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说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个人资料
唵啊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资治通鉴》卷四 评说 (6):周室九鼎的社会功能

(2006-04-19 10:03:02) 下一个

原文14

赧王中十四年(庚辰,公元前二八一年)楚欲与齐、韩共伐秦,因欲图周。王使东周武公谓楚令尹昭子曰:周不可图也。昭子曰:乃图周,则无之;虽然,何不可图?武公曰: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虽然,攻之者名为弑君。然而犹有欲攻之者,见祭器在焉故也。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犹攻之;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也必万倍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器南,则兵至矣。于是楚计辍不行。

 

评说14

      楚国准备攻占周朝。东周武公出使楚国,对楚令尹昭子说周地不可取。楚令尹昭子问为什么。武公说,周地处狭小,取之于强国无益,方而背上反贼之名。如果今天楚国占据了属于天下的祭器,明天就给诸侯上好的机会来攻楚,占楚国土地足以强国,打败楚国足可以显名。于是楚国放弃了伐周的计划。

 

      九鼎是天下权力的象征,并不意味着据九鼎就拥有权力。卷一评论中谈到过权力源于四种权威。权力毕竟不是物理实在,不是一个可以尺量枰称东西,所以权力必须借助于符号和祭器来象征。所以拥有权力后必须还得拥有祭器;但反过来,拥有了象征权力的祭器并不证明拥有权力。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庄王为霸之时,仅仅问鼎之轻重都不可以,现在秦强楚弱,楚国竟想将鼎据为己有,这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之所以行不通,并不是王孙满所说的“天命未改”,而是九鼎已经由权力象征蜕变为仪式器具了。

 

      祭器最重要的一个用途,就是仪式。一个人一生经历许多阶段,生理发育阶段都有生理特征自然显现出来,如青春期喉突、乳房的发育,老年骨骼萎缩等。但一个人社会身份地位的转变,一定是以仪式的形式来标记,如学生毕业典礼领取毕业证书,总统宣誓就职,移民宣誓入籍等。

 

战国时期国王就职,少不了要到周室举行点仪式,如三家分晋后让周室封他们侯爵。所以说,周室的九鼎簿册等,还有仪式的社会功能,但已经不是周室的权力象征了。如英国和日本的皇室,实际上只有行使仪式的社会职能,而没有实际的权力。

 

周室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没有权力,但由于他的仪式功能,周室还有许多尊严。原始部落中除头人外,最受尊重的人之一就是祭司,祭司组织仪式。西方教堂里的神父或牧师,权力当然没有政客大,但所受的尊重比政客高,因为他们是西方人人生最重要仪式的主持人,他们主持受洗命名,婚礼和葬礼,标志人生三大转折:出生、结婚和死亡。于牧师尊严大于权力相反,警察是权力大于尊严。警察叫你停车你就得停车,权力不容争辩,但难得赢得人们尊重。所以周室据鼎还保存有尊严,但已经没有权力。如果楚国占据九鼎,则即失尊严,又得不到权力。

 

但人类行为心理,往往使一些人产生将祭器与权力等同起来的错觉,这有点像条件反射,因为两者总是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久而久之,就被视为一体了。连张仪这样的政治家,都曾经劝过秦王掠周室而据九鼎,可见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没有坚强意志几乎难以抗拒。楚王想据九鼎,是以为九鼎本身可以产生号令天下的权力,经东周武公开导,终于明白九鼎不单不能给楚国带来权力,相反会带来祸患。

 

如果没有足够的权威而据九鼎,则楚国据九鼎就是名不副实,即楚国并不具有九鼎所象征的权力,换句话说,既便有人现在送九鼎给楚国,楚国也无福消受。人要量力而为,国家也要量力而为。虚名对人对国家都不是好东西。

 

      周朝据九鼎,已经不是权力得象征了,周朝仅仅是保管九鼎行使仪式服务。九鼎已经不是权力象征了,而仅仅是仪式道具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