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宁

热爱硅谷生活的人们,欢迎关注我的博客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原创】《网络泡泡吹起来的时候》

(2017-02-18 14:52:07) 下一个

【原创】《网络泡泡吹起来的时候》

   1996年,那时正是硅谷开始起飞的黄金时期。天使基金投资人和华尔街财团的大亨们,用敏锐的嗅觉,盯上了硅谷电脑工业化的进程。个人电脑PC.工作站Work Station.服务器Server全面进入公司,家庭。互联网从本地网LAN,发展到城际网世界网WAN。那些斯坦福,麻省理工,伯克利加大的互联网天才们,脑洞大开,把各种奇葩的网络创新点子写成了两三页的计划书。投资人面对这充满无限商机的天书,就像得到了芝麻开门的秘诀,看见了一棵棵摇钱树,一樽樽聚宝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创投,铺天盖地,就象春节微信里的红包雨。于是,数不清的初创公司横空出世,拔地而生。
   各个公司为了迅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加足马力拼命招人。在圣荷西会议中心的人才招聘大会上,人潮汹涌,腊头中介大显神通。当时有电脑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工程师,平均入职年薪三到六万之间。一些Start Up初创公司和Pre IPO准上市公司,为了与大公司争抢人才,出价高出市场50%-80%!海口惊魂,承诺雷人,天花乱坠,满目金星。全美国,全世界的科技精英闻风雀跃,蜂拥而至,信息时代在牛逼哄哄的雷鸣喧嚣中,闪电如临。

   人才市场的火爆,迅速燃火了各大学的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在社区学院,授课的是操着印度口音的软件大师。州大加大,讲台上站的是来自台湾韩国的电脑神童。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站设计,网络媒体,各种短训班灸手可热,座无虚席,班班暴棚,叹为观止。各公司推出许多新职位:软件测试,软件编程,数据分析,公文管理,项目管理,一个个浓妆素抹,媚眼秋波,和田牛肉,巴黎橄榄枝。。。许多非电脑软件专业的硕士博士,看准机会,放下身段,更新知识,果断搭车,成功转行。也有些业内低职位的,利用公司对员工的教育资助计划,学习最新最热门的网络编程技术,抢占先机,一步到位,填补空缺,实现了新的飞跃。不少留学生的太太,经过培训,成为软件测试和网管工程师。更有年轻的妈妈,生了孩子几个月就计划去学JAVA。得到工程师老公全力支持,倾家中数万元的储蓄,送去名牌私立大学报名交学费,苦读一年半,顺利获得硕士学位,成功进入印度人成堆的软件开发公司,成为硅谷美谈。

   正所谓,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Bug(蚂蚁)堆。信息革命洪流滾滚,鱼龙混杂。听到HR的朋友提起,早期公司招人没那么严格的背景审查,鱼目混珠,冒牌上位的大有人在。资浅的写成资深的,中级工程师号称PHD首席科学家。小经理变成大副总。招摇撞骗,无奇不有。乱世枭雄,胆肥撑人。应征者中的石敢天和混世侠侣,美化履历学历,巧舌如簧,能言善变,神不知鬼不觉,混进销售客服,甚至钻进管理高层。为了这天赐良机,抢块蛋糕分杯羹,他们挺而走险,捷足先登。一人成功,众人效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日后有的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业界的山寨大王。

   又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可是不得不提一提这位硅谷传奇。一位只有高中毕业学历的美国青年,从公司的清洁工干起,后来做了销售,不知他如何艰苦奋斗,是否得到贵人相助。我认识他时巳是一家上万人上市公司的VP销售副总。统帅一拨人马,指手划脚,发号施令,策马扬鞭,笑傲江湖。

   看看公司的CEO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哪一个像出身寒舍的老中,开公司处处节省,苦哈哈地一分钱当两分钱花?他们招员工挑最好的。买东西选最贵的。为实现公司发展进度,毫不手软大把大把地烧钱,烧完东家烧西家。那年头冤大头也同样与时俱进,前赴后继。。

    当年有一批中国留学生拿到绿卡后找工作进了startup初创公司。公司给了几千或数万原始股权,几分钱或者几毛钱一股。运气好的顺风顺水,公司pre IPO.然后成功上市。员工手头上的股权一下价值每股数十元。随之华尔街的抄盘手把它安上硅谷网络概念的火箭,往上猛窜到数百元。等股票解禁后抛售,扣除高额的税收,他们成了身家数百万的科技新贵。这比买乐透彩票中奖机会大多了。可幸运儿毕竟还是少数一部分,更多的人没等到解禁股市就下滑了。

   后来与一些当年的幸运儿在聚会时,谈起公司股票上市后的荣景,无不感慨。大家都说这事可遇不可求。遇上了就遇上了。
   来听听他们后来都做了些什么:有的拿钱去投了房地产。有的回老家盖了大房子。有的给家人每人都换了豪车。有的拿钱投入了股市。有的买了加油站或者廉价百货店。也有拿它作为启动资金,开创了自己的公司。
   

   硅谷人创造了历史,也在描绘未来。

 

     2017-02-18   于美国加州圣何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一个个浓妆素抹,媚眼秋波,和田牛肉,巴黎橄榄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