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听一段文字,
听一首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王〕杨绛/月下泛舟

(2021-06-01 19:52:00) 下一个

 

《老王》 文:杨绛 诵:月下泛舟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984年3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51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秋水天长' 的评论 :
愧怍是源于没有做更多的帮助不幸者的事,可是一个普通人,能做的也只能是限而有限了。
秋水天长 回复 悄悄话 静静听完,进入反思...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可真就那么心安理得,尽心尽力了?忠厚善良,知恩图报,贫苦人身上的闪光点,祝福好人一生平安。好像我扯偏了~~谢谢51兄分享!
51t 回复 悄悄话 刚读了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为自己“调”出了一派光明的感人故事,她是不幸的,她又是幸运的,生活于她是残酷的,生活又给她以勇气和希望。但这种“幸运”只对少数人开放,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大多贫苦人,他们是与这种“幸运”无缘的。

来听一个杨绛先生写的一个普通的贫苦人的小故事。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讨生活的他,生活和社会还不断地限缩他的生存空间,最后不治病亡了。文章最精彩的是杨先生在末尾处说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回想我们多少年来所走过的路,虽是跌跌撞撞,也算是顺顺当当的走到了今天,想想那些我们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社会的角角落落的人和事,心里有这种感觉,但说不清楚,杨绛先生一语就挑明了。就是这种感觉。

曾经因为工作去过几个边远山区,目睹了当地工人的生活状况,真是不能和都市的人们相比,特别是那些农民工。我们干活的地点在山上,中午工区食堂有人送饭上山,也就一桶开水,再有十几个馒头,那些农民工是连馒头也舍不得买的,他们被厂子里雇用,是有粮食定量的,可他老婆和孩子从乡下来,没有定量配给,他在这里吃两个馒头,就要耗去全家几两的粮票了。这还是小事,若是家里人生个病,那可真是难上难了。

有一天下来晚,路过他们家,站在路边和他们聊了几句,看他们家里大大小小的人,都还乐呵呵的,看来,只要家里人在一起,再苦也是乐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