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读书笔记:巨流河

(2017-12-31 07:46:09) 下一个

知道齐邦媛还是从张大飞的故事。张大飞是国民党空军在抗日战争中血洒长空的4321名飞行员之一,歿于1945 年四月日军投降前夕。他和齐邦媛是故交,张大飞因父亲在东北帮助抗日,被日本人杀害,兄弟姐妹逃出东北,从此四散飘零。后来参军为父复仇,与齐邦媛的通信成了他慰藉思乡恋家的替代。只是彼此都从不曾说出的爱恋,在最后给齐邦媛哥哥的诀别信中写出“我生前死后唯愿邦媛一生幸福”。
中国近代史颇为扭曲,抗战的功劳一直遮遮掩掩掰扯不清,英雄自然也很难歌颂。这位英雄的故事,基本都出自齐邦媛的描述。一时好奇,找来齐邦媛的书看了看,才知道齐邦媛也是个奇女子。东北人都应该读读这部自传。
齐邦媛出生在东北,祖父追随张作霖,父亲齐世英出国留学回来看不上张作霖的落后,参与郭松龄倒戈奉系,希望用教育兴旺东北。郭松龄失败被杀,齐世英也被张作霖通缉追杀,后来还是躲在日本领事馆才逃出东北加入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他经过俄罗斯返回东北,联络地下抗日人员,后来又在内地負責中央與東北地下抗日工作的聯繫及東北入關人員的安頓。
齐邦媛的人生头十年和母亲祖母住在东北。家里男人在外闯荡,女人和孩子留守。后来随母亲投奔在内地的父亲。父亲在南京创办了东北中山中学,全力支持东北流亡人员。幸福的日子没有过几年就因为日军的战火蔓延,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一路撤退到陪都重庆。
这一段流亡的日子读来唏嘘,半是国仇半是家恨,母亲产后逃亡路上大出血几乎死掉,一个妹妹在逃亡路上夭折。逃亡路上有飞机轰炸惊心动魄。从南京逃到汉口,然后再到长沙住了半年,局势不好又撤到桂林,最后到重庆。节节败退,国破家亡,内心极其惶恐悲愤。
但是就在这样的逃亡路中,有空老师就掏出课本讲课,所有课本仪器齐备。齐邦媛的青少年都笼罩在国破家亡的阴影下,但是却有很多温馨的存在,师生情无疑是其中最大亮点。不论是逃亡路上还是后来在重庆,武汉的求学之路,她都详细描述老师的敬业精神。在重庆她进入南开中学,学习知识非常广泛,学校还坚持上体育课跳舞课。后来去武汉读大学,朱光潜是她的恩师,要她从哲学系转入外语系。书中极多师生描写。
齐邦媛也描述了温暖的家。父亲是温润君子。她父亲创办中学,逃亡路中要带领一千多学生转移,无暇他顾。后来父亲负责办报纸,英美抗战的新闻要经过印度传到重庆,再发成中文报纸,鼓励全国人民的士气。母亲则负责接待东北孤儿,张大飞就是这样走入她的家庭。
其实跟张大飞的故事只是一瞬,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后来七年通信,结局却又语焉不详。张大飞最后牺牲时已有妻儿,自然这可以理解成他有必死的决心和预感,因此不愿拖累视为亲人的齐邦媛。而齐邦媛在他牺牲的时候也只是十八九岁的少女。年少炙热纯真的情感就是生命里最刻骨铭心的回忆,其中多少粉饰就说不清楚了。
宗璞写过南行记十来年前看过,已经记不太清了,觉得抗战逃亡没有她写得这样惨,可能也是个人经历不同。
但是我读来最痛的却是后面在台湾的经历。在台湾齐邦媛做中学教师后来又去大学执教。去美国学习后更任系主任,当时正值台湾腾飞时期,需要外语人才,她领导同事编撰教材,热火朝天。后来因为丈夫工作变化,她也换到台北,开始编撰中学教材。她和官僚们斗争,要把政治赶出语文课本,其中的艰苦也可以想象。这段读来痛苦的是,她在台湾绽放生命最美的花朵,年少的积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她的那些留在大陆的恩师和同学呢?不忍想!虽然她的父亲来台湾后,反对电费涨价,触怒蒋介石,已经下野,但是他的境遇也比国内的知识分子好多了。
齐邦媛的巨流河,中国的近代史。她也说出很多对于国民党赢得抗战胜利,不得喘息就被迫内战的诸多抱怨,另一个角度看历史。
看了这本书,我想就leave Taiwan alone吧!四五十年代中国人作出选择,却发现是一场更大的噩梦。就留下台湾,保留一个不一样的梦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糖糕儿 回复 悄悄话 前年去台湾,感觉那里年轻人再谈家国大陆已经和齐那一代完全不在一个历史时空。时间改变很多东西,希望接下去的改变让双方都能找到不伤害彼此的更好的和解路径。
NJM 回复 悄悄话 吊詭的是台灣現在是台倭皇民復辟,仇中恨中,只有統一才能夠珍惜保護像齊這樣人士。
bl 回复 悄悄话 台湾不统情有可原,大陆不统情理难容,二难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