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乐之城、乌托邦之梦

(2017-02-22 15:07:14) 下一个
音乐剧《爱乐之城》包囊了14项奥斯卡提名、周日肯定获奖,真的那么了得?城里有谁看过后,并觉得此片大有誉过其实的感觉?
 
Image result for la la land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一下65年10项提名的音乐剧《音乐之声》,《爱乐之城》一没情节、二没旋律、三没嗓子、四没舞姿,除了点张艺谋式的舞台色彩、片尾加了点爵士钢琴师Gosling的梦幻“后穿”,《爱乐之城》凭什么能得到奥斯卡俱乐部如此青睐?莫非是美国人炒作的技巧掩盖好莱坞日趋没落的艺术。
 
对现代人而言,创新是个好词、标新立异甚至是个美德。创新使资本主义发展、物质社会发达,创新更是艺术吸引眼球、结聚人气、赢利成功的关键。故事提到爵士乐正在流行文化中消亡、被新一代音乐消费者所淘汰,主人翁钢琴师Gosling似乎代表了好莱坞的一种怀旧心结,他要靠个人努力,拯救爵士乐。期间当然需要娱乐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兴趣爱好沟通,是守旧传统还是迎合新潮?他的同行乐手Keith说得很漂亮,作为一个传统主义者你如何成为一个革命者?你死抱着过去,但爵士乐必须创新未来。由他们组建的新式爵士乐队取得了成功,当然,女主角也成功地从卖咖啡的变成演电影的大明星。此片是个梦想成真的俗套故事。
 
在赞叹西方人善于创新的同时,你也许读过历史并意识到,西人创新的思维方式源于西方的宗教思维?实际上,宗教就是最上乘的艺术,两者同享了一个特征,即对追随者情感的操控。这也是美国政客的领导艺术。
 
创新促使西方宗教革命、发展和扩张,创新是西方信仰的命根。什么叫创新?意识形态创新就是分裂、叛逆,否定权威、叛逆前辈。西方宗教史简述如下:犹太教否定原始的多神教;耶稣叛逆祖宗犹太教;路德、加尔文造反威权天主教;人权神赐否定君权神授;共产主义否定基督教;激进主义否定资本主义;LGBT否定传统宗教(和自然之道)。分裂、叛逆在西方文化被看作是美德,理所当然,因为这无论在理念还是言行均属于追求宗教自由、信仰创新。还记得最近一个信仰的美国创新是什么吗?Rachel Dolezal's白人相信自己是黑人。
 
片中Gosling鄙视洛杉矶的文化个性,称之为,Worship everything; Value nothing. 其实这便是美国的流行文化受制于西方的传统思维,追求宗教信仰自由、意识形态创新。前句英文还不太好翻,按中国文化的恭维说法应该是,“标新立异;喜新厌旧”。
 
不过,再创新也创新不过创新的祖师爷,耶稣,谁能比这个信仰、信念更创新——“我是神的独生子”?封顶了。
 
换句话说,创新也有尽头、发达都有终点,创新不了怎么办?炒作,就像提名《爱乐之城》。提名俱乐部由好莱坞影界6000多名委员组成。如果你是其中一名美国名导,你会提名张艺谋吗?老张出生共产党中国,再有才有人气,拿奖也没门。《爱乐之城》是好莱坞的经典题材、美国梦的怀旧之作,拍得再烂也要提名,艺术本来就是主观的判断,总能找出可圈可点之处。既然俱乐部英才们提名了,影评、媒体当然得接轨跟上,齐口说皇帝穿上了漂亮的新装,岂能给大众留下不合主流的借口?当然,说实话的不是没有,很少。
 
炒作其实是艺术市场的潜规则,Bob Dylan算得上是个更典型的案例。我在网上曾经请他的老美粉丝们列举他最好听的三首歌,如《Lay Lady Lay》、《Blowin’ in The Wind》、《All I really wanna do》,去Youtube听听,都是没有什么旋律的念叨,他也没有唱歌的嗓子,跟Taylor Swift差不多,音域跟猫咪叫声一样宽。听了All Along the Watchtower》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喜欢他,因为他唱出了美国人当年的信仰渴望和宗教迷失。其实歌唱信仰的好手、旋律优美的宗教歌曲满地都是。居然还拿诺贝尔文学奖,Dylan是不是像奥巴马拿和平奖一样心虚呢?就像和平奖政治化了一样,不少评论认为西方文学已经死了。
 
当然,肉身必死、灵魂永存,美国梦是不能死的。啥叫La-La Land?An euphoric dreamlike mental state detached from the harsher realities of life.
 
也就是说,耶稣的天国、马克思的乌托邦、好莱坞的梦工厂。信基督得永生是人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炒作,信马克思得解放经典其次,接着当然是时尚的美国梦了。你信哪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Lauz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田野maomao' 的评论 : 你女儿肯定也喜欢了?
田野maomao 回复 悄悄话 我看了这个电影。和您不一样,特别喜欢。写了一点东西,网管没让上精选,读者寥寥。您若有时间,请读一下吧。我喜欢里面的摄影,画面,演员的表演,和最后的结尾,故事虽然一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