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渊潭八一湖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老照片- 上世纪初的68张老照片

(2017-04-14 16:48:40) 下一个

西德尼·戴维·甘博(1890—1968)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一位研究中国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业余摄影师。从1917年至1932年期间,甘博曾多次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照片。

 

中国当时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内有长期的官僚,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国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感觉没有出路,前途一片昏暗。或是常年的压迫使有的人麻木苟且,只为活着而活着,没有理想,没有盼头。

 

1918,周树人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小说多取材自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中,揭露封建主义“吃人”的凶残、虚伪的本质。甘博这些老照片,真实、形象地展示了“五·四”前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表現了旧中国人民经历的的悲惨和苦难,更描绘了一幅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全景图卷。他的镜头记录了中国各地社会风俗、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珍贵的画面如今已存世不多。

甘博先生与他的摄影作品

 

作为宝洁公司创始人之一詹姆斯·甘博的孙子,从小优渥的生活条件不但使小甘博进入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求学,还培养了他此生最大的兴趣爱好——摄影。1908年,少年甘博与父母旅行时第一次来到了中国,他一下子就被这个东方古老神秘的国度迷住了,用甘博自己的话说,这次访华之旅“就像是被一只东方的昆虫叮咬了一口”。正是出于这种魂牵梦绕,使甘博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又三度寻访中国。

 

甘博家族与美国在华创办的教会大学之江大学校长费佩德一家的渊源颇深,甘博在第一次造访杭州(之江大学所在地)时,便与年长自己十几岁的费佩德结为挚友。作为同样对中国人文地理具有强烈兴趣的摄影发烧友,甘博于1917年6月和费佩德及另一位朋友在上海会合,溯扬子江而上,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四川境内。他们原本计划继续前往拉萨,却因僧侣暴乱,西藏边境被关闭而未能如愿。但是4个多月的旅途中,他们拍摄了3500多张景致各异、内涵丰富的黑白照片。

 

1968年,甘博在纽约去世。但甘博的部分相片一直未被发现,1984年,他的后人在一个鞋盒内发现它们。1989年,这些相片首次在北美19个城市及中国内地13个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巨大轰动。

 

为了使这批珍贵的历史影像得到更为妥善的保管,2006年,凯瑟琳女士将其父拍摄的这批老照片及底片捐赠给了美国杜克大学善本、手稿和特藏图书馆。

 

中国老农,麻木的群表情。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9年,杭州,装大碗茶的大壶。

甘博/摄。

 

生意人与账房先生。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他們的神情拥有光彩与自信,因为他们生活富裕。

 

北京,背着工具外出做活的木匠。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广东东莞桥头镇,基督教福音堂。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9年,杭州,制伞店。

甘博/摄。

 

杭州,私塾学童。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天津,警察的装扮。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注意看这位警察的帽子,虽是民国了,

但警察的帽子与大清朝衙门里的衙役帽子样式很像。

 

杭州,大运河里装载木材的船只。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湖北宜昌,街边的菜贩。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窝棚里的难民。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四川省理县,

时任杂谷屯守备的高益斋(藏族)与妻子索黛玉及孩子。

甘博/摄。

 

一个农村乡镇的猪市場。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9年,河北保定,育婴堂收养的弃儿。

甘博/摄。

 

济南,太庙里的香客。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杭州,用牛拉水。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安庆,坐落于迎江寺内的振风塔。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四川,一户藏族家庭成员。

甘博/摄。

 

1917年,四川潼川,磨面。

甘博/摄。

 

1917年,四川,带棚子的独轮车。

甘博/摄。

 

杭州,街边小吃店。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河南开封,一对外国夫妻在中国。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湖北宜昌,街头理发摊点。

甘博/摄。

 

篓。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把扶,

用来完成开沟和播种两项工作,

这种农具在东北使用比较普遍,

它也是现代播种机的前身。

 

杭州,基督教青年会。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中国表情。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广州,士兵。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天津,洋大夫给中国儿童看病。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四川,遂宁县城街上行人。

甘博/摄。

 

北京,富豪人家前呼后拥的结婚场面。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鼓乐班子。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雨后泥泞的胡同。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天津,一位姓周的先生。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幼儿园里的孩子。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湖北宜昌,货船靠岸。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四川,藏族喇嘛庙窗户。

甘博/摄。

 

1917年,四川新都县,一个寺庙里的主持。

甘博/摄。

 

天津,居住在窝棚里的难民妇女。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四川遂宁县,做草鞋。

甘博/摄。

 

1919年,杭州,现场表演做鼓。

甘博/摄。

 

天津,东马路青年会门前等待新人的马拉轿车。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制作地毯。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监狱犯人做火柴。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语言学校的考试。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掏粪人。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喇嘛。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木匠铺。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盲人。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老外研究强国要诀。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老年妇女乞丐,怀里还揣着一个孩子。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雍和宫喇嘛跳鬼舞。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重庆,敲鼓。

甘博/摄。

 

1917年,四川遂宁县,水果摊。

甘博/摄。

 

北京,丧葬上的纸人仆人。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天津,马车。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澳门,在澳门的尼泊尔人。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天津,富家弟子的婚礼。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成都挑夫。

甘博/摄

 

杭州,雷峰塔,1924年倒塌。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囚犯。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旗人妇孺。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的玉带桥。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机械车间。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丧葬品纸马车。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葬礼上的巨幅纸人。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丧葬品仙女纸人。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北京,观火台。

甘博/摄,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