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啸

以史为鉴、通达古今、活个明白
正文

国共三十年(6)---平叛--内斗--刺杀频发----刺廖案---蒋介石崛起

(2017-08-10 01:39:27) 下一个
广州平叛
 
拿下梅州,汕头之后,蒋介石带的校军何许崇智的粤军在这一带休整,编制上也做了调整,将两个教导团合编为党军第一旅,何应钦旅长,新成立教导三团,钱大钧任团长
 
四月初参加东征的杨希闵等滇军,和桂军刘震寰等部都陆续撤回广州,发动反叛,到五月下旬反叛行动已经全面展开街上的军阀军队你来我往,抓人杀人,有的手里举着牌子拿获共产党员就地正法”。你要注意的是,牌子上写的是共产党员而不是国民党员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情形.在这种局势下,国民革命政府机关都退到黄埔岛,依靠黄埔留校军人保护
 
当四月下旬,,刘撤军回广州叛相已明的时候,蒋阶石,廖仲恺,加仑就去了汕头找许崇智商量对策当时来讲许崇智的态度很关建.许在军中资格老,手上兵力多.争取他的支持很重要当时会上发生争论,蒋一开始提出自己的意见.考虑到北有陈炯明残部南有杨,刘叛军,刘的后还有滇军唐继尧,借道广西,进入粤境为后盾蒋提出先不急于回广州.可先留在江东发展,待时机成熟时再回广东.但加仑将军不同意此论,认为广州不可丢
一是税收比江东大的多,有了钱才可以发展自己的军队,
二是广州是联接外界的窗口.
三是,对校军战斗力有信心.
后来的会义连开三次,将介石大部分时间时在沉默思考,会义基本是以加仑的意见为主,进军方案也是加仑制定的.你可以看到实际上这的国民党军队相当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会议决定动员三万兵力,分东路,南路,西路回师广州讨叛.蒋介石对兵力分配有异议但是未获多数散会后当送走了廖仲恺和加仑,蒋又找粤军总司领许崇智提出多留军防守江东他只需带八千人枪回师就可扫平叛乱.许以会议已经作出决定不宜改变为由加以拒绝
 
这样蒋就任东路军总指挥,带领党军何应钦第一旅两个团,钱大钧的教导三团,粤军陈铭枢第一旅,粤军许济的第四师,警卫军一个旅.等共计一万五千多人,浩浩荡荡离开梅,汕地区师广州.
 
平叛之战六月九日开始到六月十三日结束,没碰到甚么硬战,.只有滇军杨希闵的六个警卫团抵抗了党军一天时间,第二天党军调整部署再攻杨军就无力抵抗了.战线崩溃,后被谭延闿和朱培德部兜住屁股缴了械.
 
海军站在国民党一边,当进攻开始时用舰炮支援第三期入校生军对广九线的进攻直接用舰炮炸死滇军在前线指挥的师长赵成梁.结果广九线上防守的滇军立刻也溃不成军.
 
蒋介石六月十三号,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广州。
 
国共两党一干政要及其嫡系军队进入广州后,两党的政治要人开时筹划组建政府的事.以前孙中山在时,曾经叫过护法军政府” “大本营军政府等都是阶段性的政府.已不合时宜.眼下是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就由胡汉民召集一干政要于六月十四日召开中央政治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国民政府.名字看上去正规多了.有了长远打算.
 
七月一日,会议选出十六人的国府委员,蒋介石未进入国府委员行列,因为从职务上蒋还是 粤军参谋长在许崇智之下.会议还选出胡汉民,汪兆铭,张人杰,谭延闿,林森,许崇智为常务委员.汪精卫被选为主席.国府委员会下设军事委员会,共八人,蒋介石为八个委员之一,军事委员长由汪精卫兼任.
 
从以上的选举结果看,蒋介石在政治上并未受到重视.还未进入政策决策圈.而这种局面并没维持多久,就因为廖仲恺被刺案而打破了这种格局.蒋也就成为政治军事上妁手可热的人物.
 
首先看一下蒋这一段的做为.蒋非常懃奋,六月二十三日至七月一日写成了奠定今后国民党军事政策基础的<军政意见书>涉及军费,军队编制,军备设施,军事教育,及改良士兵的生活等等,内容全面而详细,对国民党的军队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蒋介石勤思襌虑,积劳成疾,于七月出因鼻出血而晕倒,住院期间仍不忘工作,不断上书中央政府及总司令许崇智,提出练军,制军,及军费等问提.实在勤奋.住院期间做了手术才治好鼻病.
 
如前面我们讲到的,对联合共产党这件事在国民党内部有很大的意见分歧,国民党的元老大部分人都是坚决反共的,叫的出名子的就有:居正,林森,谢持,张静江,戴季陶,邹鲁,吴稚晖,张继等等,而握有实权的五个人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当中,胡汉民和许崇智也是反共的.
 
汪精卫,廖仲恺,蒋介石是积极赞成联共政策的.他们明白国民党只有得到苏俄共产党的援助才能成功.虽然也许他们也明白将来某一天还是会和共产党有分争,但眼前没有苏共的帮助就活不下去.人的思想来自环境,物质决定精神.孙中山何尝不是如此?
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还有一点我在这要特别指出借以窥视孙中山的内心.孙中山几次不在广州大本营时都是指定反共的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次北京之行时依然是指定胡汉民代理大元帅职务.而不是让亲共的汪精卫来担当此任,由此可见孙中山的内心倾向.孙中山联共实为不得已而为之.
 
 
国民党内斗,刺杀盛行,刺蒋案,刺廖案发生。
 
而反共的国民党人士也并没有都闲着,文的有西山会议派,武的有一些反共俱乐部
聚拢了一帮痛很共产党的人,有政客有失意军人,酒酣耳热时,咬牙切齿,咒骂不已,必欲除之而后快. 他们筹积资金收买敢死之士,以图得呈.上了他们黑名单的有苏联顾问,还有汪精卫,廖仲恺,蒋介石.
 
蒋介石首先遇刺.关于蒋介石的遇刺,说法上比较混乱,大部分史料是跟据蒋的卫士长密熙的回忆发生过两次.而且没有具体时间.只知到是廖仲恺遇刺之前发生的,大约是八月初.而实际上蒋的妻子陈洁如的回忆录里还记载过一次,时间应为廖仲恺遇刺之后,估计可能因为国内作者当时没机会看到陈洁如的回忆录,所以只记了两次.
 
资料上说,有一天下午卫队长密熙带着卫士及两部汽车去北教场的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部接蒋去城里的黄埔军校办事处上班.蒋的车插有一面青天白日小旗.卫士的车没插旗.当蒋坐进去后不知何故,车发动不起来.司机只好下车查毛病,蒋不耐烦等,就下来上了卫士的车.队长密熙带一个卫士随蒋,而警卫排长张友文带六个卫士等车修好后坐车后来.结果当卫士坐的车到了东坡楼附近时,东坡楼附近的驻军对着汽车猛烈开火射击.将车打翻,油箱打着火,死了两个卫士.
 
经查驻军是粤军第四军(就是后来北伐时的铁军)两个连长接上级命令: 看到有插青天白日小旗的汽车过来就打,把车里的人全部打死,有重赏.后查清是有军官接受贿赂替别人办事.事后扣押了一个旅长,两个连长交军法处审判.
 
另一次是在蒋介石住家附近,当时他和廖仲恺家住邻居.在东城门外山脚下.廖建了两栋小楼,一栋自住,一栋让给蒋介石夫妇住.事件发生之前,就有卫士报告卫队长密熙,说近两天有两个行迹可疑的人总在附近转悠,一个穿长衫,一个穿短衫.密熙立刻命令卫队提高警剔注意这两个人.果然有一天下班回来,车走到城门附近,就看到这样两个人,
 
密熙立刻拔枪准备,并同时回头报告蒋说:发现两个形迹可疑之人,我已作警戒准备.密熙说着就摇下了前车窗.当车接近这两个人时,只见穿长衫的欲要抬手,密熙不等看清对方是否有枪,伸枪就打.啪啪,两枪穿长衫者应生倒地,密熙喊司机不要停车,快开.
后面车上的卫士把穿短衫的摁倒活捉.经审问是前商团团长陈伯廉派来的刺客.
 
陈洁如记录的说,有一次蒋介石要她陪蒋去开会,午餐过后他们并肩走在财政大楼二楼的走廊上.后面跟,一群政客,议员,卫士等,突然有一年轻人迎面走来,双手捧着一些叠着的报纸,当走到面前时,青年对蒋说:你霸占我堂兄的军队,还把他手下最好的两个将领枪决,现在就给你这个.说着就从报纸里抽出一枝手枪就打,蒋的卫士从后面跳上前去夺枪,枪打歪了,又上来几名卫士打死了刺客.经查刺客是许崇智的堂弟.
 
陈洁如讲的这件事可信度有多大,值得怀疑.其一蒋介石是革命军人,又一向律己甚严,开会带着老婆似乎不大可能.其二,按陈说的行走顺序,卫士走在后面,她和蒋并排走在前面,当时的地点有是在二楼走廊.在刺客举枪的瞬间卫士怎么可能越过陈洁如和蒋介石扑住刺客的手呢?太不可思意.权且记之.
 
廖仲恺被刺案却是有具体时间和人物的.1925820日早上九点左右乘车去中央党部开会,车到门前,车里的人先后下车.就听一阵枪声.何香凝说当时她以为是鞭炮声,当她转过脸来就看到廖仲恺已躺在地上了,卫士也在地上躺着,同车的陈秋霖也正在痛苦的慢慢倒下.这时她才意识到是行刺.赶紧上前抱住廖仲恺.在去医院的路上廖就一经断气了.
 
凶手陈顺开被打伤并抓获.
 
得到廖仲恺被刺的消息,蒋介石极度的愤怒和痛苦,以致于脸部肌肉不听的抖动,身体也在发抖.廖仲恺跟蒋的关系的确不一般.在办黄埔军校的事情上廖仲恺就是蒋的靠山,遇到棘手的事都是廖出面解决.比如办军校的命根子,办校经费.蒋一开始上任就被经费的事难倒了.苏联的经费还没到.没有钱怎么办校?撂挑子跑了.是廖仲恺四处跑着低声下气的跟军阀要钱.使军校能够为持开张,又把蒋叫会来当校长.
 
后来虽说是有了苏联的经费,但是军校要扩张,要打仗,要办的事情不断增加,经费还是不够.廖遇刺的头天晚上就是在为军校筹措经费.很晚才回到家.另外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好,平时少言寡语,不联络人,结果在25 年初的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改选时,从执委的位置落选.后来还是廖出面跟大家做工作,才让蒋担任了个监察委员.还有正如前面已讲到的,蒋这时住的房子正是廖让出的自己的房子.他们的关系应该是属于那种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而决不是我们看到的共产党宣传的什么蒋介石派人刺杀了廖仲恺.可见历史被歪曲的有多历害.
 
廖案的发生及后来产生的结果使蒋介石在的其人生道路上大大的前进了一步,这是大家始料不及的.蒋介石成了廖案的最大受益者.恐怕蒋本人也没想到.
 
廖案发生当天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廖案特别委员会,彻查廖案.特别委员会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被受于政治,军事,警察全权.825号又成立检察委员会,由朱培德,陈公博,周恩来吴铁城等九人组成.负责检察事宜.
 
调察展开之后很快发现,刺客来自由胡汉民堂弟胡毅生为头目的反共俱乐部文华堂主使.这样胡就受到牵连,开始有点失去说话权.再调察下去,粤军多名将领涉案.
许崇智也脱不了干系.到这时蒋和汪才看到联手搞掉着这两人既可了了廖案平了舆论又可搬掉政治上的拌脚石.为了蒋便宜行事,汪为首的军是委员会又任命蒋为广州卫戍司令.
 
825,党军和军校学生队开是拘捕一干人犯.当即拘捕林直勉,胡瑞清,及粤军将领梁鸿楷,杨锦龙,张国桢等人并将这些人所率领的粤军缴械收编.蒋对许崇智还算客气,派兵包围许崇智在粤军总司令部的家之后,派人给许送去一封信历数许的罪行,.信的大意是,廖案发生,军民共愤,而害党叛国者均为吾兄所部.兄当负知人不明,用人不当之责.又霸占中央银行,囊括全部税收不给各军,再又只顾自己敛财,几个月不给士兵发饷,惹起官兵愤怒.最后希望许能自动逃亡躲避风头.许无奈只得逃去香港.
 
拘捕胡汉民有一点戏剧性,去执行拘捕任务的是校军一个军士和两个士兵,胡的女儿来应门,胡女问到:你们来干什么?军士答到:我们是来逮捕反革命分子胡汉民的.胡女说:你们等一下,我看他在不在.说罢进内屋告诉了胡汉民,胡汉民从床上下了赤脚从后们跑到汪精为家躲避.要汪保护他.汪一面招待他一面悄悄打电话给蒋,蒋即派人来把他带走,送到黄埔军校软禁起来.后给了个出使苏俄的名义,迫他出洋.
 
而廖案主犯朱卓文,胡毅生则逃去香港.
 
周恩来也差点丧命,廖案发生后他即赶去医院探视,后又和蒋介石等人商讨工作,两天没回家.等把全城戒严抓捕凶手的工作安排好,要赶去司令部时,没想到戒严提前了两小时,口令也变了.当周的车到司令部门口时,卫兵喊口令.他们答不对.卫兵立刻开枪,命中司机头部,司机当场毙命,鲜血溅了周一身,周赶紧爬在下面,并俟机高声报出自己的性名,卫兵才停止射击.
 
就这样该抓的抓了,该清除的清除了,该解散收编的部队解散收编了.回眼望去国民党的领导层上只剩下汪精卫,谭延开,蒋介石,而位在蒋之上的,政治影响力在蒋之上的只有汪精卫了.这不谛像是一次政变.而汪,蒋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次清洗,依靠的是共产党的支持.由于共产党的支持,才有战斗力极强的党军和校军,而这只部队的战斗力来自苏共的武器支援,来自苏共的经费支援,来自中共党员不怕死的精神.经过第一次东征,经过回师广州驱逐军阀的战斗洗礼,使这支军队变成人人敬畏的虎贲之师.
 
再者蒋在政治上占上风.国共合作是孙中山共开倡导的,是政治上的主流. 而胡,许都是反共派.政上不占主导.再有就是舆论,由于暗杀事件与他们有牵联,所以反共派在舆论上趋下风.
 
事实上苏联顾问团在广州的政治生活里很有影响.据李宗仁回忆当时广州的政治人物均以能去包罗廷家里一坐为荣.
 
经过这次清洗,广州就成了山河一片红了.政权基本掌握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手里.国民党右派逃的逃,下台的下台.
 
廖案的处理从820号发生一直到925号算基本告一段落.这一时期陈炯明的粤军又在广州附近的活动加强.广州国民政府又决定东征平定陈炯明.史称第二次东征.
与第一次东征不同的是,这一次蒋介石任东征军总司令,以黄埔军校生为骨干的第一军,及重组后的第四军为主力.共产党员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和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及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此时苏联军事顾问已换人.已经不能像加仑将军那样对蒋施加很大的影响.
 
第二次东征以会攻惠州为最重要最激烈之战,连续猛攻两天,多次组织敢死队,国民党员,共产党员都有参加.共产党是由蒋先云负责组织.陈庚,陈明仁都是以连长的职务参加了攻击惠州的战斗到后来炮弹几为不继,蒋介石几乎动摇了攻击决心好在炮弹及时运到蒋介石,苏联顾问罗克觉夫,周恩来等人重新调整了布署.又在大炮支援下开始攻击,这一次陈明仁连的士兵攻击得手,登上了城墙.一但有了突破口,后续大队源源而如入,守城军不能敌挡出东门而逃
 
实际守城军的人数并不多,只有三千人左右..而蒋的攻城人数有七,八千左右.死伤近六百人二次东征的死伤主要发生在此.当时认为这个战斗已经是很惨烈的了. 哪知道以后发生的战斗要比这次惨烈的多.比起后来的战斗这次战斗不算什么.中华民族注定要经过火与血的洗礼,才能浴火重生.才能脱台换骨.当时的军中画家梁鼎铭据此于数年后画了幅<<惠州之战>>,此画我在台北蒋中正纪念堂里见过.总之攻下惠州很有成就感. 要知道,当年孙中山用三万人围攻惠州一两个月也没打下来
 
随后发生的战斗却差点让蒋介石把命丢了.打下惠州顺手得了惠阳,蒋的军队一路追击而去.前锋已达五华,而在华阳集结的林虎部趁机反扑过来.林虎部是粤军劲旅,且有一万多人,一下就把在此地布防的谭曙卿第三师给打垮了.蒋得讯后,刚开始不信粤军后卫部队有这么强,亲自赶来指挥,结果遇到了大败溃,指挥顿时不灵,蒋先云为党代表的四团也溃退下来.蒋先云站在路口阻挡溃兵.高喊不许跑,谁跑枪毙谁.结果溃兵把蒋先云抬起来一块跑.在此情况下蒋的表现还是挺勇敢的.当负责警卫的陈赓请他撤走时.蒋说:现在不能撤,打到一兵一卒也不能撤.眼看敌军逼近,陈赓和卫士们又架又背,把蒋带出去十于里.坐在田里歇气时,蒋突然对身边的人说:我不走了,我要在此杀身成仁.誓师时我曾训戒你们,战死则罢,战败则杀身成仁,决不逃跑,回去我无颜见江东父老.说罢拔出随身短剑,陈赓等人赶紧夺下短剑,并劝导说:你是总指挥,你死了部队怎么办?何况溃败的又不是咱们黄埔军.撤出后你还可以领着我们反击啊.就这样又说又劝,蒋的情绪稳定一些.蒋说自己走不动了.陈赓等人又背着他走.蒋因此向陈赓许愿,:你是我的好学生,我将来一定重用你.
 
蒋后来调来三个师,打垮了林虎部.此役之后粤军彻底溃散,陈炯明去香港做了寓公.粤军不复存在.国民政府彻底解决了东江之患,广东由此统一在国民政府之下.蒋也由于东征的彻底胜利其声望也如日中天.回想当时如果真的战败回来 必然成过街老鼠,破帽遮颜.有可能从此失掉兵权,广州恨他的人多哩.所以他当时想自杀的心情也是颇真切的.
 
平定东江陈炯明粤军的胜利使得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内的声望达到空前的高度,各政府要员均依为干城.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携一干政府要员联名发贺电给蒋颂扬他的战功.称蒋:”成总理未竟之志,立广东统一之局,树国民革命之威声,凡属同志,莫不钦.”有了这样的战功,有了这样的军中地位,再加上左倾的言论,联共的主张,及秉孙中山遗志的宣扬.他无疑就是当时的政治明星
 
蒋被当时的国民党右派呼为蒋介石就是共产党可见蒋当时之左倾.回顾一下蒋当年的左倾言论来看他当时的公开的政治面貌.蒋说:”总理面谕,鲍罗廷的主张就是我的主张,凡是政治上的事,-----你听他的主张,要像听我的主张一样子才好”.:”一定要照俄国革命的方法去做,才是总理的信徒”.又说:”苏俄同志不来指导我们革命的方法,恐怕国民革命军至今还不能发生”.这句话简直就和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有异曲同功之妙了.他还说:”我敢率国民党内共产与非共产诸同志集合于国民党青天白日之旗下,为实行我总理革命主义而死.------ 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为共产主义而死.”251225日的演讲中又说:”总理深知必能包括共产主义始为真正之三民主义.同时亦必能容纳共产党,始为真正之国民党.”
 
蒋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以沙基惨案为例.1925623号广州工,,学各届约七万余人,其中有黄埔军校生几百人,举行纪念五卅惨案大游行,当游行队伍到达西堤沙基西桥口时,遭到珠江对岸沙面英租界里步枪和机枪的射击.游行的人被打死23人伤170多人,前边提到的学兵连长曹石泉(现已是学兵营长)就是在这里被打死的.当蒋接到电话通报沙面惨案,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帝国主义者,不以华人为生命,屠之如犬豕,国耻至此,我何已为生?”蒋由此终生恨英帝国主义.前面我们讲到蒋因鼻病住院,住院其间仍勤奋工作,写出军政意见书.在军政意见书中就专门提到,要在西南地区发展革命力量,积三年之准备,然后与英国决战.致于为什么要在西南发展革命力量则是因为西南地区的帝国主义势力薄弱,炮舰到不了.他认为中国革命的直接对象是帝国主义,军阀不过是枝叶问题. 中国革命应该放到世界革命之一的高度来看,而不仅仅把他看成是中国国内的革命.蒋说:帝国主义最凶狠的毒计就是挑拨中国国内的战争.又说:最痛恨他买中国人来打中国人.由此可知,帝国主义者实为吾人之死敌,其间绝无妥协调和的余地.我今天可以说,帝国主义不倒,中国必亡,中国不倒,帝国主义必倒
 
蒋介石非常主意读书学习,在东征的战火分飞之中总是手不释卷.蒋在二次东征打败林虎军后,有空读<<泰戈尔转>>,这时前面的战事还没停止.东征之后又读<<社会进化史>>,<<大学>> <<史纪>>等等,蒋是一个勤奋自勉,发奋读书,而又生活简约,生活有规律的人.比较注意自己的形像.
 
由于蒋介石左倾的政治面貌,加上平定陈炯明,平定滇军叛乱,以及廖案发生后的整肃行动.使得蒋的威望大增,军中政界不乏崇拜者.蒋在1926 1 1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顺理成章的进入国民党中央领导层.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里的常委.中常委共九名他们是:汪兆明,谭延闿,谭平山,蒋中正,林祖涵,胡汉民,陈公博,甘乃光,杨匏安. 毛泽东当时被选为后补中执委委员.蒋在党中的地位开始超过毛蒋进入核心领导层.形成了党政汪精卫,军事蒋介石的领导体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