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云

营养益健康,运动延生命;追求,自信,求新,恒心可助成功!
个人资料
chal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追梦(61)-创业生涯-没钱聘请市场经理

(2016-04-28 09:27:41) 下一个

11.5        创业生涯-没钱聘请市场经理怎么办?


那是93年的夏天,亚昌已经决定了要做自己的公司,並且是要做实验室服务的市场。不但下了决心,还计划投入相当的荐款,并准备从银行贷一部分款。还利用工作的方便,学习检测技术和仪器的保养。这些都是在做准备工作的一部分。然而,还有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市场开发。谁来开发市场呢?

一天,他和在同一公司的一位朋友吃饭时问朋友:

“你认为我们的公司成功的最关键人物是谁?”

“是市场开发主任 (经理)。”他回答说。

“为什么是开发主任而不是公司老板?”亚昌接着问。

“公司起步时可能是创业者老板,但现在是发展成长阶段,主要的应该是市场开发”。

这里这朋友并没有认为创业老板不关键,特别是在公司起步时期。他只是认为,如果没有一位地道的老美做市场开发,会是很难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社会还存在着一些种族歧视,加上语言和其他原因,对推销自己的服务是不利的。那位朋友进一步解释:

“我们想想,如果不是那位市场主任的市场能力,公司又怎么能吸引那么多的化学公司用我们实验室的服务呢?”

亚昌听罢,觉得挺有道理。按照这样的推理,看来要创业,团队中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的市场开发人员。 而在这一点上,亚昌的确觉得自己的能力可能有限。原因有二:其一,自己对商业涉水太浅,换句话来说,除了和几位同学,朋友和教授有些交流外,根本没有在美国市场上有过任何的交往,根本不知道市场上的残酷的竞争。其二,自己的语言特别是口语能力不足,流利和口音都是严重的问题。 这在申请大学教授职业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如果自己没法和客户流利交谈,又怎么能推销自己的服务呢? 所以语言交流的能力是做市场开发的重要基础。

在认识到自己在市场开发方面的不足后,亚昌想了好一阵时间,最后还是不知怎么办为好。最后他还是把目光转向太太,问道:

“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一位市场开发主任来帮助我们搞市场?”

“那样的话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去哪里找呀”。太太没有信心的回答。

“是的,要找这个关键人员,不容易啊。我们既没钱,也没很好的商业计划,没有人际,也没有社会关系和影响”。亚昌自己对这一雇用也许更没有信心。

太太心里也是明白的,几万元,都不够买一台仪器啊。 她知道事情不好办,最后还建议说:“不然我们可以登个广告试试”。

经过进一步和太太商量和反复的思考后,认为最后的结论只有一种可能:雇用一位市场主任,并希望这位主任同意成为合伴人和少拿工资作为补偿。 不然的话,那只有自己去做市场了。

我们都知道,一位好的市场经理,要求的工资是较高的,有时是准次于公司第一把手的报酬。亚昌的公司,那是绝对没有这个能力的。为此,亚昌考虑了两种方案: (1) 雇用一位半工的市场人员,这个候选人最好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利用1-2小时的时间帮助本公司做市场。报酬吗可以采取基本工资加提成,希望是采取底薪加高提成和奖励的方式。如果做到好,还希望把这一关键人员转为合伙人。(2)以找合伙人为主,而这个候选人又有开发市场的能力。

有了想法,就去试试吧。为此,亚昌很快就是釆取行动了的: 那是在93年的九月份,他在计划建立公司的地点-香滨市,登了一广告,专为招聘市场和合伴人的。广告明确了企业生意的市场方向,需要招聘人员的基本条件和可能报酬,以及合伙人身份的可能性等。然而,这一个一星期的广告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反应。虽然很失望,但也是在亚昌的预料之中的,因为亚昌心里明白,自己公司没有任何可以给予他人有信心的东西呀!

所以,剩下来的只有靠自己了。亚昌知道,这是艰难的和不得以的选择。为了能尽快能适应这一要求,他借了一些书籍看,向小企业咨询者问路,向有经验的小企业家请教等。

例如,有一天晚上,他打了个电话去一位叫吴先生的小企业家求教。这位先生是通过朋友介绍的,他是早些时候移民美国的。在马州成立了一个毒性研究服务的实验室,专门为医药公司新药研发提供服务。做得很成功,在94年就有两万平方尺左右的实验室平台,有员工五丶六十人。

“吴先生,您好,我是亚昌,我想请教一下你关于创业的经验”。 亚昌请教。

“你好,亚昌,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我是乐意的”。 吴先生回答。

“我到实验室工作半年多了,想跳出来做自己的实验室”。亚昌说。

吴先生停顿了一下,问亚昌:

“你为什幺觉得你现在就能做实验室服务,你有什么特长吗”?

“我观察了一下这里的实验室,觉得好像挺容易的,生意也很好,那些工作好像我都能做”。 亚昌似乎有些信心的回答。

“你的市场在哪里,有谁帮助开发“。吴先生接着问。

“在目前,看来我是没钱雇用这个关键人员了”。 亚昌回答。

“那你是还不知道做企业的道路有多艰难,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得经验”,他好像已经觉察到了危险信号”。 亚昌有点不解,就继续问:

“为什么呢”?

“对一般的人来说,至少要2-3年的学习过程,半年时间,只能学到一点皮毛吧。我建议你先安心工作一段时间,多学点东西,多积累些经验,为自己打下些基础,再做也不迟”,吴先生回答。

亚昌听着听着,虽然觉得有道理,但并没有采纳。 那时的亚昌是挺天真的,到底是没有什么人刚刚从一个学生转到商业公司工作的新手而一切都从头来的小伙子,只干了几个月就认为自己学到了包括技术和市场在内的东西。当然,亚昌急着要做公司的背后有一个他认为很重要的原因:他最佳的创业年龄很快就要过去了,他要与时间赛跑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