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十五:姑息藩镇之十二:汴宋节度使刘洽和淄青节度使李纳相继病故

(2018-05-18 16:33:46) 下一个


贞元八年即公元792年三月十一(乙丑),山南东道节度使兼检校户部尚书嗣曹成王李皋病逝。


宣武节度使兼司徒和平章事刘玄佐很有威严和谋略。每次李纳派使者到他那里时,刘玄佐总是厚待于他,跟他关系搞得很好,所以经常探知李纳暗中的行为,为此预先做好防备。李纳很怕他。刘玄佐的母亲虽然因为儿子尊贵,但仍然保持每天纺织一匹绢的习惯。她跟刘玄佐说:“你本来出身寒微,天子把你变得如此富贵,你必须以死报答朝廷。”所以刘玄佐始终没有失去臣子的气节。三月十六(庚午,《新唐书》作三月三十甲申),刘玄佐病逝。


刘玄佐本名刘洽,是滑州匡城人。他少年时风流倜傥,不管维生家业。他曾担任县里的捕盗吏,因为违法,被县令鞭笞,差点没被打死,这才亡命从军。大历中年,他成为永平军衙将。李灵曜占据汴州时,刘洽带兵趁着他没有防备,径自进入宋州。唐德宗于是下诏将宋州划归永平军管辖,节度使李勉也奏请署任他为宋州刺史。建中二年(781),朝廷加他兼任御史中丞和亳颍节度等使。


李正己死后,他儿子李纳秘不发丧,阴谋反叛。他部将李洧在徐州归顺朝廷,李纳派兵包围了他。唐德宗下诏派刘洽与诸军增援李洧。刘洽他们和叛军交战,击溃了他们,斩首万余级。于是粮食转运的路途畅通,唐德宗为此加他为御史大夫。他接着又收复濮州,招降守将杨令晖,派兵带着他出巡濮阳,靠他招降了守将高彦昭,从而打通濮阳津渡口。刘洽因此升迁尚书,经累封享有四百户食邑,还兼任曹濮观察使,很快又加授淄青兖郓招讨使,又加汴滑都统副使。李希烈进攻汴州时,唐德宗在奉天避难。刘洽接连和李希烈交战,叛军才稍稍退却。兴元初年(784),他进位为检校左仆射,加平章事。李希烈包围宁陵时,刘洽手下大将刘昌言坚守城池,李希烈无法攻下。李希烈接着进攻陈州,刘洽派刘昌言与诸军前往救援,打败了叛军,还俘获他们的将领翟崇晖。李希烈只好丢弃汴州,刘洽于是率军收复汴梁,唐德宗因此下诏加他为汴宋节度使。没多久,朝廷又授他为本管以及陈州诸军行营都统,赐名刘玄佐。同年他来长安上朝,唐德宗又拜他为泾原四镇北庭等道兵马副元帅,检校司空,增加实封八百户。


刘玄佐性格豪放奢侈,轻财重义,总是厚赏军士,所以造成他治下的百姓日益贫困。汴州的士兵,从李忠臣开始直到刘玄佐,日益骄横专恣,经常擅自驱逐和杀害将帅,为了利益肆行剽劫。刘玄佐又宠任小胥吏张士南以及养子乐士朝,他俩集聚了财物巨万。乐士朝还和刘玄佐嬖幸的小妾私通。刘玄佐这时在任上病故,终年五十八岁。唐德宗为他取消三天朝会,追赠他为太傅。他的将佐最初秘不发丧,说他生了重病,等待替代。唐德宗也隐瞒了他的死讯,几天后才发丧。刘玄佐有两个儿子:刘士宁和刘士干。


三月十九(癸酉),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上奏,请求为他部属的闲员官吏增加俸禄。唐德宗答应了。


三月二十一(乙亥),唐德宗任命湖南观察使李衡为洪州刺史兼江西观察使。


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皋死后,他的判官李实负责留后事务。李实生性刻薄,总是裁减军士的衣食。鼓角将杨清潭率众作乱,在夜里焚烧抢掠襄州城中居民,独独不侵犯曹王李皋的家宅。他们还将府库的财产和民财几乎抢光。李实爬出城墙逃走,得免一死。次日一早,都将徐诚缒着绳子爬墙进城,下达号令,禁止抢掠,这才制止了混乱现象。他接着搜捕杨清潭等六人,将他们处斩。李实逃回京师后,唐德宗任命他为司农少卿。李实是唐太宗弟弟李元庆的玄孙。三月二十二(丙子),唐德宗任命荆南节度使樊泽为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节度使。同时,他还任命江西观察使裴胄为江陵尹兼荆南节度使;任命户部尚书班宏判度支;任命户部侍郎张滂为诸道盐铁转运使。


当初,窦参任度支转运使,班宏是他的副手。窦参许诺班宏说,一年后将让他担任正使。一年多后,窦参丝毫没有将转运使移交给他的意思,因此班宏十分愤怒。司农少卿张滂是班宏推荐的,窦参想让张滂分管江、淮一带的盐铁,但班宏不同意。张滂得知后,心里也怨恨班宏。当窦参被唐德宗疏远时,他这时才将度支的大权交给班宏,但又不想让班宏专权,所以将张滂推荐给唐德宗。因此张滂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和诸道盐铁转运使,不过仍然隶属于班宏。窦参想以此取悦于他。


三月二十五(己卯),唐德宗任命陕虢观察使吴溱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汴宋等州观察使。三月二十七(辛巳),他任命同州刺史姚南仲为陕虢观察使。次日,他又任命左庶子李充为京兆尹,苏州刺史齐抗为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


四月,吐蕃入寇灵州。


窦参阴险狡诈,而且刚愎自用。他仗恃大权,贪得无厌。每次要升迁官员时,他经常和族子给事中窦申商量。窦申于是利用机会向人索取贿赂,因此人们将他称作“喜鹊”。唐德宗多少听说了这事,便跟窦参说:“窦申必定会连累你。应当让他出任外官,好平息众人的议论。”窦参再三担保他没事,而窦申也怙恶不悛。左金吾大将军虢王李则之是李巨的儿子,和窦申关系密切。左谏议大夫兼知制诰吴通玄和陆贽不和。窦申担心陆贽得到重用,便暗中和吴通玄和李则之勾结,写了诽谤书信想以此搞倒陆贽。唐德宗对这些事都一清二楚。夏四月初三(丁亥,《旧唐书》作四月丁丑为误。四月无丁丑),唐德宗将李则之贬为昭州司马,吴通玄贬为泉州司马,窦申贬为道州司马。朝廷很快又赐吴通玄自尽。


四月初四(戊子),唐德宗任命雅王傅李翰为金吾卫大将军。李翰先前被窦参厌恶而被贬官,这时窦参失宠,唐德宗马上召见李翰,当即口授他为将军,让他执金吾立刻上任,翌日正式的任命才下达。


刘玄佐去世时,将佐秘不发丧,说他得了重病,请求朝廷派人替代。唐德宗也隐瞒了这事,派使者到他军中询问说:“陕虢观察使吴凑能够取代他吗?”监军孟介和行军司马卢瑗都觉得可以,于是唐德宗下达了这一任命。吴凑来到汜水时,刘玄佐的灵柩才即将离开汴州前往京师。军中请求预备仪仗,但卢瑗不肯。他又下令将州府的器用都留给新任节度使,因此将士们都很愤怒。刘玄佐的女婿以及亲兵都披上盔甲,拥戴刘玄佐的儿子刘士宁脱下衰服,登上节度使的重榻,让他自称留后。他们还捉了城将曹金岸和浚仪令李迈,说:“你们都是把吴凑请来的人!”于是驱逐了他们。卢瑗也逃跑了。刘士宁用钱财赏赐将士,然后劫持了孟介,强迫他向朝廷请求让刘士宁继任。唐德宗为这事征求宰相们的意见。窦参说:“如今汴人追随李纳,要求得到制命。如果陛下不肯,只怕他们会投靠李纳。”四月初六(庚寅),唐德宗只好任命刘士宁为汴州刺史兼宣武军节度使。当时吴凑还在汜水,得知事情有变,只好回去了。刘士宁怀疑宋州刺史翟良佐不肯依附自己,便借口巡抚到了宋州,当即让都知兵马使刘逸准代替史翟良。刘逸准是刘正臣的儿子。


四月十一(乙未),唐德宗将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窦参贬为郴州别驾,将窦申贬为锦州司户(《旧唐书》作景州司户,还说窦申很快就被杖杀。窦氏家族都遭贬斥)。唐德宗然后任命尚书左丞赵憬和兵部侍郎陆贽并为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赵憬是赵仁本的曾孙。


四月十三(丁酉),韦皋又请求在他的治下征收十分二的租税,用作官吏的俸禄。唐德宗同意了。


张滂向班宏索取盐铁收支的旧帐簿,但班宏不给。张滂和班宏一道挑选巡院官吏,但因为意见不合,所以官员空缺得很厉害。张滂跟唐德宗说:“这样搞下去,臣的职事必然要荒废,臣也无法逃脱罪责。”四月二十二(丙午),唐德宗命令班宏和张滂分别掌管天下的财赋:东都、河南、淮南、江南、岭南、山南东道的两税等收入,由户部侍郎张滂负责;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等地的财税,则由户部尚书兼判度支班宏负责;就像大历年间由刘晏和韩滉分管那样。同时,给事中韦夏卿因为和窦参一伙交往过密而被贬为常州刺史。


四月二十八(壬子),吐蕃入寇灵州,攻陷水口支渠,破坏了营田。唐德宗下诏,让河东和振武派兵救援,还派神策六军二千人去卫戍定远和怀远两城。吐蕃这才退走。


五月初一(乙卯),唐德宗登御宣政殿接受朝贺。次日,朝廷首次将京兆地区青苗税增加到每亩三钱,用以供给掌闲彍骑。


五月初四(戊午),唐德宗任命光禄少卿崔穆为黔州观察使。次日,长安刮大风,吹坏了庐舍和门阙,大风还掀开了太庙的屋瓦。


五月十二(丙寅),唐德宗任命大理卿王翃为福建观察使。


陆贽请求让台省(尚书省即中台,门下省即东台,中书省即西台的通称)的长官各自举荐部属,将他们的名字写在诏书上,以后好考察被举荐人的实际能力,并以此决定举荐人的升降。五月十四(戊辰),唐德宗下诏采用陆贽的建议。先前,郎官空缺时,由左右丞举荐官员出任;御史空缺时,由大夫和中丞举荐;但诏书都没将举荐人的名字列上。当赵憬和陆贽为相时,他们建议郎官不应当只由左右丞举荐,也应让尚书、丞、郎各自举荐,然后在诏书上具列举荐官员的名字,御史也是一样。


没多久,有人跟唐德宗说:“诸司所举荐的人都有人情关系,有的甚至接受贿赂,所以没能得到实才。”唐德宗私下跟陆贽说:“自今以后官员的任命和改任,爱卿应该自己挑选,不用让诸司举荐。”陆贽上奏,大略意思是:“朝廷五品以上官员,必须陛下下达制敕任命;这是因为他们是宰相商议后奏可的。六品以下只要凭陛下的旨意即可授任;这是因为他们是通过吏部铨衡后署任的,陛下在诏旨上画个‘闻’字而不置可否。开元中年,起居、拾遗、补阙、御史等官职,还都由选官部门提名。后来天子的宠臣专权,舍弃群臣的商议而注重自己的大权,废置公正的做法而施行私人的恩惠,于是导致任命的百官,如果不是出自当时宰相的意思,就无法落实。”他又说:“自从宣布实行新法以来,才举荐了十多人。根据他们的资历和名望,也不愧对同辈的官员;考察他们的操行和能力,也没听说有什么腐败或无能。而议论的人却急忙表示非议,还来麻烦圣上。实行王道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请陛下让责难新法的人指出具体事实,比如某人受贿,某个举荐出于人情,等等。那么陛下就可以将这事交给有司部门,核查事情的虚实。举荐失当的人必定要受到责罚,诬陷良善的人也得受到制裁。朝廷何必要宽恕这些奸邪或贪赃的人,而不加以辩别;何必要压下公众的评议,又不具体点名?这样做只会让无辜的人受到怀疑,有罪的人逍遥法外。理亏理直都一样看待,那么人们能依赖什么!又有,宰相不过几人而已,怎能清楚地了解所有的士人!如果让他们任命全部官员,宰相理当到处询访,那将把公举变为私荐,把公开选拔变为私下投靠;这样靠人情关系的因素将会很多,危害也将更为严重。所以按照以前的方式任命官员,很少不被非议。不但宰相未必都能保持公平,有时也难免循行私情,他们还可能私下寻访自己的亲信,结果被他们给误导了。这些弊端并不遥远,还希望圣鉴明知。”他又说:“今天的宰相就是往日的台省长官,而今天的台省长官可能就是将来的宰相,职务的名称也许暂时不同,当然不等于他们的行为突然会大相径庭。岂有当台省长官时他们无法举荐一两位属吏,到身居相位时却能挑选千百个具体办事的僚佐?外间议论纷纷,但没有比这点更荒谬的了。这是因为尊者掌握要害和关键,卑者负责具体和细节。所以人主挑选辅佐大臣,辅臣挑选台省长官,长官挑选部门僚佐。得到人才治理庶务,这才是无法更改的办法。寻求人才注重广泛,考察政绩贵在求精。以往则天皇帝想要收买人心,所以提拔选用时不拘一格;不但人人可以推荐士人,也能自我举荐。然而她对官员的要求非常严格,官员的进退也都很快,所以当代人都说她有知人之明,以后的几个朝代也都依赖她得到的许多人才。”他又说:“则天皇帝举用官员的办法也许过于简易,然而却得到人才。陛下谨慎选拔的规定则过于精细,容易错过人才。”唐德宗最终还是追回了先前的诏书,不再实行陆贽的建议。


五月十九(癸酉),平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李纳去世。李纳是已故淄青节度使李正已的儿子。他少年时,李正己就派他带兵到西部防秋(防备吐蕃秋季攻势)。唐代宗召见了他,十分嘉许,将他从奉礼郎超秩拜任殿中丞兼侍御史,还赐给他紫金鱼袋。他出任检校仓部郎中,兼总领父亲的兵马。李正已还奏请署任他为淄州刺史。李正己带兵出击田承嗣时,奏请署任李纳为节度观察留后。不久他升迁青州刺史,李正已又奏请署任他为行军司马,兼曹州刺史、曹濮徐兖沂海留后,又加御史大夫。


建中初年(780),李正己、田悦、梁崇义、张惟岳(即李惟岳,朝廷赐姓)全都反叛。建中二年,李正己病故,李纳秘不发丧,擅自统领他父亲的部众,继续为乱。当他和田悦在濮阳会合时,派大将卫俊带兵一千去救援田悦,结果被河东节度使马燧在洹水打败,部队伤亡殆尽。唐德宗下诏派诸军去消灭李纳,李纳的堂叔李洧在徐州,部将李士真在德州,以及棣州的李长卿,都归顺了朝廷。李纳因为彭城(即徐州)的险要,又因李洧对家族的背叛而格外恼火,所以率领全部军队包围了徐州。唐德宗下诏派宣武军节度使刘洽(即刘玄佐)与诸军前去救援,结果官军在城下打败了李纳的兵马。后来李纳带兵回到濮阳,刘洽攻破他的外城。李纳在城上面见刘洽,痛哭流泪,忏悔罪过,并派判官房说带着他弟弟李经和幼年的儿子李成务前往京师,请求通过刘洽归顺朝廷。中使宋凤朝见到李纳的处境,觉得他已穷途末路,便想将消灭李纳作为自己的功劳,因此奏请朝廷不要赦免李纳。唐德宗于是用枷锁扣上房说他们,关在皇宫禁中。李纳只好率军回到郓州,重新和李希烈、朱滔、王武俊、田悦密谋一道反叛,并自称齐王,设置百官。当唐德宗颁布所谓“兴元罪己诏”时,李纳决定归顺,朝廷于是下诏加授他为检校工部尚书、平卢军节度、淄青等州观察使。没多久,唐德宗又加授他为检校右仆射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李希烈包围陈州,李纳派兵和朝廷诸军奋力出击,击溃了李希烈,因而解除了陈州之围。他因功加检校司空,封五百户食邑。贞元初年(785),朝廷将郓州升格为大都督府,改授李纳为长史。这时他在任上病故,终年三十四岁。唐德宗为他取消三天朝会,赠送了相应的丧葬赙礼。


李纳死后,军中推举他儿子李师古负责留后。


五月二十九(癸未),前太仆少卿刘士干有罪被赐死。他是刘玄佐的养子。有个叫乐士朝的人也是刘玄佐的养子,因此冒姓刘氏。他和刘士干有很深的嫌隙。刘玄佐去世时,有人说他是被刘士朝下毒鸩杀的。刘士干后来得知此事,到了京师后,他派家奴持刀在刘玄佐的丧位,跟刘士朝说:“有吊唁的宾客来了。”趁机将他诱杀了。朝廷因此赐刘士干自尽。


六月,吐蕃的一千多骑兵入寇泾州,劫掠了屯田军士一千多人后离去(《新唐书》说六月吐蕃入寇连云堡,大将王进用战死。估计是一回事)。也在六月,淮水泛滥。


岭南节度使上奏说:“近来海上过来的大商船带来很多奇珍异宝。但他们大多都到安南(今越南)作贸易。臣想派判官到安南收购,请求陛下派一位中使一同前往。”唐德宗打算准奏。陆贽上言说:“远方国度来的商贩,惟利是图。政策松了他们就过来,有点骚扰他们就离去。广州历来是外商船舶聚集的地方,如今他们忽然改到安南去。要不是因为广州对他们的侵扰太厉害,就是对他们的招抚失当。岭南节度使不但没有反省,反而来烦扰陛下的圣虑。何况岭南和安南,莫非王土;中使和外使,全是王臣。陛下岂能一定要相信岭南而隔绝安南,一定要注重中使而轻视外使?希望陛下压下该奏折,不用下达实行。”


要想知道唐德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