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介绍邮票,明信片和其它藏品
正文

第一枚未发行邮票,身份存疑

(2018-04-24 16:13:29) 下一个

天津商埠邮票

 

关于天津的商埠邮票资料,很少有介绍的。据天津地方志记载,天津海关书信馆收寄华洋公众邮件之后,华人来馆办理业务的很少,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为了招揽中国商民的邮件,争夺民信局业务,于光绪四年六月初(1878年7月上旬)委托天津大昌商行经理刘桂芳设立代办邮政业务机构,名为华洋书信馆,派总税务司署文案吴焕监督协办。馆址设在天津城北三岔河口直隶总督衙门左近,配有经理、会计、信差等7人(几年后减至3人),主要办理收寄和投送华人的邮件,也可托寄银洋汇票及贵重物品。试办期间,邮费率由华洋书信馆自定,所收中国公众邮件的资费归华洋书信馆所有,人员工资及经费开支由华洋书信馆自负,收寄的邮件由海关书信馆免费运送。华洋书信馆成为中国近代邮政最早的代办机构。该馆开业约一年后,刘桂芳退出,吴焕为主要负责人。后因吴焕大招商股,拟在各地普遍建馆,发展全国规模的商办邮政,与原定开馆意图不符,德璀琳在光绪七年三月(1881年4月)与华洋书信馆断绝关系。但华洋书信馆除经拨驷达局(post office)发往北京的信函封套照付邮费外,往来其它各地的邮件都不通过拨驷达局。一年后赫德闻讯大怒,于光绪八年八月二十三日(1882年10月4日)下令立即停闭天津华洋书信馆。天津海关税务司好博逊(H·E·Hobson英)即通知天津华洋书信馆经理邱兰荪停业,并采取发布公告、收缴邮戳、涂掉华洋书信馆门口牌匾上的“post office”字样和查扣华洋书信馆的邮袋等一系列措施,迫使华洋书信馆于同年九月初(10月中旬)关闭。赫德责令吴焕承担华洋书信馆欠债中的大部分(银5900两),并将他开除海关。

所以,我猜测,如果天津书信馆邮票是在上述那段时间印制,必然被发行使用而留下痕迹,因为天津是个大地方。事实上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就否定了这种可能性。而在十几年后的1894年,各地纷纷开办地方书信馆,天津当时可能也有人准备恢复成立书信馆,并且于1894年(?)已经印制好了相当精美的邮票,甚至还有英文欠资的加盖邮票,但依然没有发行。

银半分,绿色,

银壹分,棕色,

银二分,灰紫色,

银五分,桔黄色,

银十分,蓝色,

银十五分,玫红色,

共六枚。白色厚纸,钢版印刷,齿度11。套价$100。

请注意,当时印制邮票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所以,许多书信馆在关门前,都想以高价卖出那些马上不能使用的邮票。而一般那时候出现的假票,伪造者为了赚钱,减少成本,印制的邮票绝大多数,不论是设计制模,印刷,纸张还是背胶,都是相当低劣的。而从目前记录来看,尚未发现在1894年之前有高仿伪造的假票。就是有的早期高仿的大龙假票,上海大龙假票,也没有制作得象天津邮票那么精致。清朝邮政在1897-1905年发行的蟠龙邮票,还是在日本和伦敦印制的。所以,花大钱去臆想设计制造这样的假票来牟取暴利,不太符合逻辑。

我猜想,1896年大清邮政在天津正式挂牌营业,怎么可能允许天津一个地方书信馆与他们争抢客源?加上189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所有的商埠书信馆,而天津的商埠书信馆并未重新开张,只能是胎死腹中。印制的邮票未发行,也未见有使用过的,图中的旧票使用的邮戳是假的。但说全是假票,不完全正确,因为它的印制还是极为规整的。就好比大一片红,印好了,但未发行,似有类似的情况。到底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天津商埠邮票?现代出版的那些杂七杂八的史料,说是1894年印制的,没有出处,是谁设计的?是谁雕刻钢板(有说是钢板,我以为那时应该是铜板)的?是谁花钱印制的?是如何到邮商手里的?依然是个谜,迄今为止,无人,无资料可以解答。因此,基于从来没有发行过天津书信馆邮票一说,洋人就把它定性为臆造邮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