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随笔

海外中医, 喜静恋旧,喜欢文学。
正文

父亲与我

(2017-06-18 18:37:04) 下一个

 

今天是父亲节,早早醒来,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居然是幼时陪父亲钓鱼的场景,这个回忆促使我爬起来留着泪写下这篇父亲与我的一些生活点滴。

父亲从小生长在邛海边,在捉鱼摸虾的摸爬滚打中长大,所以印象中的父亲对鱼情有独钟,即非常会吃鱼,做鱼,也很喜欢钓鱼。我不喜欢吃鱼是因为刺的缘故,而父亲却能用他的舌头,在嘴里顺利地分出鱼肉和刺,可惜我完全没有这个能力,这点我体我妈妈,而哥哥则顺利承继了父亲吃鱼的天赋。饭桌上妈妈常说吃鱼的人聪明,像我这样笨的人,更应多吃鱼,说话时常会伴随话音,夹一块鱼在我碗里,见我一脸苦相地望着碗中的鱼时,父亲会把鱼夹起来,细细地挑完刺,再放回我的碗中,这时我会慢慢地吃鱼,因为担心很快吃完,妈妈又夹一块来,耽误父亲吃饭,从小我就知道父亲的胃不好,吃冷菜冷饭会让他的胃胀胃痛。尽管小,天性敏感的我对父亲还是非常体贴的。

小时候,妈妈白天忙于医务工作,晚上忙于全家家务,即便休息时,也会被叫回医院上班,而哥哥很早就住校去了,再说妈妈经常嫌我又笨又丑,估计每次见我不学无术,会忧心忡忡我的未来,所以我尽可能不在妈妈面前晃,而父亲在母亲责怪我时,会常打圆场,围护我,他总说:別急,我这女儿开窍晚,像苏老全一样,不急。有时他又给我扎个冲天辫说,我看你像观音娘娘的龙女,以后会女大十八变的,于是我阴沉,自卑的心一下就明亮起来了,居然会披着床单,摆着姿势在穿衣镜前左照右照,镜中的丑丫头仿佛真的成了一个美女。所以那时我在家,父亲就成了我的全部。

尤其是当母亲去重庆进修时的那一年,家里就剩下我和父亲,父亲很会做菜,但他不喜欢做,所以我们俩个经常吃医院的食堂,我可高兴了,那阵子,我吃的不是红烧肉,就是烧白,回锅肉,以及各式粉蒸肉,糖醋排骨,卤猪脚,食堂有什么好的,父亲就买什么我吃,后来肉吃腻了,又吃爆炒猪肝,和腰花之类,医院厨房大师傳的手艺不错,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味道十足。每次菜来,父亲都让我先吃,他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吃得嘴油肚圆,后才用剩下的菜和着热饭吃,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悔,我怎么没坚持让父亲与我一起吃呢?!

在食堂一直到吃得经济拮据,一天父亲对我说:幺儿,铜板不够了,共产主义生活结束,我们得回家忆苦思甜了。接下来,我们便吃清汤挂面十天左右。父亲生活中非常幽默,他的这个优点,哥哥和我都有继承,而不怎么懂幽默的妈妈便常常认为我们在取笑她。父亲是很不喜欢让母亲生气的,对她的惯宠,养成了母亲在家说一不二,强势的脾气,有时妈妈生气时,父亲会用京剧道白,对母亲作辑说:夫人勿怪,小生这厢陪礼。而母亲虽然嘴上嗔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但脸上阴云己散,笑颜渐开。当父亲与母亲意见相左时,父亲会适时停止,以一句,惟夫人虎首是瞻结束争论,让属虎的母亲哭笑不得。

有时私下问爸爸,为什么妈妈不对,你也不争?父亲笑着对我说,好男不跟女斗,见我一脸茫然,又说,都是一家人,争什么对错。

父亲有好多口头禅。说的最多的一句口头禅,便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幼时家里很穷,但有限的钱,父母都买了书,不光是医书,也有其他杂书,如水浒,西游,三国,红楼,镜花缘,老残游记,白蛇传,元曲,前后汉故事新编,封神,红与黑等等。我都不知道在那个年代父亲从什么地方弄来的这些书,鉴于当时的历史环境,父亲对我们兄妹说要批判性阅读。我那时候读书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而哥哥的确是比我高出一大截,据老人们说他七岁时就可通讲水浒了。父亲常说的另一句口头禅是,人在做,天在看,做人一定要讲良心。善良的父亲曾为很多农民垫付过手术费,我们家高朋满座时,一定都是他的落难朋友们,我们也都很喜欢并尊敬父亲的朋友们。父亲很清高,十分讨厌溜须拍马,沽名钓誉之人,他常对我们兄妹说,人靠本事吃饭最好!

回想往日尽管物质生活很艰苦,我却觉得生活很快乐。无忧无虑。感谢父亲的耳濡目染,有父亲的鼓励,安慰,和他的乐观的态度,让我觉得只要自己有本事,做事问心无愧,便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父亲一生都对别人大方,对自己很抠门,他很少买新衣服,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更不要说为自己花钱了。记得有一次,他看见一个毡帽,很想买,但看了价钱,又放了回去,我对父亲说:爸爸,买吧,您戴着好看。爸爸说:不必需的东西,买来干嘛?当时,我心里想,以后我工作了,一定给爸爸买一顶戴。遗憾的是天不从人愿,没有等到我工作,甚至没等到我考上大学,父亲就远离人世了。父亲的病逝对全家人都是沉重打击,也改变了每个家人的命运。

如今我有能力买各种帽子送给父亲,可是父亲却无法戴了,工作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何地,每次路过帽店,我都会进去看一遍,在心中想着,哪一个帽子戴在我父亲的头上会最好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