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草藥治神經退化有譜了

(2018-04-06 11:22:12) 下一个
中草藥治神經退化有譜了!


中醫治療神經退化疾病,通常是家屬或病人的最後一線希望,沒有辦法的辦法,還好中草藥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已獲得初步的證實有效。

 

文/吳佩芬

 

神經退化性疾病又被稱為「靜默的流行病」,有流行病學統計,隨著人口結構老化,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人數增加,甚至可能將取代癌症,形成社會及醫療龐大的資源負擔。人體神經退化可分為「中樞神經」及「週邊神經」。週邊神經退化,如果是感覺神經退化,會感覺到四肢末端麻麻的;運動神經退化,會感覺肢體不靈活,想拿物品而無法拿、想動而不能動,步態蹣跚、活動遲緩。

 

中樞神經退化,有的會出現認知功能、記憶力、思考能力衰退,其中有不影響手腳運動功能的疾病,也有會影響手腳運動功能的疾病。舉例來說,阿茲海默症(失智症之一),是因大腦皮質及海馬迴區神經細胞中乙醯膽鹼濃度下降所致,並不影響肢體活動。因此,在社會上時有失智症家人走失的消息,然而,因不少名人罹患而頗具知名度的疾病——巴金森氏症,病因是中腦的黑質神經細胞退化,使得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數量減少,出現休息性的顫抖、僵硬、動作遲緩等,則大大的影響病人的肢體活動能力。另外,漢丁頓舞蹈症、漸凍人、小腦萎縮症等,都屬於中樞神經退化性疾病。

 

不治療,退化更嚴重

相信許多人有這樣的經驗,跌倒或車禍後,全身沒有外傷,經由影像檢查,也沒有發現異常,但就是感覺身體有些許異常,如手會不自覺地顫動等。董中醫小診所院長董崇敏表示,細微的神經損害,雖可藉現代的肌電圖、醫學影像等檢查進行了解,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經由檢查檢出,部分神經早期退化的潛隱病變,能由檢查而確診的並不多見,多數容易被病人忽略。

 

董崇敏指出,神經退化的些微變化,不見得會有症狀的出現,即使有像手指不自覺地輕微抖動、情緒變化、偶發性跌倒等,很容易就被輕忽,不理會了,結果是退化的情況愈來愈嚴重,症狀愈來愈明顯,等到精密醫學檢查發現有明顯變化時,病情已趨於嚴重。

 

針灸可緩解神經退化

中醫治療神經退化疾病,通常是家屬或病人的最後一線希望,沒有辦法的辦法。以失智症來說,往後5年,根本不可能會有新藥上市。董崇敏引一位具有西醫背景、患有小腦萎縮症的60多歲男性病患為例,該名病患從50多歲開始就陸續出現跌倒、受傷等症狀,本身也是醫師的這名患者驚覺身體有異,進行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帶有小腦萎縮症的遺傳基因。

 

迄今,西醫對於小腦萎縮症沒有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這名醫師病人到中醫診所求診,卻拒絕吃中藥,只願意接受針灸治療。董崇敏幫他在頭皮上扎針,連續將近2個月的療程,原本雙腳無法以直線走路的醫師病人,現在可以雙腳走直線、一步接一步,平衡感變好了。

 

中草藥治神經退化,已獲實驗證實

其實,中草藥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已獲得初步的證實有效。2011年一項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合作的中草藥天麻萃取物研究,經由小鼠動物實驗證實,可改善神經退化產生的動作不協調症狀,未來有可能會用於失智症、小腦萎縮症、漢丁頓舞蹈症等治療。

 

在中國以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知名、已經過世的北京中醫大學附設西苑醫院神經科中醫師尚爾壽,董崇敏在他70多歲時,15多年前,經由中國國台辦人員聯繫,曾到北京向他請益。董崇敏表示,向尚爾壽求診者大多是無藥可醫治的神經病變患者如運動神經元病變、脊椎空洞症、肌無力症等,光是漸凍人就有百餘例以上,在尚爾壽生前出版的《疑難病臨證精華》一書中就提及,曾以大量的天麻、鉤藤治療神經相關疾病患者。

 

緩解神經退化的中藥不多

除天麻以外,香港浸會大學經由動物實驗也發現,銀杏葉、西洋參等中藥材含有植物雌激素及抗氧化劑,對於受損的腦細胞(中樞神經)有不同程度的保護效用。參與研究的教授也指出,丹參可緩解巴金森氏症、血管性失智症患者的神經退化程度。

 

65歲以上人口盛行率高達5%的巴金森氏症,是排名第二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病人多數靠服用左旋多巴等西藥,來減輕動作遲緩、靜止性震顫、煩躁抑鬱等不適症狀。但是,長期服用左旋多巴,初期會覺得精神改善,但在過一段時間後精神會轉差,而讓服藥次數愈加愈多、病期愈長、動作遲緩等運動性副作用的出現頻率愈多,噁心、幻覺、嗜睡等副作用也會陸續出現。

 

香港浸會大學的人體試驗研究證實,中藥鉤藤能有效清除大腦中導致巴金森氏症的異常蛋白,減輕患者因服用西藥所引起的副作用。而該校3年前以中藥複方「加味六君子湯」(包括鉤藤、半夏、陳皮、黨參、茯苓、白朮等)進行巴金森氏症療效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進行為期24週的臨床觀察顯示,「加味六君子湯」能顯著降低西藥引起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下降、噁心、失眠、嗜睡、低血壓等),並能明顯增強病患的語言溝通能力。

董崇敏表示,在中醫古籍中,凡是記載有開心益智、利竅通神、生精補腦、安神定志、強志益精、聰耳明目作用的中藥材,就是有助於神經組織、神經細胞修復,進而益智健腦的中藥材,這類藥材總共有50餘種。其中由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者還屬少數,像何首烏、遠志、石菖蒲、山藥、巴戟天、木通、人參、茯苓、柏子仁、楮實子、天麻、鉤藤等。古人早已廣泛運用這類中藥,設計了多種方劑,像天王補心丹、孔聖枕中丹、定志丸、聖惠益智丸等。其中,以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為名的「孔聖枕中丹」,便是以讀書善忘為主治,強調久服令人聰明,不過,中醫治病,強調切合病機、對證下藥,才是取得療效的真機。

 

依據病情、證型,開立營養神經藥方

董崇敏以中醫治療巴金森氏症為例,常用的方劑有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菖芩溫膽湯、地黃飲子等。根據臨床對病人體質的探查,痰濕重的病人就處以豁痰為主的方劑像導痰湯、二陳湯等;瘀血重的人就處以活血化瘀為主的方劑像身痛逐瘀湯或通竅活血湯;氣血虛者,就處以益氣養血為主的方劑如八珍湯、歸脾湯、人參養榮湯;肝腎虛者便處以滋補肝腎的方劑像大補陰丸或六味地黃湯,再分別加上熄風通絡、有助於營養神經的中藥,如天麻、鉤藤等,才能有令人滿意的療效。

 

董崇敏解釋,以中醫的角度來看神經退化的原因,也可能是瘀血阻絡(阻塞,血不通)造成的,這類病人因為血液循環不好,藥物及營養不易到達神經細胞所處的區位,神經細胞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就容易退化、損傷。就像日本福島事件,世界各地的救援物資豐沛,但是,交通路線中斷,物資運不進去,便發生有人餓死的慘況。因此,針對人體交通路線不通的狀況,中醫師也要弄清楚是不通還是不榮造成的問題,會視情況開立活血化瘀或益氣養血的方劑,作為開路方,並適當配合營養神經的中藥。

 

怕冷,小心神經開始退化

隨著歲月的增長,全身機能開始衰退,其中也包含神經的退化。董崇敏提醒,從最簡單的末梢神經退化症狀,如手麻、對冷熱失去感覺,嚴重到肢體不協調,都是神經退化的表現症狀。

董崇敏建議,老人家氣血虛、冬天怕冷,也可能進而影響週邊神經的血液供應及營養供給,日常保養可多喝有助血液循環、平補氣血的藥膳或茶飲,比如桂圓、紅棗、黃耆、枸杞、當歸入藥膳,或泡開水當茶飲喝。至於坊間有業者推出商業午餐像天麻燉牛肉、天麻燉魚頭等,董崇敏表示,屬於蘭科植物的天麻一旦遇熱,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很容易揮發掉,現在天麻的價錢昂貴,入藥膳不但沒效又貴,還是經由中醫師配合體質調理併用天麻服用較佳。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6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