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長江

努力做个不选边站的老顽童
个人资料
正文

编的故事和梦

(2018-09-21 06:00:52) 下一个

 

历史甭篡改,故事可以编。

我相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是编的故事,但反映了那个时代西方世界那个时代的先驱者们的梦。

 

虽然是编的故事,但编与编也不一样,比那些编由于皇上出面,才子佳人大团圆的故事好。有本质上的不同。

 

先把相关故事的内容抄放到我的博客中,自己的体会得空写。周末吧。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谎言

已有 4652 次阅读 2009-12-5 18:35 |个人分类:三峡|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钉子户| 钉子户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最近,成都一个钉子户自焚后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其中很多人再次提到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故事。其实在2007年的时候,就有学者揭露这个弥天大谎。然而,到今天引用这个谎言的还大有人在。看来,我们真该对德国的皇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学者揭露美化德国皇帝的说法也非常符合逻辑,否则,最残暴、最独裁的希特勒怎么会也出现在德国?为此再次转载如下: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之磨坊忽悠

——原文标题:德国皇帝与磨坊的真相

青珊瑚 @ 2006


  我的导师是德国的法学博士,下面是他对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所作的真相还原。因为今天在《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一书中又看到这个故事,故把真相记录在此。


一、那篇故事的中文版较之德文版颇有差异,且错得离谱。


  1、德文原版故事的作者名叫Johann Peter Hebel,此人生于1760年,卒于1826年。(http://gutenberg.spiegel.de/autoren/hebel.htm)他的那篇故事创作的具体年月日已经无考,但肯定在1813年之前,因为那一年该故事被汇编入一个故事集出版。德国威廉一世皇帝则生于1797年,卒于1888年,继位为普鲁士国王的时间是1861年,加冕为德国皇帝是在1871年。
  很明显,中文版中的威廉皇帝当为德文版中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即威廉一世的爷爷的舅舅)之误。
  2、人名错了本不稀罕,稀罕的是中文版故事的叙述者不动脑子:轮到威廉一世登上皇位时,蒸汽机早已普遍采用,那时又没现代环保观念,谁还会经营一座风磨磨坊去同蒸汽机磨坊竞争?就算是祖产又如何?事实是到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波茨坦地方曾经存在过的40余座磨坊全部被废弃,唯有这座磨坊留了下了。原因请容我稍后再述。
  3、那座磨坊被德国人称为历史磨坊,自然有一些建筑资料可查。查阅的结果,该磨坊的确被国王拆过然后又重建过一次,但时间是在1787年,也就是磨坊兴建并运营后约50年。为什么拆?因为磨坊快要倒塌了!为什么建?因为国王喜欢那个磨坊的存在,所以用的是王室的钱!(同上注)把这个史实和中文版的故事相比,差得也太远了吧?那位郑城宽不是去过行宫现场两次还听过不同版本的上述故事吗?难道不记得德文版故事,不论是Hebel的原作,还是后人的改写,都到磨坊主说出那句名言时为止,并无后来派兵强行拆迁又被法院判决赔偿一节,这个是谁加上的?敢问贺卫方出自何典?


二、Johann Peter Hebel的德文原版故事同历史事实也不吻合,也是编造。


  1、还是建筑资料:该磨坊是在1736年获得许可兴建的,而无忧宫是在1740年开始兴建的。磨坊主和弗里德里希二世国王之间的确有过法律纠纷,但纠纷的起因却不是因为Johann Peter Hebel故事中说的,即不是因为国王想拆掉磨坊,恰好相反,弗里德里希二世很喜欢那座磨坊,把它看作是无忧宫的装饰。纠纷的起因是无忧宫的院墙太高挡住了磨坊的风,因而磨坊主要求国王批准他到另一个地方兴建一座新磨坊,当然要求国王出钱。由于弗里德里希二世喜欢那座磨坊,所以最后他虽然批准了磨坊主另外兴建一座磨坊,却不允许原来的磨坊停止运营,为此他还减了磨坊的租税。磨坊后来的一系列修缮几乎全都由普鲁士王室出钱,包括前面提到的拆除并重建,全都源于此。(顺便提一句,即使在Hebel原版故事中,国王的理由也不过是嫌磨坊太吵闹。我怀疑,“有碍观瞻”这种典型中国式借口,多半也是知晓环境保护的现代中国人才想得出!)
  2、我还得感谢杨支柱先生,原来贺卫方还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至少有一些历史记载表明它是真的”这样的话。哪些历史记载呢?就我所知,“历史”记载(而非故事)中唯一支持这个故事的“证据”,仅仅是普鲁士国王曾和一位磨坊主有过冲突。仅仅这个支持,就把那故事说成是“德国司法史上”著名的“案件”,是不是太夸张了点?更何况中文版还错成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呢?关公战秦琼吗?


三、我们还可以撇开故事是否属实不论,单讲那位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法治思想和活动,那其实也有限的很。


  1、这又涉及一个磨坊,且真的是史实。在同一时期,在普鲁士另外一个地方也曾因一座水磨发生过诉讼。由于磨坊主不交租金,磨坊被法院判决拍卖。磨坊主向这位弗里德里希二世申诉,由此开始,这位“亲民”的国王先是间接的后是直接的干预了从一审到复审到上诉审直至最高法院的审理。由于各级法院都未按他的旨意判案,龙颜大怒的结果是涉案法官一股脑被扔进了军事要塞监禁起来。理由无它:老弗里茨想当然地认为那些法官勾结起来欺压百姓。而事实后来则证明是那位磨坊主利用了他,欺骗了他。2001年德国最高法院的院长还专门提到过这件事情。
  2、那么那个无忧宫旁的磨坊何以成为“历史磨坊”呢?这就是宣传之功了。Hebel时代德国还在分裂状态下,他本人又不是特别的出名,估计那篇故事也没多少人看过。反倒是到了威廉一世时代,那故事居然由法文“出口转内销”地又传回德国来,正中德皇威廉一世下怀,有关磨坊就此被命名为“历史磨坊”。 
  不多说了。还是那句话,纯粹当个故事说说本无可厚非,但把故事当史实说则有问题。因为一扣住史实,则既没有磨坊被野蛮拆迁,老弗里茨的法治之功也不那么优秀。

附:一座德国磨坊的故事
作者:吴铭    转贴自:《南风窗》

  号称“军人国王”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后来被德意志各邦君主拥立为德国皇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现在德国街头还有他骑着青铜战马的塑像。当年他在距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视线却被紧挨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如此不合时宜的建筑让这位领袖非常扫兴。但他毕竟还是爱自己的子民的,他想以一种公道的方式来解决,于是派人前去与磨坊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坊。不料这个磨坊主觉悟非常低,丝毫不顾全大局,就认一个死理,这座磨坊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 
  面对这样不识抬举、不可理喻的钉子户,威廉终于龙颜震怒,派警卫人员把磨坊拆了。有趣的是这个钉子户拆迁时倒很配合,好像一点都不担心,只是站在一边,嘴里叽叽咕咕:别看你是一国首脑,待我到法院与你理论。 
  第二天这个老汉居然就在当地一纸诉讼把国家元首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居然受理了,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赔偿由于拆毁房子造成的损失。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 
  后来威廉一世和那个磨坊主都归天了,轮到小磨坊主想进城,希望把磨坊给卖了,不由想起了那个老买主,就给威廉二世写了封信。威廉二世给他回了信:“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得知你现在手头紧张,作为邻居我深表同情。你说你要把磨坊卖掉,朕以为期期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3000马克,请务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话,就算我借给你的,解决你一时之急。你的邻居威廉二世。” 
  历经了多少个统治者,到现在,那个磨坊,德国司法独立的象征,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法律的信念,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