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近代中国究竟输在什么上?

(2018-01-09 17:45:10) 下一个

本文为作者原创,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鸦片战争为起点,军事上的失败是被欺辱的开端。军事上落后的因果在科技和组织,进而最终取决于社会制度。而东方社会进化出特有的皇权专制制度,西方却能由封建制度进化出议会制,他们各自的土壤,根源和过程又是怎样?

西方现代民主制度起源

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最先出现议会民主政治的是古希腊时期。但古希腊并非是一个国家整体,它是由各自独立或者半独立的许许多多城邦组成。里面不仅有像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也有城邦实行斯巴达式的君主专制;另外还有实行贵族议会制的城邦和寡头统治的城邦。另外即便是雅典的民主整体也同今天的定义有所不同。有资料推测出如下的数据“在前4世纪中,雅典的人口可能达到25万至30万左右;市民家庭的数量可能有10万人,而其中3万人为可以参与议会投票的成年男性公民。”

但对于自15世纪开始的现代社会,其逐渐成形的议会民主制度是否脱胎于古希腊的制度至今还没有定论,因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这个直接继承性,甚至都没有直接的历史资料表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诞生过程中是否借鉴过古希腊时期的制度。

在西罗马帝国慢慢走入衰亡的同时欧洲还没有另一个强大的势力来取代它,结果帝国的领土再次陷入分裂的局面。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王国纷纷实行分封制。国王,贵族,教会和骑士构成了王国的统治架构。以骑士及其自制领地为基础,以效忠,赋税和加入国王的军队为纽带,构成了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社会。

与中国历史过程中皇权越来越集中,最终皇权专制取代了皇权与相权的制衡结构所不同,欧洲王国一直保持着这种多级的统治。

到1215年,始于英格兰的贵族议会制度与国王共同签订了《大宪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比如:税收政策变化要通过议会讨论同意;罪犯必须要按照法律程序来审判;国王与贵族的关系,以及教会的关系等等。这样英格兰就由君主制,转化为有法律限定的立宪君主制;后来君主的权力被慢慢的削弱,权力逐渐从国王与教会间向议会转移,便最终发展成为君主立宪制。议会也由最初的贵族议会,成员进一步增加,大商人,大企业家;再扩大到所有成年男性公民;最后到了20世纪包括了女性公民。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制度

秦始皇帝以始,中国社会正式开始皇权统治时期。制衡皇权的权力主要是相权。宦官和外戚,都是围绕相权伴生的。

秦汉时期,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权臣、权相、外戚一直在更多的时间把握权柄。

隋唐时期,皇帝有意识地分化相权,把相权分散成多个部门,并把宰相的人数提升,宰相的权限受到了限制。

在宋代,皇帝进一步分化相权。设枢密使,只能管军事;三司只能管财政;宰相,轮流掌印,而且设副相予以牵制;同时,军事、财政、司法、监察都独立于相权;从中央到地方,除了基层的县,权力被分解成许许多多的条块,形成了一个由皇帝直接控制,相互制约和监督的非常复杂的官僚系统;这样分化一番之后,皇帝就确保了最终裁决权。

明清时期,废丞相,将相权并入皇权,由皇帝直接打理政务,后来增设大学士帮助理政,但只能代替皇帝写文件,不能代皇帝做决定。

可见,自春秋战国,甚至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的传统社会一直是保持着一种越来越中央集权的趋势,而非形成地方,中央权利分级的制度结构。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反映在生活中就是一种伦理道德,以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为代表。其载体是人,也同时是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家庭,家族)。儒家思想也反过来影响这种固定的人际关系,使其更加稳定。而儒家思想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族群,游牧民族就不适合,落后的采集部落就更不需要它了。

所以,儒家思想不是帝国的思想。它只是为了统治农业社会的需要,配合的统治思想和伦理道德。儒家思想(结合科举体制)的功绩是给帝王治理下的长城以南地区带来了统一的伦理道德,人们的行为规范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础。但儒家思想无法适应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中原王朝的靠庞大的官僚体制和税收的统治手段也无法应用于游牧部落的社会生态系统。这就导致了中原王朝在历史上一直趋向与大一统,而非分裂,或者形成包含农耕和游牧民族的多级的帝国社会结构。

历史上,只有清代才真正做到了真正的帝国的统治,和采用了帝国统治思想。为什么呢?

清皇帝只在对汉家十八省才采用儒家的一元统治;大清皇帝有科尔沁人作为盟友;有蒙古人作为附庸;有西藏喇嘛管理下高度自治的属国;有朝鲜,越南这种羽翼下的小弟。他在面对俄罗斯(察罕汗)、面对中亚各部族、面对穆斯林首领的时候,它表现出一种异常灵活的身份。也正是因为这种多元性,它才能够统治广土众民。

但清朝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抓住19世纪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工业化进程。18,19世纪,生于西欧民族国家体系开始工业化,首先在本地影响了德国,击败了西班牙帝国,然后以波浪式的方式向包括东亚在内的全世界扩张。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先后或者改革,或者溃败。东亚因为距离相对较远,所以接触的时间相对较晚。

当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当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清政府也积极地试图赶上工业化的步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直到清政府拒绝了各省地方代表要求中央“君主立宪”的联名上书。中国的社会矛盾终于激化到不可控制,袁世凯,孙中山,革命党,保皇派,军阀割据,不断的内战,外敌入侵,耗光了中国最后的机会。

那最终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技术上的落后?

是制度上的原因,更是思想上的原因。儒家思想抑制了中国人的批判精神。而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批判精神(又有人说是起源于苏格拉底),是人类科学探索的动力。西方以批评精神为动力,发展出逻辑学,几何学,政治学等等基础科学。

而儒家思想的框架是如此自我完善并不提倡对根本性的质疑。其本身提倡的是自省而非允许否定和批判。加上中国的科举/官僚体制实在是太成功了,辅助以皇权对儒家知识分子越来越严厉的文化限制,明清时期有文化学识的人的主要精力都被集中在仕途上。四书五经是发家致富的法宝,是治世的圣经,杂家没有生存的土壤。没有一批聪明的人去质疑现有的学术思想体系,然后提出新的思路,我们的明清时期就在儒家思想的自我循环中走入了近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