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华人le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华人lee…不聊政治聊见闻…(三)

(2016-12-28 15:42:11) 下一个

我的自述-(70年经历及所见所闻)…华人lee

(一):故乡的点点滴滴,(二):婴童时期的经历,(三):随波逐流进香港,

(四):香港艰苦的生活,(五):单人匹马闯英国,(六):做外卖店的点滴,

(七):艰辛的餐馆生涯,(八):在英国生活点滴,(九):一生的惊险经历,

(十):先苦后甜有回报,

(故乡的点点滴滴):1

我的老家妈廟村听说在几百年前从福建迁移到五华、梅县(现在变梅州了)、兴宁一带,后來再由五华、梅县,兴宁迁过来的,我村有六姓之多光我这一姓(李)就有五、六个宗祠,都是来自四面八方没有一点关联的,有学佬李的、兴宁李的,全村都是客家人,我村虽然是由不同地方迁入,但客家音基本相同,我村虽然是由五华、梅县,兴宁迁來,但语音和他们差大很大,五华、梅县、兴宁说的客家话我们很难听懂,有人说客家话之中梅县最正宗。

妈廟村,我村祠堂有三进的、两进的、也有一进的、每进中间有个天井(不是井是没有上盖的地方,比两边厢房低两三尺左右),每进两边共有四间房每边两间门开在每进头尾,两边厢房门相对的,最里面是祖宗牌位,祖宗牌位前有一宽阔空旷地方拜祖宗用的(祭祀),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此拜祖宗,牌位底部放些公用器具,两边厢房长子居住的是离最近祖宗牌位,其次按兄弟大小往外移,开枝散叶厢房不够住移出祠堂外另找地方居住。

我村房子一般还算好,就算那些泥砖土土屋地基也很好,离一米左右全是花岗岩石条,每条最少都有一尺高一尺宽长一两米,连门框、窗框都是用此石条,我村那一带没有花岗岩山,从那里弄来不得而知。我家乡南方虽属亚热带气候,但一到冬天寒冷刺骨,那些北风把耳鼻手指冻得又红又疼,我们很少带手套和帽子,不是不带是没有,农村人很少穿鞋,冬天照样光脚干活,小孩不怕冷,光脚走进水里捡霜鱼(冬天冻死的鱼),三几人一堆门前屋后找些避风处,捡些柴木烤火烤红茨,一起聊家常说故事。

村前有个大海壩,满海壩长满浪钉树,不知什么时候改叫“红树林”,浪钉树的根用处可大了,暖水瓶塞、酒瓶塞全用它,浪钉子长得非常美像带着红帽子一像,手指粗大小像钉子一样,成熟后一条条掉下后,掉进泥浆里或随水飘浮,插进泥土里就地生长,或随水飘浮,飘到那里就在那是长出一棵小树,海壩里很多母指大小小红蟹,我们叫“螃蜞”,这些小红蟹在树头泥土挖洞,每棵树少则六、七只,多则十多廿只,这些小红蟹对我村民大有用处,容后再说。

妈廟村是个穷的乡棣属广东省惠阳县,地貌属丘陵地带没有多少耕地,我村在附近是个大村,多达六姓人大约有几百户之多,最先到的一姓“苏”所占位置很高,多在一些小山坡建屋,后到的只能在较低的地方建屋,初期全村大部分是泥砖土屋,后期建有很多小楼房都是华侨港客回来建的,解放前村子经常遭成群结队土匪进村抡劫,但全村人非常团结也早有准备,在公路一头备有刀叉大棍(土匪是从这一边进村的),遇有土匪进村青壮男人奋力抵抗,大多都能把土匪打跑,那些土匪没有枪的是外村来的。

我村和附近村子都是穷乡避壤小地方,离海很近地势很低,每年发大水季节遇到涨潮河水出不去,海水涨潮会沿着小河向上涌,台风每年也有两、三次,村子一经打台风下暴雨,全村三分之二就会遭水浸,有些房屋浸到高过漆盖。这种地形不适合打水井,有水井水也带有咸味不能饮用,全村一共有两个小水塘,一个在两小山之间,这个小塘冬天没有水,一个在河边附近,全村人全靠这两个水塘水饮用(人畜共用),水塘环境卫生很差,周围全是菜地(菜園),遇见旱天两个小水塘全干固,村民要到小河上游用河沙把河拦截堵水,村民到河里来取水饮用,挑一担水来回要走一个多小时,下游河水不能饮用咸的。

(故乡的点点滴滴):2…(有空再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