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啸

以史为鉴、通达古今、活个明白
正文

红军为什么要过草地

(2017-03-02 07:21:02) 下一个

一九三五年六月20 号左右,张国焘应毛泽东等人的邀请,赴中央的住处,懋功北面的抚边共商红军下一步的行动及两军合作指挥的问题。史称“两河口会议”。

抚边属小金(川)县,阿坝州。是乾隆年讨伐大小金川暴动的古战场。当地五族(藏蒙羌汉苗)混杂,很多人是当时戍边人的后代。居民也大多说不清自己是那个民族的。

会议在毛泽东住所举行。毛泽东首先提出了进军甘(肃)北和宁(夏)北的计划。理由是可以得到苏联的援助。共产国际曾来电指示,必要时可靠近外蒙,以便得到外援。张国焘问:“共产国际何时有这个指示?”张闻天起而答道:在中央红军撤离瑞金前,国际曾在一指示电里说,不得已时可以靠近外蒙古。中央转移后与国际失去了联系。

毛泽东接着说:“为什么我们要到宁夏去?主要是蒋介石的飞机大炮厉害,现在蒋介石得意,我们倒霉。他耀武扬威地找我们打,我们不中他的鬼计,偏不和他打,我们不动声色的跑到宁夏,背靠外蒙古,看他还有什么办法?”

毛泽东接着说,我们有些同志不肯老老实实地承认飞机大炮的厉害,现在我们只有变个戏法,也到外蒙古去弄点飞机大炮,来回敬蒋介石。如果没有飞机大炮,那就再不要说“打倒蒋介石”这句话了。

接着毛泽东又加重语气说道:“大开窗子说亮话,我们是有被消灭的危险的”。他接着陈述自己的计划:如果在宁夏再不能立足,至少中共中央和一部分干部, 也可以坐汽车通过沙漠到外蒙古去,留下这些革命种子,将来还可以再起。毛说这是冷静的想法,也许会被人视为右派,但希望大家认真考虑。

实际上毛泽东是比较现实的,他当时考虑的就是如何保留革命种子。所以他当时主张的,北上,避战,方针倒真是,被四方面军讥为“右倾逃跑路线”。到后来毛泽东成功了,所有宣传开始说张国焘是“南下逃跑”,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接着是张国焘发言,张国焘提了三个方案,一是:“川甘康计划”;二是“北进计划”;三是“西进计划”。张国焘的“川甘康计划”就是头在甘南脚在川康。“北进计划”和毛泽东的北上陕甘的计划大体是一致的。“西进计划”就是打通新疆连接苏联,但这个计划缺点是路太远,即使打通了新疆,对国内影响也太小了,如果蒋介石封住了河西走廊,那就完全断绝了和国内的联系,“苏维埃的旗帜就只能暂时在昆仑山阿尔泰山一带飘扬了”张国焘自己如是说。

从这些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国焘的方案包含了毛泽东的方案,大家此时就是讨论红军的下一步发展,各抒己见。未有定论,也未见高下。并且毛泽东等人在贵州时也设想过在川西北创建新的根据地。只是因敌方的势力太大,自己的兵力越来越小。才又该变了想法,变成了靠近外蒙古,不行的时候就到国外流亡的想法。这种想法,及后来不顾一切的单独北上的行动被张国焘,陈昌浩讥为“逃跑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

而张国焘的主力南下川西南的方案也被博古叽为“麻雀钻阴沟”。把张气的想打人。总之中央的会议上张是比较孤立的。因为四方面军能参加这个级别的会议的就只有张国焘一人。这才引发了张要求增加四方面军的人进中央的想法。凭心而论,就四方面军的成就,在中央里吸收一两个四方面军的人也是应该的。陈昌浩在各方面都具备这样的条件。陈昌浩跟博古,张闻天一样是留苏的党员,也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有又出色的工作能力,对红四军的发展壮大有突出供献。按徐向前的介绍看,陈昌浩比中央的几个玩嘴皮子的留学生更有实干经验。而且工作出色,勇敢,在红军中有威信。发展这样的优秀人物进中央有什么不应该呢?这就看到毛派的宣传多么的偏颇。

会上一番讨论之后,统一在北上的方案上。张国焘也表示同意。因为本身他的三个方案,就是都在可选之列。他自己也没有一定的主张。所以实际上一开始的分歧并不大。

既然定下出川计,就要制定行军路线,正北是没有人烟,没有道路的水草地。不能通行,只有向东北方向运动,走茂县,松潘,北川,平武这样一路北上,出四川进甘南,再上宁北或陕北,开创陕甘根据地。

这样一来就一定要打下松潘。打不下松潘这条路就走不通了。根据这一行动方针,中央和张国焘一起定下打松潘。实际上四方面军已经打过松潘,守军是胡宗南的部队,不好打,没打下来。张国焘,陈昌浩在考虑南下的意见时,应该是把松潘过不去做为了一种参考条件。

现在既然又定下打松潘,又要布置一番。为了军事上统一指挥,部队进行了编整,原中央红军的部队取消了军团番号,改编成军,具体编整如下。

一军团改编成:一军,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

三军团改编成: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萧劲光。

五军团改编成:五军,军长董振堂,代政委曾日山,代参谋长曹里怀。

九军团改编成: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

原四方面军的部队番号不变,只是将四,九,三十,三十一军的参谋长调换成原一方面军的人。编制如下:

四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

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陈伯钧。

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

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政委詹才芳,参谋长李聚奎。

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政委张广才,参谋长李荣。

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张国焘,周恩来,王稼祥。

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才参谋长刘伯承。

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李特。

关于攻打松潘的行动,不同的书有完全不同的记录。代表了作者不同的政治观点,站在毛泽东一方的宣传说,由于张国焘的阻挠(要中央解决红军的领导问题),松潘战役没有实施。而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里却不是这样的说法。首先他没有说张国焘阻挠松潘战役,其次,说张国焘是同意打松潘的,而且张回到茂县住地后,还又打电话给徐,让他按中央的决定,攻打松潘。徐向前与陈昌浩订出作战计划,计划三路打松潘,徐向前,陈昌浩各领一路,都是四方面军的部队。彭德怀领一路,是一方面军的部队。另外由王树声带领岷江支队四个团,于岷江东岸,控制北川至茂县一线阵地。我这里采用徐帅的讲法。这因为一,徐帅是比较中立的,说法较公正,可信。二,徐帅是前敌总指挥,打了仗。三,战斗是以四方面军为主力的。所以我采用徐帅的说法,而其他说法我认为是为了给张国焘抹黑,不可取。

四方面军的部队经过与胡宗南部的激烈战斗,攻占了距松潘十多里的毛牛沟。

但是胡宗南深沟高垒,凭堡垒据守,而且国军在松潘周围的战略要点上都布有重兵,薛岳控平武,郭勋祺控新津,王瓒绪控棉竹。加上松潘地形对红军不利,红军屡攻不下,打了一段时间还只是在松潘的外围转悠。

不管怎么说松潘是打了,只是没打下来。让我们读历史的人感到,此时红军上层人心比较浮动,不能安下心来组织攻击。红军也没站稳脚,这跟人打架一个道理。要把别人打倒,自己先要战稳脚,否则出拳无力。

八月初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到达毛儿盖地区,鉴于目前这种形式,军委在毛儿盖开会讨论决定放弃攻打松潘的军事行动。改为指行“夏洮作战计划”。 松潘大路走不通了,只有过草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徐向前可以信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