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百姓

主要关注中国大陆的教育科技学术
正文

我的祖父

(2016-04-30 14:04:01) 下一个

我的祖父

我的祖父,司淑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4个年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时不时的萦绕在我的脑际,而他的精神始终与我融合在一起。

我的祖父,经历过三个朝代,他生于清末光绪年间,成长和奋斗在民国,1962年,即三年灾害期间撒手人寰。他经历过清末的回民之乱,辛亥革命和民国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
共产党政权建立后的历次运动,土改,查田定产,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肃反,镇反,反右,公社化,大跃进,吃食堂,三年灾害。他像他同时代的中国所有农民一样,一生中没有过几天平静日子。

我的祖父出生时,家里很穷。他的父亲,我的曾祖父,是一个给人常年拉长工的农民。他的母亲,原来是一个大家闺秀,出嫁给我们东村的一个家境稍好的人家。但婚后不久,有了一个男孩以后,
丈夫不幸去世。我们那个地方,高原深井,离开男人,一个女人要生存下去,简直是不可能的。她被逼无奈,与我那个打光棍的曾祖父,组合了一个新的家庭。我的曾祖母,十分能干,就是放到
今天,也一定是一个女强人。她一连生了4个男孩子。我祖父最小。非常不幸的是,在他4岁时,我的曾祖父却因暴病离世。我这个可怜的曾祖母,没有向命运低头,面对如此巨大的不幸,带领
4个男孩开始了创业过程。她安排我的大祖父,到一家商店当学徒,我的二祖父和三祖父,年龄稍长以后,给人拉长工,我的祖父后来在别人家的私塾里读书两年,以后也下地干活。就这样,靠
着两个孩子拉长工,靠着省吃俭用,十多年之后,我们家就发起来了,我的大祖父在县城里开了一家自己的商号,农村也拥有近200亩土地。

民国23年。曾祖母去世。接着大祖父去世,商店由过继给大祖父的我三祖父的儿子继承,此人本来就智商不高,又跟着经理,襄理吃喝嫖赌,没几天,商店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树大分枝,
既然没了曾祖母,弟兄们好聚好散,也只好分家。还是按老弟兄四个人分。每家50多亩地,这样,就又成了不起眼的小户人家。

我祖父和祖母育有一男二女。我民国25年出生后,不久,祖母仙逝。祖父再婚后,又得一子。祖父不甘心过那种穷苦日子,又开始了艰苦创业。到1949年,我们家又有了100亩出头的贫瘠的旱
地。土改时,定为上中农,63年社教,升为富农,66年再次社教,升为地主。这就是祖父为我们奋斗的成绩,也为我们弟兄姐妹们赢来了“黑五类子女”的称号。

我的祖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不过,因为他读过两年私塾,有一点点文化,所以丝毫没有普通农民的俗气,使自己尽量多一些绅士风度。

在治家待人处世上,他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尊礼守法, 尊崇中庸之道,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办事公道,实实在在是温良恭俭让的典型。他做人实实在在,从不浮夸,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以势压人。他待人谦和,总是忍让宽容。四个弟兄分家时,四祖父和他分到园子,本来说的是一家一半,但四祖父不干,硬要多占一尺多宽的桩基地,祖父也就忍了。
在他看来,弟兄本是一母生,何必为祖业家产争个面红耳赤,亲情比财钱重要得多。钱财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亲情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我从没有见过他和人高声说话,和村里人争究财物,谈论是非,也从没有打骂过子女。他的聪慧,机智,沉着,冷静,勇敢,谋略绝对是世界一流。我不知道,他是怎麽学的,
记忆力怎麽那麽好,仅仅上过两年私塾,他竟能懂得那麽多的历史典故,文化知识,编打油诗,写对联。他不仅对农活样样精通,而且连木匠活,泥水匠活,打墙盖房,做桌椅
板凳,换车键,锻磨子也样样都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当地方圆几十里的有名的中医,他房间里的架板上就放满了线装的中医书,足足有三四大箱子,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孙思邈的千金方,
王叔和的脉诀,牛马经等等,他不仅医人,也给牛马看病。其实,只要看看他的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经济利用时间,抓紧分分秒秒的刻苦精神,就知道他是如何
取得这样的不平凡的成绩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一天都没有闲过,晴天下地自不待说,雨天,不能下地,就干在家里能干的活,如磨面,或者看书学习,每天总是天不亮起
床,到晚上地里看不见才收工,回家后,还要绞水,铡草,喂牲口。除了冬闲的日子可以稍微吃个悠闲的饭以外,其它时间都是回家以后,将稀饭有汤水的饭三两口吃完,把馍
或饼往怀里一揣,边走边吃,又下地干活去了。冬天夜长,深更半夜,就是他读书的最好时间,农忙时节,每天也就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在生活上,他克勤克俭,把家里的一
切安排得井井有条。种地绝对不违农时。平日省吃俭用,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会花在最有用的地方,使之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绝对不会乱花一分钱。为了省钱买地,
一年到头,几乎从不买肉,也很少买菜,总是吃野菜,吃黑馍,吃杂粮,把小麦省下来置地。但他也非常注意人情世故,该行的礼,该注意的礼节是绝对少不了的。外出办事,
走亲戚,总要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逢年过节,总要买些必要的糖果,核桃,柿饼,花生,大枣,散发给我们这些拜年的孙子。

从下面的一些具体事例更能反映出我祖父的不同凡响的一面。
 
一九二九年,陕西已经连续三年大旱,六料庄稼颗粒无收。这就是老人常说的民国十八年年馑。村里许多家逃荒的逃荒,饿死的饿死,有四五家绝了户。我们家仗着青壮年劳力
多,拿上些旧衣服到秦岭深山里换粮食,叫上南山背粮,吃野菜咽糠,总算全家平安过了一劫。到了二九年深秋,也就是种麦的时节,老天爷终于开了恩,下了一场小雨。对于
种麦来说,底墒不是很够。到底该不该下种,敢不敢下种对于任何一个农民来说都是一个严酷的考验。不种,耽误了时机,就错过了一料庄稼,当时已经几年无收,早收一茬麦
子,其意义决非一般。爷爷去地里反复查看墒情,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握来握去,泥土刚刚可以成团。他根据多年的经验,泥土能捏成团的墒,就足够种子发芽,他相信,这
时种麦是合适的。于是,他和几个祖父商量以后,就果断的用人拉犁犁地,把小麦给种上了。当时,村里再没有人有如此胆量,敢下这样的决心,反而风凉话不少,有几家本来
就比我家富裕,反倒挖苦说,人家有钱,不怕糟蹋种子,等着麦苗出不来,看笑话。说来凑巧,天助人愿,半个多月以后,又下了一场透雨。别的家这时才开始下种,误了农时,
其后果不言自明。这一年庄稼还长得特好,实在是一个好年景。就由于爷爷的正确决策,我们家早一年吃到了新麦。

一九三五年冬,一群操着江西口音的土匪(实际上就是中共的红军)来到咸阳,实施抢劫。当时我家还是一个大家子,还甲富一方,自然成了土匪的目标。腊月的一个晚上,近百
个土匪夜闯我家。有的进了三爷(二祖父)和四爷(三祖父)的住房,要他们拿银元,大烟土,打得他们乱喊。有的进了我父亲的住室,父亲当时刚结婚,又是个上过学的读书人,
留了个“洋楼”,母亲也有许多新嫁妆,新房布置得漂漂亮亮。土匪断定,父亲一定是家里最有地位的和最重要的,于是剥光了父亲的上衣,把两个手绑了,准备严刑拷打,支油锅,
用火烧,只要三爷和四爷不交钱或大烟土,不能让土匪满意,我的父亲这一夜必死无疑。说实在话,我家虽是个大家子,但事实是刚刚发家,还没有一点积蓄,根本就不可能满足
土匪贪婪的胃口。这真是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正好,爷爷住的是一个一明两暗的偏房,门窗是不易为生人所发觉的。爷爷的大智大勇,恰在这时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连棉衣都
顾不上穿,光脚丫一直冲到大门口,和守门的土匪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他悄悄的冲向土匪,出其不意,从后面抱住土匪,将土匪摔倒在地,然后拔腿就跑,土匪起来,朝他开了
一枪,没打中。他跑到村口的东面,那里有一个菩萨庙,挂有一口大铁钟。他拾起一块大石头,边敲钟,边喊,救命,土匪抢人了,······ 接着,又跑到中村和东村,吆喝乡亲,
乡亲起来了,拿了镢头,锄头,锨,有一个我叫四叔的,人称黑四,会打猎,说,“五叔,我刚好装了铳,还没放呢”。于是,上百个乡亲,大声呐喊着,吆喝着,黑四又放了铳,
砰,砰,砰。 土匪不知底细,只好逃跑。听爷爷说,守门的土匪说,“老表,老表,他们的人来了,多得很,快撤,快撤。”疾风知劲草,危难现英雄。每听到母亲讲述这一活生生
的历史时,我总是从心灵的深处感激爷爷。 要不是他在那危急关头,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当机立断,冲了出去,又吆喝起三村群众,驱走了土匪,不知那一晚上,要闹出几条人
命,闹出一场血淋淋的惨剧,这个世界上肯定也不会有我。联想到几天之后的又一个夜里,这一帮土匪抢了村里的另外一家,爷爷的行动更让人折服。就是那一群土匪,又闯进村子
里,抢了村北头的老魁家,那可真是惨极了。土匪把他家的大儿子,绑了,逼着要钱,要大烟土,面前支起了一口大油锅,架起了大火,滚烫的油用笤帚一蘸,往身上一甩,马上就
是一道道血泡。可怜呀,这家老大被折腾得够呛,那天过后,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这天,来的土匪人很多,抢完了以后,经过街道向外走时,南头几家的人还站在房顶上,扒下房
上的瓦,用瓦砸土匪,对于这一大帮子土匪来说,这点马后炮根本没用。他们撤到村外以后,还在麦场里集合,点名,从房顶上看得清清楚楚,足有百十来人,显然是一群有组织的
土匪.

爷爷是很重视教育的,尤其关心下一代的个人品质的成长。他希望子孙读书,知书明理,但他对官场的腐败,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十分反感,不希望子孙疯狂的不顾一切的追名逐利。
中国古代的许多功臣没有得到好死,被满门抄斩的事例,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象很深。特别是四九年以后的许多变迁,因而在他的晚年,常常念叨“房要好,地要少,多念书,少应考”。
他不吸烟,不嗜酒,也不允许我们沾染这些东西,更不允许我们接近赌博场所。我七八岁,就跟他下地干农活了,在家里也跟他一块儿铡草,磨面,经常听他讲故事,说笑话,寓做
人的道理,各种文化常识于这些笑话闲谈之中。他爱说戏文,如三娘教子,朱春登放饭。也说些民国初年,和前清的事情,什麽二虎救长安,冯玉祥,刘振华,陈疯子,党跛子,军
阀混战,什麽回乱,反正(辛亥革命),剪辫子,放脚等。他爱说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对魏征十分推崇。有些是在别的地方能经常见到的。有的故事也可能是他编的。他说,有个
县太爷,初到一个地方上任,到一个员外家,看到客厅里挂了一幅对联,“窗前叫明月,黄狗卧花心”,他马上就提笔改为“窗前照明月,黄狗卧花根”。员外就留他在家里过夜,晚上,
真有一种小虫子在窗子外面叫个不停,员外告诉他,这就是明月虫,第二天又领他到花园赏花,他确实看到花心里有一种黄色的小虫子爬来爬去,或者蛰伏不动,员外告诉他,这种
小虫子叫黄狗虫。这位县太爷听了后,面红耳赤,羞愧万分,简直是无地自容。还有一次,他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国王,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很聪明,选谁做继承人,一直十
分为难,一日,国王带了他们两个出外打猎,想在路上试试他们两个,以进行取舍。国王出了一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们对下联,这一下还真把二位小子给难住了。恰在
这时,下了一阵暴雨,雨过天晴,红日高照,一个农夫赶了一群羊走了过来,羊毛刚淋过雨,溻在身上。老大触景生情,就说了下联,“雨洒羊毛一片毡”。老二虽也受暴雨的启示,
却发挥想象力,做出了他的下联,“日照龙鳞万点金”。显然气势宏大磅礴,尤其是在中华文化中,龙更是天子的象征。这样,老二就被选为了太子。从这些故事中,我也大概学到了
一些关于写对联的原则。爷爷说的哑巴告状也十分有趣。一个哑巴受人欺负,要找人写状子,走了全县城,都没找到一个人能替他写张状子,不知道他要告的是谁,更没法弄清它的
冤情,最后终于找到一个人,只写了几句话,就把事情给办了。他故作很神秘状,问,“你说他写的啥”。最后他公布的谜底是,“告状人,是哑巴,不知告的是那家,派一个差人跟
着他,指到哪家是哪家”。就这样,把哑巴的问题给解决了,但把问题推给了县太爷。另外,他还就农村的许多民俗,教给我一些应用文的写法,比如婚嫁丧娶的请帖,礼单书写格式
用词,借贷买卖契约的写法等等。逢年过节,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本家子的几个伯父,最多的是五伯父,也都喜欢到我家来守岁,爷爷也会要我陪在旁边。这时,是他对我们进行
家史教育的最多的时候。自我七八岁到土改后的头几年几乎年年都讲,而且总是要落脚到“创业难,守业亦难”这个话题,生怕他创的这份家业被不肖子孙断送。其它,就是过年,如
何接待客人,入席吃饭时,怎麽长幼有序,应注意的规矩礼节。他虽不是著名的文化人,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也将自己一生悟出的做人道理和准则,包括朱子家训,弟子规,警世名
言中的许多内容,汇在一起,写成中堂,挂在客厅的墙上,以告诫后人。可惜的是,我那时并不懂得他的良苦用心,对这一切毫不在意,听进去的不多,记住的就更少。

他一生最得意的事,我想恐怕就是他为邻村邻县百姓治病的成绩,他的医术得到广大乡亲认同,给他挂牌送匾的事。一九四七年夏,麦收过后,司魏村,咸阳,兴平,礼泉几个县的
上百名的乡亲,包括咸阳县的县长,自发的送给爷爷了一个两米多长高近两米的,书有“仁心仁术”四个金色大字的牌匾。 这一天,全村喜气洋洋,像过节一样,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
氛。我们家更是高兴。天不亮,就有执事的人驾着大车,到县城里买了菜,割了肉,回来更有厨子做菜做饭。中午时分,一队人敲锣打鼓,几个人抬着匾,在鞭炮声中,几个年纪较
长的人,给爷爷佩了红,将牌匾挂在了我们家的大门顶上。接着是招待吃饭,一共待了十多席客人。这是对他的医德和医术的肯定,自然十分高兴。其实,这是人之常情,放到谁身
上也都会这样。爷爷自学中医成才,是典型的赤脚医生,虽然谈不上是什麽名医,但他的确医好了不少的重危难症,在当时,还是能为老百姓解决燃眉之急的。我十来岁时,就是中
共占领咸阳的第一个夏天,父亲被共产党军队弄到眉县支前去了,母亲得了红白痢(现在知道是细菌性痢疾),高烧,腹泻,中毒症状很重,就是爷爷开的一付汤药给以好的。他自
制的“刀剪药”,治外伤也十分灵验,保险能做到一期愈合。我八岁时,一天晚上,给牛铡草,我的任务是递草,眼看着草马上就要铡完了,大人只摧着快递,快递,我的手还没有取
出来,铡刀就落下来了,把我的左手食指差一点就铡掉了,鲜血直流。爷爷急忙用他的刀剪药给敷上,用布条给裹上,又止痛,又止血,还达到了一期愈合,至今我的食指上还留着
那个线性疤痕。遗憾的是我没有把他的药方给留下来。他自己配制的祛腐生肌散也很好,用在化脓的创面上还真能促进创口愈合。这也是我经过的。乡亲们谁有个头痛脑热的,不论
深更半夜,他都会随叫随到。方圆几十里的人家,请他去也是一样。我跟他在地里劳动,经常有远处的客人请他出诊,他都是把手里的家具一放,别无二话,跟上人家马上就走,没
有一点架子。更可贵的是,他给人看病,分文不取,基本上都是来回步行。难怪他能受到乡亲们的尊敬与爱戴。每年过节时,都有人给他送点心,果品,表达心意的。可惜,可悲,
可叹的是,这个牌匾在我家的门顶上挂的时间太短,仅仅两年多,就不得不摘下来。到了二十世纪末,形势变了,我还想把它找出来,起码陈列在家里的某个地方,也作为一个纪念,
作为家史的教育资料,让子孙后代能了解这一真实的历史,珍惜这一点点荣誉,并加以发扬。谁知道,我的小叔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弟结婚时,用它已经做了衣柜,再也无法复
原了。其实,文化大革命中,爷爷的许多古代医书,他自己写的医案,牛马经,司家的家谱,几幅名人字画,都被付之一炬,连肥田的用处都没有。这个巨匾,做了衣柜,总还算派
上了一点用场。

爷爷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现代教育,没有科学概念,但终年的辛勤劳动,使他深深懂得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需要彻底改变,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他也听说过国外的现代化的机械耕
作,高效率的生产,也幻想着发明农业机器。他捉摸着能发明一个磨面机。有一段时间,每逢下雨天,他都把自己关在房子里,用木头,铁丝,绳子做基本材料,用斧头,锯子和刀
具等工具操作,进行不同的组装。可以预料,这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但他的那种精神还真是值得效法的。我当时10岁左右,问他到底在做什么。他幽默的回答说,世界上的人就分四
类:一类是只说不做,一类是只做不说,其它两类是不做不说和又说又做的。他问我,打算将来做那种人。对这样的问题,我当时没有回答,到现在,也没有认真思考过。现在回头
来看,祖父竟是这样的一个很会思考,富有思辨精神的哲人。爷爷对于中医学中的难题也一直在认真的思考,只是限于他的文化和知识背景,限于时代,不可能有任何大的贡献而已。
他有一个阶段,也想着找出一个中药麻醉药,全身麻醉药,他所用的方法还是神农氏尝百草的方法,这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他尝花椒一类东西,把嘴和舌头都麻到不能忍受的
程度,也没有得出他希望的结果。这种失败只能归因于时代的限制。

爷爷是很有幽默感的。他最幽默的是逼你做事情快速。我上小学时,经常跟他一起劳动。他免不了吩咐我做许多事情。比如,让我回家拿一件工具。他刚说完,我刚一转身,他会猛
然笑嘻嘻的冒出一句,“怎么还没有来呢!”。我一回头,他也会哈哈大笑,我知道,又上了爷爷的当。他锻磨子,他会总结出锻磨子的要领,说“两堂空,快如风”。还把锻磨子的錾
头编成谜语,“粗粗一把,长长一匝,手里捉着,渠渠戳着。”这样,就使得和他干活时,不那么痛苦,反倒觉得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爷爷也是村里公务事业的热心人,最积极的倡导者,村里小学,每年请教师,替老师收学费,都是他和其他几个老汉经手的。给村门前那个水渠上修个桥,也是他牵头的。他虽未信
佛,但主张行善,不杀生,还把修桥补路作为他积德行善的一项主要内容。大年初一,大清早,他会一个人拿着工具出门,把村内外不平的坑坑洼洼的路修平整,这样一直坚持到他
的晚年。因为他的辈分高,村里的许多老人也称他为五爷,加上他为人公正,办事公道,所以威望很高,他也自然成了村里的义务调解员,邻里有了纠纷,弟兄们分家,都会请他去
说话调解。再困难的麻烦事,经他说和以后,有关各方总会达到妥协,总会感到满意,心平气和的接受他的意见。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司世隆的五个儿子分家,要爷爷去调节,连着
几个晚上,最后终于说服了弟兄几个,和平的把家分了,祖父说,一开始,弟兄几个争得很厉害,有的还扬言说,如果爷爷不主持公道,就要用屎尿泼在爷爷脸上,进行羞辱。但是
经过爷爷苦口婆心的耐心努力,终于达到弟兄几个都能愉快接受的结果。我想,如果要爷爷这样的人处理国家事务,他也一定会比现在这些败家子,贪官污吏做的要好。

爷爷的胸怀宽广,充满着对人类的大爱。小时候,每年清明和十月一扫墓,他都要带着我们家族的老老少少,在祭奠我们的祖坟的同时,给几家死于“回乱”和民国十八年年馑而绝户
的墓主人扫墓,焚烧冥钱。年年如此,从不间断。而且要向我们讲述这些人家的事迹和他们的长处,他们的恩情,要我们永远记住。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正当他的奋斗将要结出丰硕成果之时,中国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这个变化之深刻,影响之广泛,祖父是绝对想象不到的。49年以前,他拼死拼活,克勤
克俭,曾经参与过两次创业高潮。没有想到,他的这些努力,却成为了弥天大罪,给子孙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49年5月20日,我们全家,除他以外,和全村的大人小孩躲进地窨子,怕内战双方的战火殃及,亡于非命。只有他,二祖父,四祖父,几个老人,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等在村口,等
在地面上,守护着全村。中午时分,他挑着一担开水,到村南边的麦田里去找中共的军队。他当时的动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谁来了,都是在老百姓的爷,咱都得交粮纳税。只要
咱不得罪人家,人家对咱好点就行。”祖父没有想到中共的本性不会因为他想做一个顺民百姓而有丝毫的改变。

民国时期,他也经历过兵荒马乱,也经历过饥荒年馑,都靠全家人努力奋斗,挺过来了。中国这么大,八百里秦川的风水宝地,只要自己努力,绝没有饿得找不着一点吃的的道理。他眼
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成果被中共收为公有,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深受诬陷,而无法讨回公道的这种昏天黑地的世道。他根本无法理解,自古以来的人类所有伦理道德,怎么现
在都完全颠倒过来。古今中外,人们所崇尚的劳动光荣,勤俭光荣,不劳而获可耻,怎么现在都翻过来了。在他已经到了将于这个世界告别的最后几年,那样风调雨顺,却因人祸,过上
了食不果腹,衣难暖身的日子。家里的仅有的铁器,铁锅,祭祀祖宗的铜蜡台,香桶都被无偿的拿去充公,大炼钢铁了。全家人得围着一个每天去大食堂打饭的大瓦罐,喝大碗没有几粒
米,清澈见底的米汤。地里的野菜被挖光了。他想吃一口油炸馍的小小愿望,子女也竟然无法帮他实现,······

62年5月的一天,他终于因一个小小的慢性腹泻,无钱医治,带了太多的遗憾告别了这个世界。

祖父一生拼搏,终生以孔孟圣贤为榜样,修身养性,独立特行。他以佛为榜样,济世活人,力求完美。49年以前,他拼死拼活,克勤克俭,曾经历过两次创业高潮,第一次,几个弟兄
一起,在曾祖母的带领下,从一无所有,十几年发展到拥有200多亩土地的富户。第二次,又从只有50多亩土地的小户人家发展到100亩地。他虽智慧过人,又能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然时运不济,终究为黑暗的世道所吞没。但他的睿智,果敢,临危不惧,做人处世,力求完美的光辉形象却为我们树立了值得永远效法榜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acme 回复 悄悄话 感人,要是赶上好年代能成为多栖的成功人物啊。可惜
ellen123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我爷爷也是这样的人。爷爷辈,父辈都经历了异常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日,以及共产党的残暴。真是不容易啊。相到他们的一生,唏嘘不已。
父亲经常感叹爷爷一辈子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每次提到爷爷,我能感受到父亲心底的难受和无奈。
南加王兄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不言有罪 回复 悄悄话 49年以前,土匪捣乱。49年后土匪坐台了更加作乱。
亚发 回复 悄悄话 同样是几十年前,土匪派人敲铜锣:到长沙发财去啰,成千上万人,每人一杆竹子梭镖,杀了五千有钱人,血水染红了湘江,省长何健差点被杀,导致杨开慧被抓,最后处死。
狸猫的爸 回复 悄悄话 一九三五年冬,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和你讲的土匪故事的时间相吻合. 但你们那里是东北军的地盘吧? 怎么知道是江西口音?
灜客 回复 悄悄话 这也许是勤奋发家的中国农民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值得一读,真正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否则,后人就只知道被弯曲的历史了。
阎立华 回复 悄悄话 城里写爷爷的有好几篇了,篇篇精彩。那真是个有故事的年代。
Dataoying34 回复 悄悄话 你的家史,反映中國百年的變遷。不想做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不想當地主的農民不是好農民。農村的經濟發展是靠推動生産力發展的農民是實現的。但長期被毛的理論顛倒了。
謝謝你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
红石榴花 回复 悄悄话 敬佩,乡党真能写!想象的出一位刚强、豁达、勤勉、平实的舵人撑起了一个家的情形。以前的人真不容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