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春节过年意味着什么?

(2019-02-09 05:11:25) 下一个

春节过年意味着什么?


  

在春节期间,中国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人的春节过年太伟大了,以至于中国人集体迷失在春节过年的"牢笼"里,不知道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每年春节过年,中国有几十亿人次的大迁徙。人们见过蚂蚁迁徙,见过候鸟迁徙,见过非洲角马迁徙,见过藏羚羊迁徙,但没有见过这么多中国人的迁徙为了什么?   为了"回家"?   原来中国人平时都不在"家"?  分居二地或多地或长年不居家里?   空着的家还或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看着这个"家"。这种巨大的迁徙本身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伟大,这就值得人们深究。

动物的迁徙是本能的,是为了食物,是为了生存。中国人春节过年如此多的人如此疯狂的迁徙,是文化的?  是民族的?  是不可遏制的?! 有学者说,要辨认一个民族,从人种学上已经无法辨认,关键要看他的文化认同。春节过年就是人们对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春节过年就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基因,它是群体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炼成的,是没有人或任何外在力量能阻挡得了的。但这种春节过年这种中国人的大迁徙应该是近几十年形成的。

春节过年时,中国人集体处于一种癫狂痴迷状态,可以说中国人集体形成的无意识,中国人遏制不住他们自己,中国人集体不能从容地干其他任何事情,中国人只有一个信念:回家,团聚,过年!

这种力量之巨大,使每一个集体或是个体震撼,在传统年文化的面前,中国人每一个人在春节过年时都显得如此的渺小。这就是基因,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能,中国人的骨子里被积淀了千年的文化所笼罩、所左右。

有人说,过年不回老家,就像结婚没有进洞房。然而中国人每年春节回家过年的核心是什么?是亲情,是怀旧,是反思,是总结,是展望,是寻找生命的灵魂。这应该是过年文化基因的内核。而平时忙工作挣钱不管别的了。

对个人而言,人类的文化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对春节过年而言,是自觉的,又是不自觉的。愿中国人在春节过年里,能悟到点什么,能做点什么。

每年的春节过年近了,中国人的心也开始不安起来。看到网上大批农民工风尘仆仆,大包小包负重前行,有的拖儿带女,有的成群结队,有的踽踽独行,不管他们脸上夹杂着多少疲倦沧桑,都掩饰不住回家的亢奋、期盼、憧憬、希望,脚步一律的急匆匆,怀着箭的心情,人像上紧了的发条,朝着家的方向。对于大批农民工来说春节过年是一种喘息,春节过年也是一种安慰。可以放下每日十几个小时的繁重劳动,   可以暂时离开一下噪闹混浊的工地.......了。

春节过年了,不管是哪一位远离"家"的游子,不管家有多远,不管钱有多少、事业有多大,几十亿人都朝着父母孩子所在的方向又或是自己家的方向,急速靠近。中国人的主题只有一个,回家团圆!

带着一年挣来的血汗钱和老人孩子们团圆了,一年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喘不过气的压力委屈,扬眉吐气不好外露的骄人成绩,等等等等,都在父母面前像儿时的调皮一样,释放了,化解了,轻松了,安然了。

春节过年了,从除夕开始,不管有多大的事都要停下来,不管孩子调皮捣蛋到什么程度,不管父母多么强势,这几天,一直到正月初五,都不会有人骂人,也不会有人被骂,甚至连指责都没有。矛盾纠纷,借钱讨债,红白喜事,盖房种地,一切的一切,都被春节过年屏蔽了,被春节过年叫了"暂停",过年只有一种气氛——强调的是祥和、吉祥。才能在新的一年里能有好运才能发大财挣更多的钱。但是否真能发大财就不重要了。

 人生充满了曲折动荡,天有阴晴,地有丰歉,兆有吉凶,生老病死伴随着人们时时刻刻,流水一样,不舍昼夜。高人俊士、大官巨贾也许能免得一二,黎民百姓,普罗大众只有“睡不着眯着,眯不着躺着,躺不着受着”。没有春节过年就没有喘息,春节过年就是普罗大众低端人口尤其是在外求生存的农民工打工仔们的短时间喘息的机会,春节过年也就是这群人的一种安慰。

在春节过年,除了要置办年货,洒扫庭厨,蒸馍煮肉,挂灯笼,贴对联,上祖坟,放鞭炮。。。。。。总之有很多仪式外,春节过年时的短信也像过年的鞭炮一样,先是零零星星,再是不断加温,到最后炸成一团。每个人少说也有数百条,数亿中国人的短信,在几天内集中群发,应该是人类通讯史上何等壮观的场面。

 春节过年事多,打扫房屋,购置年货,陪老人,哄孩子,走亲戚,会朋友,喝酒,吃饭,迎来,送往,不亦忙乎!有谁能给每个人个性化的发短信,其难度不亚于春节过年招待客人按每个人的口味做饭。所以短信基本上是通稿,连自己写的都不是,转发成为一种必然。

不看吧,手机像蛐蛐一样叫个不停,看吧,就像六十岁的老翁,谁还每天重复端详自己老婆的脸,所以最后只看名字。但发信者不能只发名字,就像走亲戚再熟也要提些礼不能空手一样。

 短信满天飞,手机叫不停,就像堵车一样,那是一个死堵,孕妇的救护车也别想过“堵”这一关,孩子只能生在车上。正常说事的短信就这样“木乃伊”在祝贺的万千短信之中。如果有人有针对性的发了一个个性短信,接到它的人,简直就像买古董捡了漏。

 短信不发不行,来了不看不行,看后不回不行,大家都无奈在这年俗之中。俗不可耐,俗不堪言。既然这么俗,既然几亿人都这么俗,到此得打住,那就是民俗了。

  民俗其实并不俗,民俗很高雅,民俗,俗在个体,雅在群体,俗在具体,雅在抽象,俗在点,雅在面,俗在当下,雅在时空,雅俗共赏就是民俗!入乡随俗就是对民俗的尊重。对过年的短信,人们似乎应该抱这样的态度。

很多人一到春节过年时就要心里慌慌。这心里慌慌,不是恐慌,是不安,还有些骚动、兴奋、期盼,安不下心。小时候,是这样,年过半百了,还是这样。你我他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大家都这样。年大没结婚的怕父母催婚心慌慌,   结婚后没孩子怕父母要抱孙子心慌慌,  .........
    
春节过年是中国全社会的事,已过了几千年以上的时间,它是一种中华文化习俗,不是哪一个人的个人或是少数部分人的事,而且积淀了数千年,早已融进在中国人的血液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但这种集体心愿一旦定型固化,对个人就是客观的,具有一种“强迫”的压力,这种强迫不是刚性的、逼迫的,更主要是文化心理的、心灵的。这就是民俗文化的作用。春节过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haiwaiyouzi 回复 悄悄话 楼主写的真好,国内现在过年就是这样,尤其是大量的农民工为了回家过年的迁徙,太典型了 !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过年就是阖家欢乐的时候,主要意味着家庭成员的团聚 !忙碌一年,每个人都想利用假期吃喝玩乐,探亲访友,孩子们理所当然得些压岁钱 !
最遗憾是身在海外的人,不能和父母团聚,也没有过年的气氛。过年期间本人仍在大美帝国勤奋的工作,无可奈何呀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