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正文

忆海拾贝(15) 混水摸鱼少年情

(2017-12-16 12:45:31) 下一个

 

 15. 浑水摸鱼少年情

 

     由于黄河不断地涨落变化,尤其是以惊人的速度南北滚动,故黄河滩里会经常出现毅然与主流断绝关系的沟沟岔岔,它们有深有浅,有宽有窄,虽然其貌不扬,却是伙伴们嬉水和抓鱼的理想场所。

 

    远离大河的山区孩子虽然能在静水中来几下“狗刨”,但靠这点本事是不敢到汹涌的黄河中劈波斩浪的,所以,对深浅适宜波澜不惊的小河沟格外钟情,劳动之余,经常光着屁股到小河沟中闹个水花翻飞,碎玉乱溅。

 

    晌午的饭碗一撂,不管他人是不是午休,我们一帮小伙伴们就不约而同相聚小河沟。炎炎烈日下,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褪去裤衩,赤条条一丝不挂,争先恐后跃入水中。这时的水面上下,有的仰面朝天(仰泳),有的侧臂前行(侧游),有的水下憋气(浸猛子),有的四肢划水乱扑腾(狗刨),平静的水面顿时风起云涌。一阵疯张之后,大家凫水的花样黔驴技穷时,便从不断在档下窜过的生灵身上突发奇想,决心空手抓鱼,改善生活。

 

    找几条架子车上圈物的竹苫子,用细铁丝将它们首尾相接串联起来,就有了类似渔民们捕鱼的“拖网”。选一条宽度与拖网相当,深度适中的水沟,我们便把拖网拉入水中,从水沟的一头向另一端推进。水中的鱼儿尽管大小有别,形状各异,但无一具备“跳龙门”的绝技,面对拖网的“过滤”,个个束手无策,只好乖乖地向一个方向集中。

 

    我们不是将拖网一直推到河沟的尽头,到干河滩上拣鱼而失去“浑水摸鱼”的乐趣,而是在鱼儿达到一定密度时停止作业,将苫子牢牢插入沟底泥中,然后一齐跳入封闭区域内胡乱扑腾。被苫子封住的有限水域经不起众多伙伴的奋力搅动,清水变浑,浑水变浊,浊水变为泥汤,直到鱼儿实在无法在水下生存,争先恐后跳出水面时,我们才笑着,跳着,在浑水中轻而易举地摸出鱼来,扔尽事先准备好的竹筛子中。

 

    一般情况下,我们一次能将半筛子拳头般大小的、叫不出名堂的、活蹦乱跳的、各种各样的鱼儿前呼后拥地抬回“庵子”,令包括队长在内的一切大人们刮目相看,引起不便与我们共同作业的姐妹们的羡慕之情。对鱼的吃法,我们那时还不知有什么“清蒸”、“糖醋”之类的名堂,只想享受一下用浑身泥巴换来的劳动果实。谁知土生土长的炊事员根本没有做鱼的技能,只会像做其他面饭一样用水来煮。实际上当时的厨房里既没有食油,又没有姜蒜等其他佐料品,只有可供调味的块状结晶盐,所以出锅的鱼除了清汤就是鱼骨架,根本没有鱼肉可供品尝。无奈,我们只能小心谨慎地滤鱼刺,大口大碗地喝鲜汤。尽管现实让激情大打折扣,但我们照样乐此不疲,只要一有闲暇,小河沟就会出现我们“光屁股泥猴”的身影,成语“浑水摸鱼”的内涵就又成为伙伴们的午休内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