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说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个人资料
唵啊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西藏风情印象(7)当雄草原

(2007-04-26 16:21:46) 下一个
藏民基本分两种,一种是农民,一种是牧民。离拉萨最近的牧民,大概就是当雄草原的牧民了。牧民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行来到当雄草原来了解牧民的生活情况。

离开当雄镇,我们走进草原。我们先到乡里,来到乡政府。乡里给我们准备了奶茶,然后端上一木盒东西招待我们,木盒里有些形状不规则的黄色的东西,半透明,有点像橡胶,形状有点像树枝,弯弯曲曲的,表面满是皱纹。我问同行的朋友那是什么东西,朋友说这叫奶渣。我掰了一块来吃,味道还不错。很多人吃不惯,其实奶渣就是藏式奶酪。很多中国人刚到国外的时候,也吃不惯奶酪那种膻味,同样,刚到西藏的汉人一般也不习惯吃奶渣。同行看到我吃得津津有味,觉得很奇怪,我说,这不就是奶酪吗,我在国外吃惯了。只是藏民制作奶酪的方法与西方不同,这里是高原干燥气候,这种牦牛的奶酪结实有弹性,得使点劲才能嚼得动。

藏牧民传统过的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若大的西藏,怎么改善藏牧民生活呢?交通、电讯、水电等现代化设施怎么接到游牧帐篷里呢?这可是个难题。所以,藏牧民脱贫的第一步是定居。把游牧变为定居,把帐篷变为村落。我们要去的就是一个这样的村落。

我们去的草原,看上去绿绿的一片草地,走进去才知道里边纵横交错到处都是流水。我们远远就看到了我们要去的牧民的村庄了。但是,快到村子的时候,路就没有了,车子就在草原上开了。这远看的村庄是群落的平房,进村了才发现每个民房之间相隔一、二百米。看来这些牧民刚刚定居,盖房子就跟搭帐篷似的,都有一大块底盘。房子与房子之间也没路,朝一座房子走去时,走着走着就是一条河栏着去路。说是河,实际就是一注水在草原上流,有些河底还是和岸上一样的青草,河不宽,有些一迈脚就过去,有些谁也跳不过,要绕道河心有大石头的地方三级跳远式的过河。这样一来访问牧民就成问题了,一天走不了两家人。

队长带我们到他家里,我们就跟着他走一条他才晓得的“路”,在草地上不是径直朝他房子走,而是跳过两条“河”才到他家。他家外边圈着两条牦牛,其它的牦牛估计赶到其它地方吃草去了。从外边看他家很大,进去一看,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仓库,这家里看不到什么家具,看到的都是堆在地上的格式工具。牧民就是这样,生活就是生产,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不像城里人上班是生产,下班是生活。牧民的房子即是为了生产,也是为了生活。队长是兴致勃勃,满脸笑容,跟我们介绍他的发家致富经历。队长最得意的,是给我们看他的财富――一大箱的羊皮。这箱羊皮对于他来说,就有如银行帐户对我们一样的重要【1】。不过他们讲的都是藏语,我就不断向我们一行中的藏人打听。我们有近十人,其中三人即懂藏语也懂汉语。但是,也不是三个人都能翻译自如,当雄的藏话和拉萨藏话不太一样,有时他们三人和藏民交流还得比划半天。

看完队长家,再看看草原上星罗棋布的其它藏民的家,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其他藏民家。当时草原正流行口蹄疫,藏民都在草场上开关于疫情的会。我们就分三个组,采访开完会的藏民。

调查问卷非常有趣,这样的问卷只有藏族自己的博士才设计得出来,不了解藏民生活的人绝对设计不出这样的问卷。例如,问题之一是一年吃过几次菜?藏民以前没菜吃,现在菜也不多,很多家也就是逢年过节才吃一两次菜。另一个问题是你去过拉萨吗?很多藏民是从来没去过拉萨的。另一个问题是宗教消费占收入多少。很多牧民把仅有的剩余都给寺院了,这样就无法积累发家。问过的藏民中有几乎有一半人,他们的现金收入是靠上山挖冬虫草,这种收入靠碰运气,运气好的挖得多,能卖好几千。当雄草原海拔四千多米,正是冬虫草生长的高度。

问题之一是统计财产,指标就是有多少牛羊。孤儿寡母的贫困户穷的只有一条羊,有些好一点的有一、二头牦牛。牦牛都要吃高原的草,壮劳力可以放一大群牦牛,每头牦牛值约两千多元。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牲口私有化了,牧民贫富差距也很大,当时草场上就看到有些牧民有自己的解放牌卡车或自己的北京牌吉普车,估计那些富有的牧民都是大忙人,看他们往卡车上装货摞得高高的。来接受调查的大多是贫困户,估计队长好心,有意安排贫困户来接受调查,这样可以让他们得到50元调查补贴的收入,其中大概也是由于富户忙的缘故。


【1】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2&postID=4756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