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正文

美哉云南(11)泸沽湖畔“女儿国”(附视频)

(2017-12-18 16:02:17) 下一个

 

11. 摩梭奇婚——“阿夏”制

 

 

 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两岸,川滇交界的云南省宁蒗县北部,有一个神秘、神奇、神往的泸沽湖。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一个孤儿,每天爬上山坡替人放牧,虽栉风沐雨、缺吃少穿,但持之以恒、从不偷懒。孤儿的勤劳感动了上苍。一天,一条大鱼托梦对他说:“善良的孩子呀,你太辛苦了。从今以后,你饿的时候,就割我的肉充饥吧!”孤儿醒来后,依循着在一个很大的山洞里找到了那条大鱼。他试着割下一块鱼肉,果然喷香可口,很能充饥。第二天,他发现昨天割过的地方又重新长满了新肉。以后每天都是这样,无穷无尽。没过多久,这件事被一个贪心的财主知道了。为把大鱼据为己有,他重金笼络一些人,用粗粗的绳索将大鱼牢牢地拴住,套上九匹马九头牛使劲向洞外拉。当大鱼被拉出洞口时,汹涌的大水尾随而出,顷刻间就吞没了大地万物,汇聚成一汪碧绿的湖水。

 

当时,一位勤劳的摩梭母亲正在喂猪,两个天真无邪的儿女在旁边快乐地玩耍。见洪水奔腾而来,母亲急中生智,顺手把两个孩子抱进猪槽,自己却永远葬身洪峰。顺水漂流的两个儿女因此就成了这个地方的人类祖先——我国纳西族中的摩梭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人们称这个湖叫“母亲湖”,即现在的泸沽湖,有人还用整段的木头做成“猪槽船”,划入泸沽湖缅怀英雄母亲。

 


 

 
 

五十余平方千米的泸沽湖水十分优美,像一个古朴而又宁静的睡美人,静静地舒展在青山的怀抱中;而周围的山峦,高低错落,各显妖娆。清晨,薄薄的雾气如蝉翼般的面纱,让她美丽的容颜时隐时现;中午,艳阳下的湛蓝似迷人的霓裳,让她显得庄重而又大方;月夜,泛银的微波像她的温热耳语,让人迷离而又神往。尤其是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荡在天水之间的摩梭民歌,就更使泸沽湖增添了几分古朴、几分宁静、几分柔美。有诗人赞云:“泸沽秋水阔,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问鼎,连排海上峰。倒涵天一碧,横锁树千重。应识仙源近,乘槎(chá 木筏)访赤松。”

 


  

 

              

               如果说泸沽湖的自然之美让人流连忘返,那么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更能引人入胜,因为在这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之间,生活着当今世界上唯一延续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他们至今仍坚守着自己独特的婚俗——以母系为中心的“阿夏”婚姻,被世人称为“神州大地女儿国”。

 

在泸沽湖畔的每一个山湾村寨中,都可以看到穿着秀丽、各具风韵、像泸沽湖一样美丽的摩梭姑娘,她们不但美丽、勤劳、善良,而且情真意切,大胆编织着花季少女的梦想,勇敢追求着属于自己的至真至诚的爱情。

 

 

 


 

 摩梭人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的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风光秀丽的泸沽湖畔,入口约五万,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入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入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这个素有“女儿国”之称的民族,至今仍保留着母系社会制度,表现在自己独特的婚姻方式——走婚,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男女双方不结婚,到夜晚,男子会用独特的暗号叩开女子的房门,在女人家居住,白天仍回自家生活劳动。在摩梭族人眼中,天下男子到处有,摩梭女子任我求。 
 

 

摩梭日记

        摩梭人属纳西族支系,其父祖为藏族,母族先祖为纳西族,入口4万余,世居滇、川两省 交界之泸沽湖。摩梭人特有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和母系大家庭的生存方式为世上独有。摩梭家庭血缘按母系算,财产由女性继承。母系为一家之长,掌管财务分配和劳动分工。兄弟姐妹终生共居在母亲家中,一同吃住,财产共有,永不分家。摩梭男人(舅舅)通常不参与日常劳动,主要负责看管、教育姐妹的孩子和从事对外往来等礼仪事项。因为是女人劳动,女人当家,所以摩梭女人的地位高于男人,因此泸沽湖又被世人称作最后的母系部落。


              泸沽湖边蹲伏着一座状如雄狮的戛姆神山,传说是戛姆女神的化身。因心爱者离去,这位多情的女神悲伤不已,于是发下誓愿,变成戛姆神山,佑护泸沽湖畔的摩梭儿女,世世代代地真诚相爱,世世代代和平美好地生活。她保护四周的摩梭姑娘健壮娇美、能歌善舞;她保护这里的摩梭小伙勤劳勇敢、气质豪迈;她保护摩梭湖畔五谷丰登、牛羊肥壮。

 

摩梭人感激戛姆女神的钟爱,推她为众神之首,在戛姆山下建寺立庙,顶礼膜拜。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往戛姆神山,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朝拜女神。摩梭儿女在这里尽情地对歌、跳舞、转山、赛马、野炊、露宿,渴望已久的青年男女趁机寻找“阿夏”意中人。

 

“阿夏”,在摩梭语中是“朋友”或“最亲密的朋友”、“最亲密的旅伴”的意思,阿夏婚即朋友婚。准确的说这不算婚姻,是一种独特的两性关系。

 

有人将这种特殊的婚姻关系总结为:

 

(1)建立关系的男女双方各居母亲家庭,属于两个家族、两个不同的氏族、两个经济范畴,属于外婚制,即氏族内不通婚。

 

   (2)与他族男娶女嫁的婚姻模式不同,男不娶,女不嫁。通常是男子夜晚到女子的“深闺”留宿,天蒙蒙亮便匆匆离去,到自己的家族参加劳动。这种夜聚明散的方式决定了男女双方的家庭没有任何利益往来,叫做走婚或偶居,所以结交阿夏关系的夫妻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

 

   (3)在这种婚姻方式中,双方互称“阿夏”,即以朋友相称,不用“婚姻”一词,仅仅是偶居,当然也就没有现代婚姻的神圣,不承担社会责任。这种偶居有的长达几年、几十年,短的也有几个月或几天,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

 

   (4)一个人一生中结交的“阿夏”特别多,一般都在数十个。

 

   (5)婚生子女属于女方,由母亲抚养、教育,而男方没有教养责任和所有权。

 

   (6)这里的母系家庭一般在20人左右,多者达40多人,按母系计算血统,财产在母系内继承。

 

  (7)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上有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家庭中的所有事物都有母亲来决定。如:家族仓库的管理权属于母亲,需要粮食时由母亲开仓分粮,男性不得染指;即使日常的吃饭,也有母亲分配,实行“分食法”;如果需要借钱借物,也只找母亲;就连春种秋收夏管冬藏都由母亲安排指挥。

 

  只有隆重的节庆大典时,风俗礼仪才由舅舅主持。

 

在这神奇的地方,家里抚养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外甥,而自己的儿子又有阿夏家的舅舅抚养。到了农忙季节,女方家需要帮忙时,男方可以前往帮助。在这样的家庭中,爱情是绝对至高无上的,是阿夏婚的基础。爱情的火花只要碰撞产生,就可以结交为阿夏关系。一旦感情破裂,就马上解除关系,另外寻找更合适自己的阿夏。这就叫“阿夏走婚”。

 

因为结交“阿夏”不设界限,双方暮来晨往,所以这种婚姻方式不可避免带有群婚的残余。比如说,共一个“阿夏”的,有母女,有甥舅,有姨侄,有姐妹,或者俩兄弟和俩母女结交“阿夏”,或者俩父子和俩姊妹结交“阿夏”等,他人想象不到的光怪离奇的两性关系,在这里都会发生。不同的辈分也会发生两性关系,无论如何也难逃原始婚姻残留的痕迹,是现代文明的畸形儿。

 

当然,结交阿夏的途径不光是宗教和祭祀活动,共同劳动和偶然相遇也会发生。

 

在路上偶尔碰面,如果男女双方心生羡慕,就可以用吹口哨、对歌等方式试探对方。

 

这时的男方唱道:“我是牛奶,你是泉水,牛奶和泉水可以交融在一起”;

 

女方回应:“我是盐巴,你是茶叶,盐巴和茶叶可以煮在一起。”

 

这就表示同意“阿夏”。

 

如果不乐意,男的就唱:“两朵好看的花,长在两颗树上,可以把他们摘下来,可是却拼不在一起”;

 

女的唱:“金鸡、银鸡虽然都是鸟,可是一个尾巴长,一个尾巴短。”

 

不同意就算了,可以各自走开。

 

在长期的阿夏婚姻生活中,根据阿夏双方的感情和意愿,他们也会从分居走向同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母系家庭中。不论男到女家或者女到男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的成员。由于同居是自愿的,一旦感情不合,就可以自动离散。到目前为止,这里大多数人仍然坚守着这一古老神奇的婚姻形式。

 

摩梭人把13岁作为人生的新起点,要举行隆重的“成丁礼”,在每年农历的大年初一早晨举行。换句话说,只有到了13岁的摩梭男女,才能加入“阿夏”行列。

 

每年的春节早上,家中凡有年满13岁的男儿的,都要举行庄严的“穿裤礼”;有年满13岁女儿的则进行“穿裙礼”;意即成丁。举行仪式时他们要双脚跨门槛,或者男靠在火塘边的左柱子上,女靠在火塘边的右柱子上。不管哪种方式,双脚均需踏在猪膘和粮袋上,象征日后丰衣足食。成丁者向长辈叩头,长辈回赠礼品,亲朋好友都带礼物前来祝贺。

 

从此,这些人就可以随意去找“阿夏”了。

 

在这里,古圣先贤并没有留下什么条条框框限制情爱,所以摩梭儿女少有单身的孤寂,难尝失恋的忧伤,她们似乎是为爱而生,为了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而降临人世。允许不断地寻觅,敢于大胆地表白,摩梭人把属于个人的爱情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歌声飘荡的泸沽湖畔,让人怀疑是否就是《西游记》中的女儿国?

 

泸沽湖因摩梭儿女的爱情而美丽,女儿国因泸沽湖的美丽而神秘。泸沽湖的蓝,摩梭人的美,都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有人因此这样感叹: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是否找到了前世今生的梦......

 

最后告诉大家,当今的摩梭族中,母系大家庭只占多数,也有母系、父系并存的家庭,还有父系家庭,也有稳固的家庭婚姻,说明社会前进的步伐在这里并非停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