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五:贞观盛世之八:梁师都朔风败亡与唐太宗冤杀卢祖尚

(2017-06-26 13:12:10) 下一个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二月二十一(戊戌),朝廷给来京考绩的外地官员俸禄。


三月初一(戊申,通鉴作戊寅为误,以《旧唐书》为准),日食。


三月初五(壬子),大理少卿胡演进呈每月囚犯的名册。唐太宗命令,从今以后,死刑犯都必须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四品(其他史书说五品)以上的官员和尚书详细讨论,尽量避免冤案和滥杀。后来唐太宗亲自接见了一些死囚。轮到原岐州刺史郑善果时,唐太宗跟胡演说:“郑善果虽然又犯了大罪,但官品不低,岂能让他和一般的囚犯放在一起?今后三品以上的罪犯,不须过堂了,就在朝堂听候处置。”


三月十五(壬戌),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关内道行军大总管,以防备薛延陀。


关内旱灾严重,导致饥荒,很多百姓卖儿子换取衣食。三月二十二(己巳),唐太宗下诏,派人巡视关内,并从御府中取出金银布帛,将被卖的孩子赎回来归还他们的父母。次日,他又下诏,因为去年的暴雨,和现在的旱灾蝗灾,大赦天下。诏书的大略意思是:“如果能使得五谷丰登,天下安宁,即使把灾难降到朕的身上,保存了万国兆民,也是朕所乐意和心甘情愿的。”刚好关内普降甘雨,百姓都非常高兴。


夏四月初三(己卯),唐太宗下诏说:“隋末乱离,因之饥馑,暴骸满野,伤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瘗。”下令地方政府负责掩埋弃尸野外的饿死灾民。


三月十五(壬戌),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关内道行军大总管,以防备正在崛起的敕勒部落薛延陀。


当初,突厥的突利可汗在幽州的北面树立大旗,建立大本营,负责东部地区。奚、霫等几十个部落多数人都背叛突厥来降。颉利可汗因为自己失去了部众而责备突利可汗。当薛延陀和回纥等人打败欲谷设时,颉利可汗派突利可汗去讨伐他们,但突利可汗也战败了,轻骑逃了回来。颉利可汗大怒,把他拘留了十来天,还鞭挞他。突利因此心怀怨恨,暗地里想背叛颉利可汗。颉利可汗多次向突利征兵,但突利不给,反而上表请求到长安入朝。唐太宗跟侍臣说:“以前突厥非常强大,有百万能骑善射的大军,不断欺凌中原华夏,但因为骄横专恣而失去了他们的民众。今天他们自己请求入朝,要不是因为穷途末路,肯这么做吗!朕听说后,又高兴又害怕。为什么这么说?突厥衰落则我们边境安宁,所以高兴。然而朕或许失道,以后也将如同突厥,能不害怕吗!你们应当尽力苦谏,好弥补朕不足的地方。”


颉利可汗发兵攻打突利,四月十一(丁亥),突利派使者来长安求救。唐太宗和大臣们商量说:“朕与突利是兄弟,他有紧急朕不能不救。然而颉利可汗和我们也有盟约。这该怎么办?”兵部尚书杜如晦说:“戎狄毫无信用,最终肯定会负约。如今不趁着内乱征服他们,将后悔莫及。取乱侮亡,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四月二十(丙申),契丹酋长率领他的部落来降。颉利可汗也派使者请求,用梁师都交换契丹。唐太宗跟使者说:“契丹和突厥种族不同。今天他们前来归附,你有什么理由要回他们!梁师都是中原人。他盗窃我的土地,侵暴我的百姓,而突厥收容庇护他。我每次兴兵讨伐,你们总马上派兵来救之。他就像游在釜中的小鱼,我还怕捉不到他吗!即使捉不到他,我也不会用降附的民众跟你作交易。”


先前,唐太宗知道突厥的内政混乱,无法庇护梁师都,便写信去招降他,但梁师都不肯。唐太宗派夏州都督长史刘旻和司马刘兰成去除掉他,刘旻等人多次派轻骑去践踏他们的庄稼,并屡次使用反间计,离间他们的君臣,因此他的梁国逐渐衰弱,来投降唐朝的人络绎不绝。梁师都手下名将李正宝等人密谋拿下梁师都,但事情泄露。李正宝只好跑来投降唐朝,因此梁国上下日益相互猜疑。刘旻等人知道消灭梁国的时候到了,便上表请求出兵。唐太宗派右卫大将军柴绍和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出击,又派刘旻等人占据朔方东城,紧逼梁师都。梁师都引来突厥兵马来到朔方东城城下,刘兰成偃旗息鼓,不肯出战。梁师都在夜里带兵撤退,结果刘兰成率军追击,打败了他。梁师都只好死守朔方。突厥大规模发兵来救梁师都。柴绍等人直趋朔方,在离城下还有数十里的地方,和突厥大军遭遇。柴绍率军奋击,击溃了突厥人,接着包围了朔方。突厥不敢来救,最终城中粮食耗尽。四月二十六(壬寅),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杀了梁师都,在朔方城投降。朝廷在梁师都原来控制的地盘设置夏州。至此,隋末的主要割据势力基本不复存在了。


太常少卿祖孝孙,觉得南梁和南陈的音乐大多来自吴楚(江南和两湖)一带,而北周和北齐的音乐大多是来自胡人和夷人。于是他斟酌南北的音乐,再参考古代的音声,作了《唐雅乐》,总共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十二和。唐太宗下诏,让协律郎张文收和祖孝孙一同修定雅乐。六月初十(乙酉),祖孝孙等人演奏了新乐。唐太宗说:“礼乐这东西,不过是圣人因为情感而设置的教化罢了。治世和乱世的更替,跟礼乐有什么关系?”御史大夫杜淹说:“齐朝将亡时,作了《伴侣曲》;陈朝将亡时,作了《玉树后庭花》。那些音声充满哀思,行路人听了无不悲泣。怎能说治乱的更替跟礼乐无关!”唐太宗说:“不对。音乐能够感人,所以心情好的人听了就高兴,而心情忧伤的人听了就悲哀。悲喜自在人心,并非因为音乐。将要亡国的朝代,民众的日子一定愁苦,所以听了音乐更感到悲伤而已。今天这两个曲子还在,朕为杜公演奏一下,杜公难道会感到悲哀吗?”右丞魏徵说:“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出自《论语-阳货篇》。玉帛是礼物而钟鼓是乐器。孔子的意思是,赠礼物和鸣钟鼓都不是礼乐的本意。)音乐的确在于人和,而不在音声。”


六月初九(甲申),唐太宗下诏,要求出使的官员不能用公款吃喝。


六月十三(戊子),唐太宗跟侍臣说:“朕读了《隋炀帝集》,发现里面的文辞深奥广博,也懂得赞美尧、舜,批评桀、纣。然而为何他做事跟他写的东西如此不同!”魏徵答道:“人君即使圣哲,也还必须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做到‘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隋炀帝仗恃他的才俊,骄慢矜持,刚愎自用。所以他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国家就灭亡了。”唐太宗说:“这一教训还为期不远,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六月十五(庚寅),唐太宗因儿子李治的出生,赐给所有这天生儿子的人一定的谷粟。


京畿境内出现蝗虫。六月十六(辛卯),唐太宗来到禁苑中,见到蝗虫,顺手捉了几只,祝祷道:“百姓靠五谷生存,而你们把它吃了。我宁可让你们吃了我的肺肠。”举手就要把蝗虫吞下。身边的侍从急忙拦下,劝道:“吃了这坏东西会生病的。”唐太宗说:“朕为了百姓承受灾害,有什么疾病好躲避的!”还是吞了下去。这年,蝗虫不再为灾。


唐太宗说:“朕每次临朝,要想说句话时,未曾没有认真思考过,总是担心讲错了危害百姓,所以尽量不多说什么。”给事中知起居事杜正伦说:“臣的职责就是记录陛下的言语。陛下的过失,臣必定得记录下来。所以说错了不但对现在有害,也恐怕会贻笑后世。”唐太宗听了很高兴,赐给他二百段布帛。


唐太宗还说:“梁武帝(萧衍)君臣只懂得谈论佛教的苦行和空虚。侯景之乱时,朝廷百官居然不能骑马。梁元帝(萧绎)被周师包围时,还在那里宣讲《老子》,朝廷百官身穿戎服倾听。这事应当深以为戒。朕所喜好的,只有尧、舜、周、孔之道。这就好比如鸟有翼,如鱼有水。没有它就会死掉,片刻不可或缺。”


唐太宗觉得,辰州刺史裴虔通是隋炀帝的故人,得到他的宠信和重用,然而却参与了弑杀隋炀帝的大逆;虽然时过境迁,又经历了多次大赦令,他幸免遭到夷族的厄运,但不能再让他继续担任管理民众的大官。于是也在六月十六这天,唐太宗下诏将他除名,流放驩州。裴虔通常说他“自身曾帮助除掉隋室,兴起大唐”,自以为有功,还觉得官位不够,心存怨气。到了被流放时,他更加怨恨气愤,很快就因此而死。


秋七月初四(戊申),唐太宗下诏,将宇文化及的党羽莱州刺史牛方裕、绛州刺史薛世良、广州都督长史唐奉义、原隋武牙郎将高元礼等人全部除名,流放到边远地区。


唐太宗跟侍臣说:“有过这样的古语:‘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还有:‘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在田里养着莠草,等于是害了稻谷。赦免有罪的贼人,等于是害了良民。所以朕即位以来,不想多次大赦,正是因为担心小人会因为大赦,动不动就犯罪的缘故!”


八月初一(甲戌),唐太宗亲自在朝堂审理冤狱。


九月初三(丙午),朝廷首次下令,让年老离职的官员在朝会时站立在品位相等的在职官员上方。


唐太宗说:“近来见到群臣屡次上表庆贺祥瑞的征兆。其实如果百姓家家都很富足,却没出现祥瑞,为政者也不失成为尧、舜。如果百姓户户都很愁怨,而到处都是祥瑞,为政者也不失成为桀、纣。后魏的年代,连理木多到官吏都把它当柴烧,白雉也多到人们把它烤了吃,难道它们也算是国家大治的祥瑞吗!”九月初四(丁未),他下诏说:“今后,大瑞的征兆可以上表奏闻,此外各种符瑞,只要申报给所司部门就行了。”曾有只白鹊在寝殿的槐树上筑巢,合欢交配时身子膨胀得像腰鼓一般。唐太宗身边侍从都来庆贺。唐太宗说:“我常嘲笑隋炀帝喜好祥瑞。祥瑞在于得到贤才,这事有什么值得庆贺!”于是下令拆毁鸟巢,把白鹊放生到野外。


这期间雨水很少,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说:“往年虽然放出了不少宫女,但臣私下听说太上皇宫里以及掖庭的宫女,闲着没事的还很多。这不但浪费衣食,而且因为阴气郁积,也会导致干旱。”唐太宗说:“妇女被幽闭在深宫,着实可怜。除了扫扫庭院,还能干些什么?应该都放出去,允许她们自由寻找伉俪配偶。”于是派尚书左丞戴胄和给事中洹水人杜正伦,到掖庭的西门去办理这事,先后将闲散的三千多宫女都放出宫去了。


九月初九(壬子),唐太宗因为即位已有两年,大宴群臣了三天。


九月十六(己未),突厥入寇边境。有些朝臣请求派人修复古长城,征发民众利用城堡作为御敌的屏障。唐太宗说:“突厥不断出现灾异,而颉利可汗毫不在乎,不但不肯修善行德,反而日益暴虐。他骨肉相攻,败亡就在旦夕。朕正在为你们扫清沙漠,何必要劳民伤财地老远去修复什么屏障要塞!”


九月二十九(壬申),唐太宗任命前司农卿窦静为夏州都督。窦静在司农时,少卿赵元楷善于聚敛财富,所以窦静十分鄙视他。他曾大声地对司农寺的部属们说(故意让赵元楷听到):“隋炀帝奢侈淫逸,聚敛财富,所以司农不得不靠你们。如今天子节俭爱民,你们还有什么用处!”赵元楷听了非常惭愧。


唐太宗问王珪道:“近世的帝王越来越不如古代的。这是什么原因?”王珪答道:“汉朝崇尚儒术,宰相用的多数是通晓经术的士人,所以风俗淳厚。近世重文轻儒,再辅以法律。所以治世的教化日益衰败。”唐太宗同意他的看法。


冬十月,参预朝政的御史大夫安吉襄公杜淹去世。杜淹字执礼,是名臣杜如晦的叔父。杜淹聪明善辩,多才多艺,二十岁弱冠是就有美名,与同郡人韦福嗣成为莫逆之交。隋文帝时,他俩一道商议说:“皇上喜欢使用有名的隐士,苏威就是作为隐士被征用,提拔担任要职的。”于是一道到太白山去,扬言说是要去隐逸,实际上想以此沽名钓誉。隋文帝得悉后很厌恶他们,将他俩都贬谪到江南当兵。回乡后,雍州司马高孝基上表举荐他,杜淹才出任承奉郎。隋炀帝大业末年,他官至御史中丞。王世充僣号称帝时,署任杜淹为吏部尚书,得到重用。当秦王李世民平定洛阳后,他起初没得到叙用,杜淹便投靠了太子李建成。当时封德彝负责选拔官员,便将这事告知房玄龄。房玄龄担心太子得到他后,会对李世民不利,便推荐他到李世民的天策府任兵曹参军和文学馆学士。武德八年(625),庆州总管杨文幹作乱,株连了东宫,李建成将事件归罪于杜淹以及王珪和韦挺等人,因此他们都被判处流放越巂。李世民知道并非杜淹的罪过,便赠送他黄金三百两。李世民即位成为唐太宗后,征他回朝,拜为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实封四百户食邑。唐太宗因为杜淹熟悉典故,特地下诏让东宫的仪式簿册,都叫杜淹决定。不久唐太宗又任命他判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杜淹前后上表举荐了四十多人,其中多数后来都成为知名大臣。杜淹的事前面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


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因贪污获罪。唐太宗觉得瀛州刺史卢祖尚是文武全才,清廉公允,而且正直,便征他入朝。他来长安后,唐太宗跟他说:“交州是很大的藩镇,离京师很远,必须找位贤能的州牧去安抚。前后去的都督都不称职。爱卿有安边的方略,请为朕前去镇边,千万不要因为路途遥远而推辞。”卢祖尚拜谢后出宫,但很快就后悔了,便用先前的疾病为理由上奏谢辞。唐太宗派杜如晦等人去向他宣旨,说;“匹夫还看重承诺,爱卿为何答应了朕后又反悔!”卢祖尚再三推辞。唐太宗又让卢祖尚的妻兄周范前往劝谕,他还是不肯。十月十五(戊子),唐太宗再次引见了他,继续劝谕,说:“爱卿应当及早赴任,三年内一定召回。爱卿不要再推辞了,朕不食言。”卢祖尚答道:“岭南到处都是瘴疠,每天都得喝酒才能除去。臣毫无酒量,去了一定无法活着回来。”因此固执地不肯接受任命。唐太宗勃然大怒,说:“我派不动人,何以为政!”居然在朝堂上下令杀了他。卢祖尚死时才三十多岁。


卢祖尚字季良,是光州乐安人。他父亲卢禧曾任隋朝虎贲郎将。他家世代豪富,喜欢倾财施散,所以很得人心。隋炀帝大业末年,朝廷召募壮士去对付各地义军。卢祖尚那时年龄很小,但武功过人,又能严格驾御部众,所以经常立功。义军害怕他,不敢侵入他的地界。当宇文化及作乱时,光州人请求任命卢祖尚为刺史。卢祖尚那时才十九岁。他登坛歃血,誓师部众,慷慨流泪,悲不自胜,部众都很受感动。王世充在洛阳立越王杨侗为帝时,卢祖尚派人向他效忠,杨侗于是任命他为光州总管。当王世充自立时,卢祖尚举州归降唐朝。唐高祖嘉奖他,赐给他盖有御玺的诏书慰劳勉励他,拜他为光州刺史,封弋阳郡公。武德六年(623),卢祖尚跟从赵郡王李孝恭讨伐辅公祏,担任前军总管。他带兵进攻并攻拔了辅公祏的宣州和歙州,接着又进击并打败了贼帅冯惠亮和陈正通。辅公祏平定后,卢祖尚因功授予蒋州刺史,接着又历任寿州都督和瀛州刺史,一直有能干的名声。


唐太宗杀了卢祖尚后,很快就后悔了。他日,他和侍臣谈论齐文宣帝(即齐显祖高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时,魏徵答道:“文宣帝为人狂暴。然而和人争论时,自己理屈时总能听从他人。他的前青州长史魏恺出使梁朝回来后,文宣帝任命他为光州长史,但他不肯去。杨遵彦把这事奏闻,文宣帝很愤怒,便召他来责骂。魏恺说:‘臣先前在大州任职,有劳无过。现在陛下让臣回来,改派到小州任职。这就是臣之所以不去的原因。’文宣帝盯着高遵彦,跟他说:‘他说的有理,你应该赦免他。’这就是他的长处。”唐太宗说:“说得好。前不久卢祖尚虽然失去人臣的大义,朕杀了他也未免过于残暴。这么说来,朕还不如文宣帝了!”于是命令恢复他的官爵门荫(即后代能享受的荫庇)。


魏徵的相貌还不如常人,然而很有胆略,善于讲道理让唐太宗回心转意。他总是犯颜苦谏。有时遇上唐太宗非常气愤时,魏徵的神色照样不变,唐太宗也就息怒,放下了威严。魏徵曾去祭扫祖坟,回来后跟唐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幸临南山,外间都戒严清道好了,陛下又不去了。这是为何?”唐太宗笑道:“起初确实有这打算,但害怕爱卿责骂,所以中途取消了。”唐太宗曾得到一只非常好的鹞鹰,放在自己的手臂上。远远望见魏徵来了,赶紧把鹞鹰放进怀里。魏徵奏事花了很长时间,老没个完,鹞鹰竟然闷死在唐太宗怀里。


十一月十九(辛酉),唐太宗到圜丘祭祀。


十二月初十(壬午),唐太宗任命黄门侍郎王珪为守侍中。唐太宗曾在闲居时和王珪闲聊,有美人侍奉在身侧。唐太宗指着她说:“这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杀了她的丈夫后娶了她。”王珪当即离席问道:“陛下认为庐江王纳她是对还是不对?”唐太宗说:“杀了人再娶人家的妻,爱卿何必还要问这事的是非!”王珪答道:“当年齐桓公知道郭公之所以败亡,是因为明知意见是对的却不能采用。然而齐桓公自己也遗弃进言的人,所以管仲认为他和郭公没什么区别。今天这美人还在陛下的身边,所以臣认为陛下的心里还是觉得庐江王做得对。”唐太宗听了很高兴,便将美人送出宫,归还给她的亲族。


十二月二十一(癸巳),朝廷严禁五品以上官员到街市去。


唐太宗让太常少卿祖孝孙教授宫女音乐,但效果很不称心,唐太宗因此责备了他。温彦博和王珪谏道:“祖孝孙是位文雅士人,今天却让他去教授宫女,接着又谴责他教得不好。臣私下认为不应当这么做。”唐太宗生气地说:“朕把你们当作心腹放在身边,本应当竭忠尽诚地服侍我,怎能反而附下罔上,替祖孝孙游说!”温彦博急忙下拜谢罪。王珪没有下拜,反而说:“陛下要求臣必须忠诚正直,如今臣说的话哪里是徇私!这是陛下辜负了臣,并非臣辜负了陛下!”唐太宗默然了许久,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次日,唐太宗跟房玄龄说:“自古以来,帝王纳谏着实很难。朕昨天指责温彦博和王珪,至今还很后悔。你们千万不要因此不肯尽言。”


唐太宗还说:“为朕养育百姓的,只有都督和刺史。朕常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坐着躺着都看看。听到他们好事坏事,都把事情注在他们名下,以备将来的升降。县令跟百姓尤其密切,不能不认真选择。”于是命令朝廷内外五品以上的官员,各自举荐胜任县令的人才,将姓名报上朝廷。


唐太宗说:“近来有个奴婢告发主子谋反。这不是什么好事。谋反的人不能单独行动,必然要和旁人共谋,所以总要露馅的,何必要奴婢告发!今后如果再有奴婢告发主子,都不要受理,先把这些奴婢杀了。”


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被他伯父所杀,他伯父自立为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国人不服,弩矢毕部推举泥孰莫贺设为可汗,但他不肯。统叶护可汗的儿子力特勒为了逃避莫贺咄的祸乱,逃亡到康居。泥孰于是迎立了他,成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他和莫贺咄相互攻打,征战不息,双方都派人来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没有答应,说:“你们国家正陷入混乱,君臣未定,哪能谈到婚姻大事!”并且劝谕他们,各自守卫自己的领土,不要再相互进攻。于是西域诸国以及原先隶属西突厥的敕勒部落纷纷叛离西突厥。


突厥北边的各部落多数都背叛了颉利可汗,而去归附薛延陀,并共同推举他们的俟斤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承当。唐太宗正打算对付颉利可汗,便派游击将军乔师望抄近道去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给他铜鼓和大纛。夷男非常高兴,便派使者入朝进贡,并在大漠的郁督军山下树立大旗,建立总部。于是,东起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全是他的领土。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许多部落也都隶属于他。


要想知道西突厥后来的发展,请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