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国共内战国军为啥败北ZT

(2017-01-15 08:45:11) 下一个

如果还以教科书的腔调进行灌输,说共军依靠人民大众的支持、凭借小米加步枪取得胜利,已经难以取信于人。于是有些“学者、文人”就想尽办法把自己打扮成中立的面目,胡说八道。

 

       他们将共军取胜的原因归为:1,集中优势兵力。2,改造俘虏。3,间谍。全是战术层次的。这是对国共两党的同时贬低。写出这类文章的人,要么是脑残,要么是故意欺骗。我认为前者的可能性较大,大家要警惕此类三聚氰胺文章。

 

       那么,真实的历史到底如何?国共内战中,共军的胜利是偶然的吗?国民党的失败值得同情吗?现在有很多人在怀念民国,怀念民国时候的文化,怀念民国时候的自由,我也怀念。

 

————但是我要说,国民党的失败绝对不值得同情,其失败是必然。

 

      共军取胜,原因很多,可将权重分为:美苏态度,占60%权重;国内民心所向,占40%权重。

 

       主要原因

 

       1:雅尔塔协定基本决定了国共内战胜败。很多看历史书的人竟然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军共长征后一直在陕西,势力非常小,而日本投降后,国共内战怎么就跑到东北去决战了,并且是那样大规模的战争?

 

       命运早已经注定。1945年2月,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商谈战后成果瓜分。与中国有关的是两条:蒙古独立;东北是苏联势力范围。

 

       在东北,苏联帮助中共通过铁路公路迅速占领日军投降后的地区,并向林彪提供了步枪70多万枝,机枪15000多挺,各类野战炮4000多门,汽车约2000多辆,坦克约600多辆。

 

      精良的武器有了,兵呢?首先,中共收编了大量的伪军。有美化国民党的人说:蒋介石很正直,不肯收编伪军。此说存疑。国民政府即便想收编,恐怕也没有机会。苏联敞开大门让共军先行进入东北,抢先收编了。此外,苏联援助了富有二战经验的指挥官,还将几个师的朝鲜军队归了共军。有人说苏联将一部分德军、日军编入了共军部队,这个还有待考证。

 

      没有人能预料到雅尔塔协定对中国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当时中国的重工业绝大部分在东北,日本经营东北多年留下的遗产。将东北划归苏联势力范围,实际上是将东北给了中共。得东北者得天下。

 

2,美国支持共军。多数人有个误解,以为内战中苏联支持共产党,美国支持国民党。大错特错。当时,美国和苏联达成意向:在中国内战中保持中立。但实际上几乎谁都没有中立。

 

      苏联支持共军,这个不用多说。关键是美国。东北战争初期,孙立人带领军队把林彪打得一路溃败,已经准备撤到苏联、朝鲜去。美国马歇尔马上出来调停,要求停战,给了林彪喘息之机。共军历史上两次被挽救,大的一次是西安事变,小的一次就是马歇尔调停。马歇尔调停后,美国又对中共进行了第二次支持:给予中华民国政府18个月的武器禁运。当18个月的武器禁运到期之后,共军和美国左翼势力在美国港口举行罢工,导致武器仍然无法运出。

 

     所以,多数人所不知道的事实是,苏联和美国都扶植共军。这给了国民政府致命打击。信心上的打击,武器上的打击。国民政府带着抗日战争的疲惫身躯,带着剩余的武器上战场,子弹打一发就少一发,而养精蓄锐八年后的共军弹药充足,国军在武器装备上逐渐处于劣势。

 

      直到共军占领南京,美国政府还以为能与共军政权保持良好关系。但是,得势后的某人眼珠子一翻,说了句:“别了,司徒雷登”。美国人只好灰溜溜走了。

 

      苏联支持共军,不用解释。美国为什么支持共军?因为,当时美国一些左翼研究机构(据说渗透了共产势力)给美国政府提的建议是扶植共军;同时,美国在华将领亲眼看到国民党的腐败,和共军一直宣传说要建立宪政、民主,要建立“美国式的国家”,特别是毛的《新民主主义概论》、《论联合政府》,赢得了美国人的支持。为了防止国民党一党独大,美国处处压制国民党、扶植共军,要求建立联合政府。美国人认为:共军代表了中国的未来。他们以为扶植共军,就有可能帮助中国建立与美国类似的两党制。美国人就是个天真的、容易上当的大男孩。

 

       美国和苏联当时两大强国都支持共军,基本决定了共军必胜,国军必败。难道中国内战纯粹是由美苏决定的?那倒不是。

 

————共军之所以取胜,还有第三个重要原因,就是民心。

 

      当时国内民众确实倾向于支持共军,大陆教科书关于这一点的描述还真没有错。那些美化国民党的人不愿意承认也没用。

 

————那么,为什么国内民众支持共军呢?我们来看。

 

1,知识分子支持。国共内战期间,作家、教授、青年学生普遍支持共军。书生的支持有用?当然有用。当时的社会风气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大学教授一句话比市长省长管用。全国人民,包括军队,都跟着知识阶层支持共军。

 

      现在有些知识分子批评鲁迅,认为他在人民对国民政府的痛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不认同。在当时的状况下,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大多会反对国民党、支持共军。不能要求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像胡适一样,看那么远。毕竟,中国有很多鲁迅,但只有一个胡适。内战失败之前,蒋介石和胡适认为共军夺权后一定会迫害知识分子,所以制订了“抢救学人”计划。可惜,多数教授不肯离开,胡适跑到机场迎接,发现飞机上没坐几个人,放声大哭。

 

      2,国军高层军官同情支持共军。当时,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因为他们刚刚衷心庆祝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又被召去打内战,内心愤懑。而共军的军队,养精蓄锐之后,知道如果不干掉国民党,就无法享受抗战胜利的果实。国民党军队在抗战胜利后的政权接收中,快速腐败,几乎所有官兵都对国民党不满。那些在贪腐中受益的,一边贪污一边感叹这个党真坏;那些想贪污却没有机会的,一肚子不满;更多的是那些正直的官兵,对于国民党的腐败痛恨不已。

 

       当时的高级将领中,有多少人内心向往共军?具体数字不好统计,但基本事实非常清晰。最明显的是卫立煌,他在云南缅甸带领远征军痛击日军,他在山西则支持共军,曾一次拨付百万子弹给共军,居然没有被判通敌。

 

 

       东北战役后期,陈诚居然建议由卫立煌任东北总指挥,蒋介石居然就采纳了,自毁长城。卫立煌如何指挥呢?他命令各部分军队原地驻扎,等待共军从容不迫地一个个收拾。最后他坐在沈阳城里,满心欢喜地等待共军来“俘虏”他。偏偏蒋介石不忍心,派飞机来接走他。卫立煌既失望又羞愧地坐飞机去了南京。为了保护卫立煌,共军公布的43名战犯中,有意将卫立煌列为第28名。几年后,卫立煌到底想办法投奔了大陆的共军,如愿以偿。

 

     东北一丢,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败局已定。仅有的一次希望是孟良崮。孟良崮一役,张灵甫的“中心开花,反包围”完全有可能消灭共军数十万军队,但这一战略得不到友军的及时响应,功亏一篑。至此,国民党无力回天。

 

       如果国军将领都是一些没文化、没思想的土匪,他们倒未必同情共军。但是,国军军官偏偏是有思想、有理性、有追求的高素质人群。

 

      3,国共间谍差异巨大。国共内战中,共军的间谍发挥了巨大作用。金圆券改革,导致国民政府完全丧失民心,主导改革的冀朝鼎,是共军间谍;张灵甫之死,也与间谍郭汝瑰、刘斐(中将)有关,傅作义的秘书阎又文、女儿都是共军间谍,胡宗南的秘书熊向晖是间谍,手下还有几个副官是间谍;徐蚌会战中间谍副司令张克侠、师长廖运周起了重要作用;白崇禧机要秘书谢和庚是间谍……

 

      那国民党为什么不派间谍渗透到共军里面?当然也要派。如果没有那么多国民党间谍,共军方面就不至于紧张地搞出“AB团事件”,杀掉自家几万人。但总体来说,国民党间谍由于对那个时代腐败国民政府的痛恨导致信念不足,效果差太远。

 

      而那时的共军间谍有着铁一般的信念,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一个民主、宪政的政体奋斗,很自豪,不会轻易叛变。

 

      综上所述,无论是美国,还是国内,几乎各个方面都支持共军。共军的宣传,实在是威力巨大。仅仅一个宣传,就能让那么多人相信共军要建立一个民主、宪政的国家?当然不是。共军有宣传,也有实际行动,他们在延安搞“三三制”民主政体,让不识字的农民搞“黄豆选举”。这些民主行为,实际是完全在共军控制下的民主,但已经足够让当时全国的吃瓜群众兴奋不已。

 

      4、实在是因为国民党太腐败了。1945年之前,国民党不算清廉,也不算腐败,全国人民基本是支持国民政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蒋介石的威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然而,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到各地接收政权,仅仅一年时间,爆炸性、弥漫性腐败,其腐败范围之广、腐败程度之深、腐败手段之低劣,前无古人,后有来者,让全国人民痛恨不已。仅仅一年时间,国民政府就由万民拥戴变为千夫所指。人们不约而同将希望寄托在共军身上。

 

      5、人民别无选择。好比有A、B两个房间,人们身处A房间,看到满地是大便、是丑陋,而隔壁的B房间短暂的传来鸟语花香,这时候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的知识阶层、军队、百姓,都要忍不住抛弃A房间,满怀憧憬地推开B房间的门。后来……

 

       历史进程中,有偶然,有必然。我很厌恶那些把每个历史事件都宣传成“必然”的论断。然而,在国共内战中,共军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确实是必然的。当时国民党的失败不值得同情,那是一个腐败到极点的政党,他不失败,天理难容。

 

       可是,如今的国民党在台湾洗心革面,凤凰涅槃,赢得全世界的尊重与喝彩,我也同样为其喝彩。

 

      宗其所有,国民党的极度腐败以及共军关于民主宪政的宣传,导致了内战的结果。1940年代共军的胜利,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和,想不成功都不可能。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未必什么时候都正确,但在国共内战中,确实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所有导致胜利的内在因素中,民主宪政的宣传,起到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当年,毛那阳光灿烂的新民主主义宣传战胜了蒋介石陈腐的儒家伦理+三民主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古龙 回复 悄悄话 同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