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7-04-08 13:58:40)

终于写完了,《战国风流》共计九篇十大人物(乐毅与田单写在同一篇里)终于写完了。好赖先不论,至少没当太监,自己喝杯酒庆祝一下先。 这十个风流人物,秦占其三:商鞅、张仪、白起;齐占其二:孙膑、田单;赵占其二:赵武灵王、李牧;魏占一个半:吴起(算半个)及信陵君;燕占其一:乐毅;楚占半个:吴起。客观地说,战国二、三百年,堪称风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长平之战后,赵国混得是一日不如一日。赵王迁元年(公元前235年),赵军在武遂吃到长平之战后又一次大败仗,‘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兵锋直逼赵都邯郸。时廉颇已一怒奔魏,赵王迁屁滚尿流,北方边防也顾不上了,急调李牧率边防军南下,以大将军身份抗击秦军。 李牧率跟随自己多年的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赵国的崛起始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详见《赵武灵王》),一代雄主用无可反击的雄壮武力吞并中山国,镇服东胡、楼烦、林胡等胡人部落,迫使他们进献良马、提供兵源。俗话说英雄不过三代,武灵王的子孙里,似乎就没出过什么好鸟。到了罢免廉颇而至长平之败的赵孝成王一代,更是败家有方,令人扼腕...
武灵王死后,其子赵惠王把过多兵力投入到东方六国的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信陵君与朱亥率门客日夜兼程,到达晋鄙屯军之处邺城,假传王令让晋鄙交出军权。果如侯嬴所料,晋鄙在小心翼翼地合验过虎符之后,依然心存疑虑。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信陵君,说:“‘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如今君来代我,一无大王书函与鄙,二无大王近臣相随,是何道理?”
信陵君无言以对,晋鄙见如此,‘欲无听’,却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秦昭王探得魏兵既出奔赵,就派了个使者‘告魏王曰’:“寡人拿下赵国,只是早晚的事,我看你们谁TM敢去救赵!寡人先把话撂这儿,谁敢去救赵国,等寡人拿下赵国,‘必移兵先击之’!”
魏安釐王那点胆气早就被秦兵打成了负数,如今给秦昭王这么一瞪眼,立马觉得裤裆子里湿乎乎暖乎乎的,忙不迭派人飞骑而出,追上晋鄙,令其于邺城屯扎,&ls[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赵国长平之战惨败,国力大衰,致使东方已没有哪个诸侯国具备独力抗衡西秦的能力了,合纵(关于合纵见《张仪.上》)实际上已成为东方诸侯生存的唯一途径。这类似三国时期的孙刘联盟——孙权也好,刘备也罢,单独去和曹操练,都是死路一条。所以深明时局的鲁肃多方周旋也要维持住这个联盟。虽然在一些局部似乎让刘备占到了便宜让孙权吃了亏,但是站在大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秋风瑟瑟,凉意凄凄,潇潇暮雨从灰蒙蒙的天空中淅淅沥沥的飘洒下来,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某种不详的预感。 数万秦兵押解着赵国降卒进入一个巨大的山谷,天色因为秋雨而愈加暗淡。押解的秦兵令赵卒停了下来。这时赵卒看见秦兵们各自掏出一块白布系于额头。正诧异间,却见山谷两侧的丘顶上出现无数手持镐锄的秦兵。
随着一声呐喊,这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白起深知此行成功以否,全在一个“速”字诀上,一刻不敢耽误,迅速挑兵、配马,然后率领这群救火队员以罕见的急行军速度远程奔袭,从决定出兵那天起算,仅八天时间就到达华阳。赵魏联军此时正全力猛攻据城而守的韩军,根本没料到秦军会来的如此迅捷。
白起一到,根本不等联军调整部署,就立刻指挥部下轻骑全力冲锋,真真是迅雷不及掩耳。韩军见援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齐国蹦极似的崩盘,获利最大的其实就是西秦了,因为他的头号竞争对手东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瘫了——这让人想起当年苏联的解体,那时候美国从上到下,肯定也是个个回家煮喜面吃的。其他参加伐齐的诸侯,燕国是挥刀自宫、自取其辱,赵、魏、楚都或多或少得了些实惠。只有韩国纯属为他人做嫁,未进一毫之利。那韩国明知无利可图,当初干吗还要派兵参战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着敌我双方士卒心理的变化,田单又出妙手,故意放出话去:“我看对方燕军将官,不过如此。他们俘获咱们那门些士兵,咋不利用呢?如果把他们割了鼻子放在冲锋的队伍之前,咱们的人一见,不吓得屁滚尿流才怪,还打个头啊?若然如此,‘即墨败矣’。”骑劫还真听话,‘如其言’,真就割了俘虏的鼻子来冲锋,‘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