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位医生是自己

(2016-01-06 20:29:56) 下一个
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位医生是自己

“我 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名大夫,括弧:专业的!我读书就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回想起来已经53 年了。我从医47年,从事糖尿病研究37 年……”流利的普通话,诙谐的语风,向红丁教授向参会者做着自我介绍。与向教授的初见是一个多月前的事,那是11 月14 日,他的新书《向红丁: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发布会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办,记者恰好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向红丁教授是湖南省古丈县人,土家族。本以为他 会说一口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的湖南官话,但没想到一张口却是俏皮的京腔。

 

受姐姐影响,走上学医路

和向教授 攀谈,问及当年是如何走上从医之路的,他立刻打开了话匣子:“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讲,我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好,从小学到高中全都是保送。我父母都是学文的, 而且也做过记者,特别是我父亲还参加过‘一二·九’运动。我喜欢写作是受父母影响,上小学的时候就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高中时,大家都以为我会选择文科, 但当时我受到了学医的姐姐的影响,也有了学医的念头,就这样选择了理科,高考时报了医学专业。”

当年轻的向红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协和医 科大学之后,又是怎样和内分泌科结缘的呢?向教授接着讲:“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学制为8年,但是赶上了‘文革’,没有毕业,只上了6 年。后来考研的时候只能考那6 年所学的知识,因为之前我学的是生物化学,而且成绩还不错。生物化学是内分泌的基础,只有生物化学学得好才能胜任内分泌。所以,我当时就把内分泌定为研究 方向。而且很有幸,我的导师正是被称为‘中国治疗糖尿病的鼻祖’的池芝盛教授。”

 

搞健康宣传,恩师做后盾

师 恩难忘,铭记永生。池芝盛教授在向红丁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好几次我出席健康教育活动,主持人都介绍我是‘国内糖尿病健康教育第一人’,之后我就给他 们纠正:‘我的博士生导师是池芝盛教授,是他领我走上了糖尿病健康教育之路,他才是中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第一人。’”向红丁说。

2014 年1 月,池芝盛教授逝世,享年98 岁。痛失恩师之际,向红丁写下了《永远怀念恩师池芝盛教授》一文。其中写道:“40 年前,池芝盛教授就敏锐地认识到中国糖尿病即将暴发性流行的危险前兆,第一个呼吁并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去。当时有人看不起健康教育,认为糖 尿病健康教育水平低,上不了国际、国内重大会议,甚至给池芝盛教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设置障碍。池芝盛教授排除羁绊,无怨无悔,分文不取,无私奉献,在 北京协和医院开了院内糖尿病健康教育之先河。”

向教授回忆道:“我当时辅助池教授做健康宣传,他是福建人,有浓厚的闽南口音,北方人听不懂。他就说:‘既然你满口京腔,人们听得懂,那么再讲课就你上吧,我给你做指导就行了。’之后他做幕后我登台,给我做坚强后盾。”

 

出书不赚钱,只为做教育

在 新书《向红丁: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发布会之后,向教授谈起了他的创作动机:“我在大量出书之前,看到很多糖尿病专家总是写书,我当时就不理解,你老写它 干嘛?难道能赚钱吗?直到我开始出书之后才发现,这类书确实赚不了什么钱。但为什么后来我又写呢?三个字——做教育。糖尿病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讲 一次人家就能听得见,就能照着做,也就更谈不上坚持。众所周知,想改变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不是你说了算的。

“而且,比如一本书出版了 10 万册,顶多有10 万人能看到你的书,但我国糖尿病患者有1 亿多,看到书的只有10 万人,这还是在理论状态下,那么剩下9000 多万人怎么办?如果多出一种书,就能让知识覆盖得更广泛一点。不同的书所讲的内容肯定不一样,但基本道理是一致的——增加公众的糖尿病知识储备,更好地预 防糖尿病、治疗糖尿病。以前池教授经常说:‘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位医生就是他(她)自己,要把糖尿病防治知识反反复复、原原本本地交给患者。没有糖尿病患者 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医生关于糖尿病的所有防治活动,都是徒劳的。’

“另外,现在是读屏时代,我玩手机的水平远比不过我8 岁的孙子。为了能让读者更直观地学习书里的知识,我写的书都在醒目位置印上二维码,拿手机一扫就能看我的讲座视频。

“还有这么一个问题,我特别希望写书的同行能够重视。现在很多健康科普读物最后都配有自测题,这虽然对于巩固知识有好处,但也容易给读者造成误导,让人胡思乱想。自测题是把双刃剑。”

 

指导我国首个糖尿病日活动

新 书发布会当天正值联合国糖尿病日。向教授在会上介绍:“糖尿病日起源于1991 年,很多人习惯说成是‘ 国际糖尿病日’,这并不准确。1991~2007 年,其叫做‘ 世界糖尿病日’,2007 年至今叫做‘联合国糖尿病日’。为什么要把‘世界糖尿病日’改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呢?前者从字面上看是一种民间行为,而后者是一种政府行为,也就是所有 的联合国会员国都要在这一天搞糖尿病的宣教活动,要为病人做一点什么。我国自1992 年开始做糖尿病日相关活动,当时我还不到50 岁,但我是中国第一个糖尿病日活动的副总指挥。那年是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还有我的导师池芝盛教授都参与了当天的活动。然 而他们都不在世了,至今为止,我是少数几个参与中国的糖尿病日创立、参加了24 次糖尿病日活动的,我为此深感自豪!”

 

大夫发脾气是替病人着急

向 教授介绍说,按北京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花费,每人每年2000 元根本不止,有的患者一个月花销就得上千元。特别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因病无法工作,需要别人照顾,这就是在花费人力资源。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给国家节省人力 资源。目前,1 型糖尿病患者的期望寿命只达到了正常人平均寿命的80%,2 型糖尿病虽然能达到90% ,但依旧不是正常水平。其实他们足以活到正常人的平均寿命,而且不很困难。这就需要患者懂知识、遵医嘱。

谈到患者的依从性,向教授说:“我 的病人依从性都挺好的,说什么是什么。我对他们态度生硬的时候,他们也不介意、不抵触。我认为,决定依从性的是医生的水平。如果大夫普遍比较浮躁,对疾病 钻研不够,不能给病人带来实效,那么人家自然不听信于你。还有就是跟病人说话要注意细节,要让病人体会到你是关心他(她)的。可能我平时语速很快,而且还 吞音,有时语气比较生硬而且激烈,但我的眼睛始终是看着病人的,让病人感受到我发脾气是替他(她)着急,所以病人依从性都特别好。”

 

链接

向红丁防治糖尿病语录

★“三五防糖法”包 括:1.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多懂、少吃、勤动、放松以及必要的时候服药。2.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 及病情监测。3.五项达标:体重达标、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血脂达标、血液流动性达标。那么,什么叫达标?记住“七、十、七原则”——空腹血糖控制在7 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10 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7%以下,这就达标了。另外,我们不主张血糖达标者用药。

★ 少吃淀粉能预防糖尿病是个误区。拿 北京来说,40 多年前人们当然是淀粉吃得多,那个时候限量供应,每人每月只有3 两肉,但那个时候糖尿病患者远没有现在多。预防糖尿病应该这样吃:主食的定量为每天4~8 两,肉类每天1~2 两,青菜不限。60 岁以上每天运动坚持30~60 分钟,时间过长会对关节有磨损,同时会增加肾脏负担,那么运动强度要控制在心率为170 减去年龄。

★ 二甲双胍要放到饭前吃。因为它有抑制食欲的功效,最好是嚼碎。二甲双胍75 岁以上患者慎用,因为它对肾功能有影响。

★ 2 型糖尿病中50%~60% 是通过遗传发挥作用的,1 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也占50%左右,略小于2 型糖尿病。预防糖尿病记住俩字儿——别胖。

★ 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叫做糖尿病合并妊娠;而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表征的,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后者在生完孩子之后疾病可能就消失了。1/3 的中国孕妇血糖不正常,检查也不及时。建议在怀孕3 个月和6 个月时各检查一次血糖,对母婴都有益。口服药物成分不保证不进入乳汁,所以还是选择胰岛素为妙,胰岛素代谢之后对孩子没有任何影响。

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