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等于五

从九里到南太平洋,终于停止流浪,栖息于白云的故乡Auckland, 小孩的故乡由此确定。边走边唱,不想遗忘,或被遗忘。
正文

最后一课

(2019-06-29 02:06:05) 下一个
最后一课,谈海外中文教育
 
12年几乎是每个周六的中文学习,大女儿终于迎来了最后一课(非法文版的最后一课)。二女儿小她两岁,跳了三级,今天也和她一起算中文毕业吧。两人去年都成功通过国家汉语六级考试。也就是说中文水平相当于海外学生研究生程度,回国可以直接报读北大清华啥的。老三还在努力中,估计还要再三年。令人高兴的是,仨闺女都是叶老师的得意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成绩我们都不需要去问去关心什么的。
 
昨天转发了一篇大女儿写的,由她老师放在朋友圈里的文章。其中介绍了她自己在新西兰学中文的经历。我个人认为她基本上是平实地讲话,从中文学习如何的不容易到自己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提供给正在坚持学习中文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们一些帮助和思考。
 
关于中文海外教育不外乎两种态度。一是以美国润涛博士为首的认为只要学习中文,由于方块字的自身特点必影响小小孩的思维,再加上些潜移默化的儒家文化教育,小孩日后一定会纠结中西方两大文化的矛盾冲突,因不易选择而导致不必要的彷徨;二是目前多数海外父母坚持的中文是母语,是华夏文明的结晶是我们华人流淌的血液,所以必须要学。前者以润涛博士带头不鼓励小孩学中文,真可以落得个耳根清静; 后者的父母小孩就要辛苦些,必定是艰难前行的。好在还有一些立志传播中文教育的人士在身体力行,开办了各式各样的海外中文学校。很多的家长小孩最后还是或多或少地鼓励自己的小孩学习些中文。尤其是现在电子传媒很方便,我知道许多学生居然是通过看卡通听流行歌曲学会掌握中文的。
 
坦白说最早我很赞同润涛博士。中文方块意像形字,不好记忆难发音。它太讲究方圆和规矩,不提倡自由的形式和思维。儒家思想又是一个爱恨交加的精神鸦片隐形于美丽的文字之中,积极地润脑细无声。大道理我都懂,可一回到自己的小算盘,与太太一商量,尝试了一个中庸方法(这也是中文教育的结果)。那就是先试一试再说。如果不试一下,替小孩做出那么大的决定好像有点太主观,责任太大,怕日后不好交代。
 
我的小算盘打的主意和教小孩打麻将同一个道理。简单讲就是自己老了的时候小孩可以常回来看我,跟我们聊聊天。可若是小孩回来了与我讲鸟语,年轻时我们还能应付,感到些许花香。要知道,我们老了不痴呆已是万幸,哪有精力去琢磨这些烧脑的外语。所以小孩首先必须会讲会听。可会听会说不会读和写,那不是以前的挣眼瞎? 仔细想想还是不管咋的,我们都要鼓励引导小孩先去学习中文,况且现有的大好资源不优先利用岂不浪费?主意一定,马上支起个小白板,客厅里自己当起第一个家庭老师。从日,月,山,水等像形字开始培养小孩的兴趣。我自己练过书法,所以相信自己把中国字的形体美宣扬得天花乱坠的。犹记得三娃一人一个小板凳装模作样认真听我讲课的画面,与她们平时在自己的学校很不一样。三板斧结束,自己渐渐招架不住了,赶紧打包送给叶老师。终究术业有专攻啊。不曾想,一晃12年过去了。曾经有过唯一的一次冲突就是老二的中文课程时间安排有一阵叫我接送很不方便,闹着跟叶老师要把皆喜连升三级。叶老师的大眼珠子差一点掉下地,后禁不住我再三重复说我自己就是从小学三年纪被罚到一年级再不断跳级,如此颠颠倒倒过来的而勉强被同意。皆喜现在庆幸我们当时没有放弃,也感谢叶老师破天荒地那次不拘一格,她终于和姐姐今天一起毕业啦。也曾不断尝试鼓励幺女步老二皆喜的后尘,直接与两姐姐成功会师合班上课,减少我们父母接送的麻烦。终遭老三坚决反对,说她不是飞人而作罢。
 
起初我们准备好,一旦小孩不喜欢就停止。我们自己小时候糊里糊涂过来了不知道,可一个在英语环境长大的小孩学中文真的很吃力。想想自己没出国前,初高中大学一共学了快10年的英语,出了国还是听不懂,说不出。总算勉强还可以看一些,写一些。真有小孩不愿意的,做父母的也不要太勉强。学中文难,教中文和送小孩陪小孩学中文更难。小孩有所不喜欢必有其所喜欢,反之亦然。主要是看小孩的特性,太强迫了大家都会感到痛苦。我们比较幸运,老大天生喜欢中国文化,连喜欢的歌都是慢节奏,邓丽君的和八九十年代父母喜欢的那些老歌。老大除了自己带头还能够一拖二,鼓励妹妹们喜欢上中文学习。如此应该说我们要感谢家里老大的leadership。家里小孩多的,搞个小桌子,一家人饭后安排一到二小时的读书学习时间是我要推荐的好方法。
 
于我,没有中文基础,就不能和小孩一起讲中文笑话,定会是一大遗憾。混的笑话有什么朱月坡,楚中天啥的;素的就地取材自己身边就有一大堆。。。比如单就一书名,此书我得意地从华文书店买来得意地欣赏。太太身边飘过瞄一眼冷笑: 如此俗物也值一读?我诧异她为何如此武断,况此书确不俗,讲的还偏偏是赏书的雅和趣。。。不曾想,太太不经意地经过,误以为行草的书名<赏书记>是什么<卖妻记>,好个天壤之别。
 
以此文推波助澜,和应大女儿文章,一起提倡海外中文学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