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取消学区房?美国K-12教育有大动作

(2017-03-17 16:18:55) 下一个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开始着手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而他跨出的第一步是任命了安利集团联合创始人理查德·德沃斯的女儿、身价高达51亿美元(高于特朗普的37亿美元)的贝特西·德沃斯(Betsy DeVos)作为新任的教育部部长。

贝特西·德沃斯是谁?

一位亿万富翁,一路读私立学校长大的豪门之后,一个在教育体制外倡导教育改革的慈善家。她倡导自由择校,与特朗普的择校主张(school choice)不谋而合。她曾因大力主张学券制度在密歇根声名大噪。也就是将现有拨给公立学校的学费,发到每一个学龄儿童手中。孩子父母拿着学券去给孩子找好学校。这样,逼使公立学校不断创新,以优质的教育来吸引学生。

那么徳沃斯的教育理念核心是什么?就是取消现有的学区概念,让孩子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

有趣的是,这次任命引发了美国华人的集体恐慌,类似于“美国新教育部长上台,学区房白买了”的标题在网络上甚嚣尘上。一个官员的任命竟然会间接地影响美国学区房,这似乎只有在美国才会出现。

那么学区房到底是什么?贝特西的上任和学区房有什么关系?所谓的恐慌是否真的煞有其事?

一次任命,公立学校遭到冲击

这次特朗普的官员任命,是一个试图改革美国K-12教育制度的信号。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叫“以税养学区”。美国的公立中小学公共教育完全免费,从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学设备再到师资和校车服务无一不需要花大钱,但联邦政府却只提供总开支中的10%左右,州政府负担50%左右的经费,余下经费则由地方政府和学区筹措,也就是俗称的“学区制”。

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是州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教育开支都严重依赖房产税。也就是说,同一栋房产的主人要向所在地的州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以房产的估价为基础缴纳房产税。房价越高要缴纳的房产税就越多。因此,学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其实是居住在学区内的家庭直接出钱买单。

一个好的公立学校所在的学区往往比较受欢迎,而重视教育的美国家庭也会选择在教育环境偏好的学区买房,也就是“学区房”。这会导致拥有优质学区的房价普遍较高,买房竞争激烈。

对于华人来说,在众多的房产购买因素中学区房一定是列在前面的考虑因素。这可能和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有关。古有“孟母三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因此,学区房被认为是有增值潜力和保值能力的房产。

一直以来,美国华人区的房价居高不下,很大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区域多是公立学校评分9分以上的好学区。重视教育投资的华人不惜重金在这些好地段为孩子“预购”一个公立学校的学位,现在看来似乎不再一劳永逸。

但这次新教育部部长贝特西德沃斯的上任,被许多媒体认为是改变学区房命运的转折点。

贝特西的身份很特殊,她不仅仅是一位知名的商人,还是推动“择校制”的重要领头人。“择校制”,顾名思义,就是让K-12的学生能够在公立学校这个选择之外,可以就读于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是脱离于公立学校的灵一套教育系统,有自己的教育方法、考试制度等等,不过它需要收取高昂的学费,每年的学费从3W美元至6W美元不等,所以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大多出自富豪之家或上层阶级。

贝特西一直提倡教育市场化,让私有机构掌管学校的教育,取消学区概念,让学生自由择校。过去的十多年里,贝特西一直在密歇根州通过经济资助的方式推行她的想法。目前来看,短时间内贝特西会提出“择校制”的相关法案,拨出一部分公立学校的资金作为学券,交给想要就读于私立学校的学生手上。

而贝特西的这一想法和特朗普不谋而合。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就提出要设立200亿美元的教育学券,用作补助学生自由择校。此次任命,也让这个想法有了诉诸现实的可能。

学区房降价?这话为时过早

择校制对教育是好是坏,小编暂不做评论。从理论上讲,一旦关于择校制的相关法案被通过,学区房的房价确实有可能受到影响。但类似于“教育部长上任,学区房白买”的标语确实有些危言耸听。

首先,目前关于择校制的新法案尚未见踪影。即使方案被提出,从审核、投票、通过等一系列过程也需要等待漫长的时间。毕竟,这牵涉到了美国整个教育资金的分布问题,并不是一个教育部长或者一任总统就能改变的。

在美国国会里,反对择校制的声音此起彼伏。打头阵的就是民主党派人士。他们认为此举会破坏美国的公立学校制度,公立学校近两年的资金支持本身就不太充裕,如果调出200亿美金用作支持私立学校,这会恶化公立学校的教育环境。

不单单是民主党,许多共和党议员也对择校制表示怀疑。择校制或许会对城市里的教育选择起到一些作用,但美国有1/3的公立学校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在那些地方根本不存在除了公立学校之外的第二选择。这些地方恰恰又是共和党派的阵营,所以很难会站出来支持。

其次,即使择校制被通过,学区房受到的影响也不大,因为国会并不会允许特朗普和贝特西去动用过多公立学校的教育资金来支持私立学校,200亿美金的教育学券相比于6200亿的全美教育支出(在州、联邦预算层面上,不包括地税预算)并不是一个大数字。美国90%以上的学生上的是公立学校,要改变10万多所学校和5000万名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除了学券之外,择校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逐步实现,比如教育储蓄账户,学生可以选择不上公立学校,那么学生可以获得类似于“退款”资金,用来支付他上私立学校的部分费用,这被称作是;或者家庭如果向资助私立学校的非盈利机构交款,则可以免除一部分的税款,这也被叫做免税奖学金。只不过,这些手段都是个人行为,不会过度影响整个美国的公立教学制度。

最后,择校制首先是为了解决贫困儿童的教育问题。美国贫困地区的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很差,这让当地的孩子很难通过教育有出头之日。目前,无论是教育学券,还是一些政府的补助项目,都是为了资助这些孩子就读好的私立学校。但这种情况对身处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华人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弱化学区和房价的挂钩

在笔者看来,相比于教育部长的上任,学区改划方案反而会造成更实质性的影响。

如同前文所提到的,学区制会导致好的师生资源集中在几个特定的学区,造成部分学校严重超员、无法满足就学需求的状况。所以,地方政府会作出提案,重新划分学区,分担就学压力。

前年的纽约就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据悉,第8公立学校是一所当地的优质公立学校,64%的学生阅读达标,白人比例达到61%。由于严重超员,无法满足当地的就学需求,纽约市教育局遂向管辖该校的第13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提出方案:将现属第8公立学校学区的两个居民区,即丹波(Dumbo)和威里格山(Vinegar Hill)的大部分区域,改划到附近另一所学校——第307公立学校的学区。

但这个方案的施行将意味着,这两个居民区正排队等候第8学校入学名额的50个家庭必须就读于第307公立学校——一所阅读达标率只有12%、旷课率奇高、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占比高达92%的学校。

一旦上述的情况出现,许多寄托于学区房而让孩子接受优等教育的计划就破灭了,学区房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除此之外,美国教育界也在重新审视教育和房价之间的关系。目前,教育资源的分布和社会阶层化的态势相吻合,这导致了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剧《华盛顿邮报》报道,在首都华盛顿特区,学生总体阅读测试成绩达到熟练率80%的公立好学校,学区内的三居室房子中位价约为80万美元。相比之下,同是三居室,如果中位价格低于46万美元,其所对应的公立学校学生阅读熟练率会低于45%。如果一个家庭只负担得起低于30万美元的房子,他们的孩子只能去读更差的学校了。

为了遏制这种趋势,很多州政府开始人为地降低教育和房价之间的关系。比如,提升非普通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例如特许学校。特许学校是由私人机构运营的公立学校,同样不受学区限制,也不收学费,只不过,美国的特许学校质量层次不齐,优秀的师资力量往往更向往好的公立学校或者是私立学校。不过,现在许多州政府也在鼓励优秀的老师前往特许学校教书,提高教学质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