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即非我----俺也说说“我”之二

(2018-11-05 12:08:14) 下一个

“我”这么不真实,这么有欺骗性,这么坏,为什么摆脱不掉呢?

因为“我”其实“真实”,不“坏”。他只是一个现象,不是主体,但也不是障碍。

一般人先是执着“我”是主体,接下来再发现“我”不是主体,于是又要另外找一个“主体”,找不到就认为现在的“我”是障碍。这是两个极端-----要么极端地肯定,要么极端地否定。这是我们思维的特性。

而事实上,“我”本质上不是主体,也不是障碍。他只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必然的,就比如春天植物必然萌发,秋天树木必然落叶一样。天地之间有“我”也是一样,天地有这个能量,也有这些条件,条件一合适就会产生一个个的“我”,既不坏,也不好,只是现象。

因此,我们无法灭除“我”。也不必灭除“我”-----更准确地说,是不应该有灭除“我”的企图。

那么,我们就可以放任现在的我了吗?就可以放纵他,让他为所欲为吗?

否也。

我处于规律中,放纵他有放纵的后果。如果你准备好了承担后果,那么可以放纵。如果不愿意承担后果,就不要放纵。

如果我们有意志探究真实的样子,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如实地看清“我”----“我”的两个身份:一个是天地所生的“我”,一个是“我”所自认的“我”。

我们要放飞的,是天地所生的我。要超越的,是自执自认的“我”。

体会天地之心,体会自性,体会觉悟都不在此“我”之外。此我之外,没有任何道或者本体,有也与我没有关系。这个我就是天地所生的我,他是一道门,一个交界点,大海里的一滴水。

麻烦的是,还有一个我。这个我与天地所生之我一体两用,真假猴王,很难分清。

具体地说,就是看“我”动的动力是什么。如果是自私的,那就是六耳猕猴。无论他要做什么伟大高尚的事业或者修行,都是骗人的。如果是天然地顺从天地之心(道、义、仁、神等)的,就是那个天地的载体。

楞严经中有第二月的比喻,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我”的两个面目。我能看能听能想能动,归此能于天地,就是本来的样子。把此能产生的现象当成真实,追求自我利益,就是第二月。本来的样子就是生佛一体。第二月就是轮回众生。

再换一句话,“无我”并不是彻底消除“我”(断灭相),而是明了“我”没有实体性。如果明了“我”没有实体,就不会刻意地否定“我”的现象了。

金刚经说,“佛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又说“佛说凡夫即非凡夫是名凡夫“-----多么清楚,我们以为有我,其实没有。我们自以为是凡夫,其实只是个名相。不是要消灭我,改变凡夫,只是明白这些名相没有实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