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感谢上帝赐给我食物

(2019-01-14 13:45:16) 下一个

这句话容易引起疑惑:明明是我劳动赚钱再花钱买来再老婆厨房里做出来的,跟上帝有什么关系?感谢上帝做什么?

这种疑惑有道理。按照现代教育下的世俗理解,你赚钱花钱有吃的,不赚钱不花钱就没吃的,上帝确实没帮你什么。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其实感谢上帝赐食物,并不是感谢上帝赐予这一顿或者这个人的具体食物,或者吃具体东西的行为与现象,而是在更基础的层面感恩让生命得以存在饮食得以发生的最根本的动力。在这个层面理解赐,赐并不是世俗理解的国王赐给大臣土地钱财的赐,也不是魔法师变出美食来送给人的赐。比如享受一个苹果:感谢上帝赐给我苹果,说的其实不是上帝扔下一个苹果或者变出一个苹果来给我,而是感谢那根本的力量让“我吃苹果”这样的事可以发生。

严格说来,并不是我吃苹果,因为这样说好象是我和苹果是两个分离的东西一样。我吃苹果这件事情准确的说法是“我体会到吃苹果”------我与苹果(这一个或者一些特定的苹果)的关系是早就注定了的,我的“命”中就有这些苹果,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如果我的意识与肉身不活动,苹果本来就在我的命里。但我的意识活动了,产生肉身与世界的对立了,肉身就会把本来以混沌状态统一为一体的东西经历或者感受一遍。以我与苹果的关系而言,就是我看到有一种东西叫作苹果,这种东西经过嘴巴与消化系统在身体中走了一趟。

古人说未发之谓中,发而中节谓之和。这句话本来是指情绪或者情感。比如看到一篇文章引起某种情绪,这种情绪的呈现就是发,这种情绪没有呈现的时候就是未发。未发就是中,就是混沌状态。如果以文字为表现方式,那么写出来就是发,没有写出来就是未发。未发那么别人就看不到,就是中就是混沌。写出来别人看得到,就是发了。发出来又符合表达的规律与要求,就是中节,就叫和。发出来不符合表达的规律,就是没中节。要么过度要么不及,都不叫和。反过来,如果诉诸文字的和是由符合文字表达的规律,文字与有自己的规律,那么情感是不是也有自身的规律呢?是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自身的规律特征,都有自己的节。没有节就不成物不成形不成相。

不独情绪如此,一切主观能动都如此。睡觉就是中,清醒就是和。不符合清醒的规律,那就是有问题了,比如亢奋或者精神不振,都是不中节,是违和。情感表达也一样,并不是总要不温不火,慢慢吞吞,而是适当的情感要由适当的形式来抒发。比如丢个电脑郁闷一会儿是中节,大哭就不是中节。反过来,亲人离别,大哭也可以中节。

回到感谢上帝这个话题上来。如果情感的中与和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吃喝际遇也是有中有和就不难理解了。中就是还没有显现的时候,和就是适当地显现的时候。中就是隐,和就是显。中就是阴,和就是阳。是阴还是阳,是显还是隐,这个变化规律的主导就是天地或者神或者自性。感谢或者感恩,只是一个提示,让人不要忘失根本的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人品好运气不会差。人品好的意思就是善待世界。善待世界的意思就是和的质量好,和的质量好的意思,当然就是中的潜质好。中的潜质好,当然展开的和就会好。这里不是因果报应,而是推理展现。比如看到一片叶子落下来知道秋来快来了。这不是因为这片叶子把秋天给召来了,而是因为这片叶子预示着你看到的东西。人品好也一样预示着这个人展开的是什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