学那个专业、对世界的看法也有差别。我知道,哈佛是这么做了,做得很成功。

 

我很喜欢哈佛四年大学生的生活,喜欢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人群的多元化。我不喜欢哈佛的有几点。第一,那些有父母亲捐赠哈佛房子或者钱的学生有很多特权。这场官司把这个事实挑明了,而我们在30年前就心知肚明了。但是我理解哈佛为什么要这样做:学校要给那些家里收入低于$65,000的学生免学费和生活费,他们需要钱啊。另外,每个学校都这么做,不止是哈佛一家。第二,哈佛校队每次比赛之前都要唱一首歌以鼓励士气,这首歌的名字是:“一万个哈佛男人”。嗨,别忘了,这个学校有一半是女学生啊。尽管我有些反感,可是每当歌声响起,一听到开头几个声符的时候,一股浓浓的的怀旧情感依然会油然而起。第三,我很吃惊地看到清一色男人的“兄弟会”仍然活跃在校园里。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们都是美国权贵阶层家庭的男孩子,他们的传统就是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像是一个美食俱乐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会里很少有妇女和少数民族。可是尽管如此,我和兄弟会的一些成员是把兄弟,关系很好。

有人说,智慧是一种批判性思维,一种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是让一个人能够对一件事情同时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而这个人还能活得好好的。如果说大学教育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目标,我觉得这个目标就是教会学生这种智慧。在这一点上,哈佛和其他学校都这么做了。俗话说一枚硬币要看它的正反两面,在这个整天吵着嚷着是建立多元化社会还是单一种族社会的年代,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获得了这种智慧的人就是知识分子,不奇怪,在法西斯当政的时代知识分子总是第一个被镇压的。

 

我赞成哈佛的做法,新生录取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多元化。这意味着有时候要接受那些入学考试成绩差一些,但是其他综合因素分数不错的移民孩子。出生于越南的汤•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哈佛大学2019届的毕业生,在下周即将开庭审理的官司中,他的申请材料被法庭当作为哈佛大学辩护的材料。我是犹太人,哈佛多元化的提案一开始是为了限制在哈佛犹太学生的人数,那时候哈佛的犹太学生真是太多了。哈佛这个提议打击了我自己的民族,可是我看到了事情的两方面:多元化是好的,可是对这个人的根,来自于何处却有点歧视。在明白这些后,我不仅能正常工作过日子,而且还意识到,有时看上去并不那么圆满的意图往往会产生很好的结果。

 

多元化的关健是要让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不管他是家世显赫还是出身低微,都能进学校读书。它不应该是一个人头数,黄种人有多少,黑人白人又有多少,而应该是校园的一道彩虹,这道彩虹是由不同政党、不同家教、不同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不同理解交织而成的。它展现了一个事实:尽管我们每个人有许多不同特点,可是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

88级届学生就很多元化,我们肤色不同,人也来自四面八方。30年前哈佛对我们打开了大门,30年后再见面时,我们看到的是:不管出身背景如何,赚钱多少,皮肤是黄色还是黑色,职场经历,家庭结构,贯穿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一根主轴是每天面临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和哈佛没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生活!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不管他是否上过大学,上的是哪个大学。每个人的人生起点是不同的,有人天生富贵,有人出身贫寒,有人上的是哈佛,有人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当生命的时间表走到某一点上,这些不同会开始缩小差距,慢慢地趋于相同,最后,芸芸众生,达官贵人们面临的是同样的终点,那就是死亡,大家都永远沉默不语了。

在毕业30年的纪念活动中,同学们共同追忆校园时光,再续同窗手足之情。很多人上台分享人生经验生活心得。我总结了一下,信手写来,以供反省思考。

 

  1. 没有哪一个人的生活和事先计划好的一样,甚至连那些心思缜密专业计划人员也不例外。

 

  1. 当教师和当医生的同学似乎很满意当初的选择。

 

  1. 很多当律师的同学不高兴,有的想换工作。

 

  1. 在银行里做的或者是管理基金项目的同学都在想一件事,把累积的钱回馈给社会。有的已经有了很具体的方案,有的还在考虑之中。这些行业的同学都想尽快离开华尔街,去从事和艺术有关的工作。

 

  1. 提到艺术,很多把艺术作为职业的同学似乎很高兴,也很成功,只是常常手头有点紧。

 

  1. 大家都说,钱买不到幸福,可是在一次民意调查中,手头有钱的比手头没钱的幸福指数高。

 

  1. 在同一次的民意调查中,当问及你现最渴望做的事情是什么?不是做爱,也不是赚钱,而是想多睡一会儿觉。

 

  1. 30年前一场大火烧了我们新生的宿舍,我们在一起唱了一首“一把火烧掉了房子”。现在我们还是很喜欢唱这首歌,不顾场合是否合适,我们都要哼两句。

 

  1. 现在我们校友联谊会的头头们,是当年新生入学时最内向的同学。

 

  1. 那些自己提出离婚的同学,离婚后似乎很高兴。

 

  1. 那些对方提出要离婚的同学,离婚后似乎不快乐。

 

  1. 那些结缡甫青葱,相守至白头的同学说,当他们的婚姻从夫妻转化成伴侣,彼此成熟且默契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一个同学告诉我她的转折点的故事。带着对婚姻的各种不满和痛苦,她和丈夫转向心理医生求助。几次咨询面谈后,有一天,在医生办公室里,她对丈夫说,“我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从这一刻开始,她丈夫恍然大悟:妻子的不完美并不是对他的侮辱,她的一言一行也不应该是夫唱妇随,鸾凤和鸣。她是她自己,她的不完美是她的一个组成部分。婚姻“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而身在其中的丈夫妻子,常常会忘了这一点。

 

  1.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唉,年轻的时候动辄就对人品头论足,现在想想太幼稚,太难为情了。

 

  1. 我们毫不吝啬地对每一个迎面而来或转身就走的同学说上一句,“我爱你!” 这句话在聚会大厅里荡漾着,余音袅袅,此起彼落。现在我们不再觉得这句话应该局限在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扩大了爱的范围,把爱延伸到多年的老朋友老同学。

 

  1. 我们这一届的同学中有国会议员基姆、导演托尼奖得主黛安、宇航员斯蒂芬妮。名人辈出,可是不管同学成了哪方圣神,吾辈闲聊和专题论坛的中心话题是:渴望获得爱情、生活得轻松愉快、被智慧激励,有正直英明的领袖、有可持续发展能自我维持的环境、友谊和谐稳定。

 

  1. 几乎所有当上父母的同学都很高兴,觉得他们当初要孩子的决定是对的。多数没有当上父母的同学也很高兴,觉得他们当初不要孩子的决定是对的,少数则哀叹,唉,当初为什么不要小孩子啊。

 

  1. 30年刚入学时常和一个同学去酒吧喝酒。30年后再和这个同学去同一个酒吧觉得很开心。

 

  1. 在同学家里住一晚要比住在旅馆要好。有两种情况你不要去打扰同学:偷偷摸摸地找了一个新太太,或者你只是想过一夜情。如果这样,那你还是去住旅馆吧。

 

  1. 在毕业30年聚会时,几乎所有已婚的同学都把配偶留在家里,自己一个人来参加。

 

  1. 很多同学的膝盖、臀部、肩膀出问题了。

 

  1. 喝了一辈子酒的同学,30年后喝酒的迹象在脸上都显示出来了。

 

  1. 总的来说,女同学在外貌保养方面比男同学做得好。

 

  1. 总的来说,男同学在赚钱和做领导方面比女同学做得好。

 

  1.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托儿所,或者产假没有工资,很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换了工作,改了行业,钱损失了不少。

 

  1. 聚会时记念教堂里的钟敲了27下,每一下代表着一个过世的同学。听着这钟声,我们心里知道:在今后的30年中,这敲钟的数字将指数级上升。

 

  1. 聚会时要拉起一个合唱团唱一首歌不难。同学们匆匆忙忙练习了几遍后就上台表演了,唱的是那样的合拍,好像是已经练了几个星期似的。

 

  1. 过了50岁之后,人好像有一种紧迫感,急着要把事实真相讲出来,或者是说出记在心里的感激之情,或者是乐于帮助别人,好像是觉得如再不这样做那就会太晚了。我一年级时同寝室的一个室友这次见面时告诉我,她很感谢我在1984年时帮了她一个忙。我写了一篇文章,登在哈佛校友报告中,里面提到我有一次叫了出租车去医院的急诊室。一个不认识的同学看到了,马上告诉我,下次再去急诊室一定要乘救护车,他出钱。我哈哈大笑,告诉他,“没事没事,我目前还没有计划要去急诊室。”

 

  1. 那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同学给我们上了一课。他们说,在举哀号丧的日子里,他们学会了坚强和感恩。有一个同学的女儿是哈佛2019届,今年夏天去世了,她告诉我们,“与其为她将来不在这世上的日子哭泣,还不如为她过去21年光彩照人的年月感恩。”

 

  1. 聚会时最兴高采烈的人是那些和死亡打了一个擦边球,或者是正在面对死神的同学。“哈哈,我们还活在这世界上!” 一个同学以前是一个公司的主管,生龙活虎,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癌细胞不知道从哪里一下子窜了出来,到处扩散。没有办法,为了活下去,医生拿掉了他脸的一部分,他破相了。我们一边在讲差点见不上面了,一边咯咯地傻笑着,搂抱着。两个人坐在那里,用脚趾头顶着弹着,疯得像个小孩子。

 

  1.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可是就像是一个同学告诉我的那样,“爱情对生活肯定有帮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胡同巷 回复 悄悄话 难得的好文章
爱卿5 回复 悄悄话 现在哈佛的学生都不太愿意告诉说他们是哈佛的学生,可能就是怕有些评论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不论如何评论都改变不了哈佛在全世界大学中的地位,我也想去哈佛读书,可是我做不到,我心中只有对哈佛学子的羡慕和佩服。
哈瑞 回复 悄悄话 犹太裔原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族裔,经过抗争,现在融入白人。 为什么呢?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这位哈佛老毕业生的感悟都是些common sense,不必非要哈佛毕业,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会在不惑或耳顺之年认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有一点我要质疑的是,他说学生要学的是批判性思维。这些88年毕业的哈佛学生已经都是社会栋梁了,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又体现在哪里了呢?我怎么没有看到有多少美国决策层里的人具有这种批判性思维?若有,美国会在过去30年里走上衰落之路吗?哈佛,这座培养美国未来领导人的殿堂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别再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BeagleDog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写得不错,读起来很轻松。哈佛招生主要是筛选未来的各种领导人和那些未来能回馈学校的人。有些作不了领导人,但出身显赫家庭的,学校可以收到很多捐款,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领导人就更不用说了。
锦西 回复 悄悄话 无论什么级别的大学教育,都给不了你智慧。智慧是从时光的积累,生活的历练中的感悟中来。也是一种天赋,一堆小孩中,3岁时,天才,就会与众不同。中国人都要求,让小孩上最好的学习,花大钱投入,没用。到时候落个,你一辈子都在想事。
我是干枯的胡杨^_^ 回复 悄悄话 有两点感叹一下:
1. 如果哪天有人来篇稿子:“不知名大学”毕业生三十年后谈笑人生,我才真的会觉得如沐春风。现在只要带个“哈”字的,就是天下真理一样,什么哈佛发现吃鸡蛋有益健康,哈佛发现一天睡几小时最好,哈佛发现人生真谛,令人烦不胜烦,这锅哈佛肉汤只煮不添清水,口水又吐得太多,渐渐已变味,发臭了,远处就传来一股霉味,令人作呕。

2. 88级的已走好几个了,我的还比这个早好几级,还没什么人走,只不过是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牛人中的野鸡大学,谁笑到了最后?谁是胜者?

实在对不起,话糙理似乎不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