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

相信的就是真实,难以置信的就是虚构。我随便写写,你随便看看
个人资料
riversid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同志

(2007-12-17 19:17:37) 下一个
我小时候,大概八九岁时,去附近小合作社(小百货店兼菜店)帮父母买两毛钱肉,对卖肉的阿姨(别误会,我说的是卖猪肉的售货员)的标准称呼就是“同志”。“同志,我买两毛钱肉”,然后对阿姨献上媚笑:“能不能给切块瘦点儿的?炒菜用。”成惶成恐的。结果嘛,当然是热脸贴在冷屁股上,阿姨杏眼圆睁:“都要瘦的,肥的给谁啊!?”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我的心在流血――阿姨那一刀下去,恰恰切在了猪肚馕最肥的地方!得,回家等着挨说吧,买块肉都买不好。

上面写的是真事,算个引子,还来说这个正题“同志”。五,六,七十年代,“同志”是人与人之间的标准称呼,不分男女老少只管叫同志,错不了,真的很方便,我喜欢。当然,要想被称为同志,得没被打成“右派”或“反革命”什么的才行。

其实,同志这个叫法出现得还要更早。最早时“同志”基本是其字面的意思,就是志向兴趣相同的意思。后来被共产党采用,特指具有共同的共产主义思想的人。解放后,“同志”被当作普通人(坏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之间的泛称。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同志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好好的一个“某些国家人民彼此之间的通称”就那么被毁了。

记得香港刚刚回归不久,我到那里进修,闲着没事时候就去逛书店,在旺角一带就有几家“同志”书店。那时我也不知道“同志”是指同性恋,进去前还很好奇香港还有那么革命的书店,一进去看到几乎所有的书都是讲同性恋才慢慢明白过来。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还好我不喜欢去泡酒吧,要是误闯“同志”酒吧就麻烦了。

改革开放以后,大家渐渐就不喜欢互称同志了,不知是因为有同性恋的嫌疑,还是只是不想显得太革命太政治化。但人之间总要个称呼吧,于是改叫师傅。有时看到一个老人家管年纪小得多的售货员叫师傅,觉得很滑稽。再后来,可能是觉得“师傅”太蓝领化了,又改叫老师。可是,不论是师傅还是老师,这种称呼用在两个完全没有“教”和“学”的关系的人之间,其实完全不合理。“公民”这个词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通称其实不错,在前苏联使用过,可惜在中国就是流行不起来,也许是因为大家觉得作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实在是没有太多值得吹嘘的。没有了“同志”这个统称,到底也没想出来一个同样好用的替代词。试过先生,女士,小姐,好象也不是太好用。特别是“小姐”一词又被引伸为坐台小姐,进而被引伸为职业“性工作者”。现在,你在国内敢称呼良家妇女“小姐”试试,看她不撕了你的嘴。看古代小说里,“小姐”多高雅呀,都是大家闺秀,衣食不愁,有丫寰照顾着,整天玩那琴棋书画。现在的“小姐”则要用自己的身体挣钱。词意的演变能到这种程度,不叹服不行。

同志,小姐,和农民,是几个本来意思很美好,但由于语言的演变被硬生生毁了的好词。写这篇小文感慨和纪念一下。

下面贴一点从字典里抄来的解释,做结尾。不足之处是,这些解释没有强调“同志”字意的演变,也没有涉及“同志”最新的用法,就是特指同性恋。

同志
tóngzhì
[congenial]∶志趣相同;志向相同
自有国同志者在。——清·林觉民《与妻书》
和他同志的多得很
[friend]∶指志趣相同的人
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红楼梦》
四卿及同志。——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comrade]∶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
党员同志
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a form of address]∶某些国家人民彼此之间的通称
同志,你的帽子掉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