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五:贞观盛世之六:罗艺反叛身死与封伦寿终正寝

(2017-06-23 18:02:00) 下一个


唐太宗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正月初一(乙酉),朝廷改元为贞观,从此开创了历史有名的贞观盛世。


正月初三(丁亥),唐太宗宴请群臣,并演奏《秦王破阵乐》。唐太宗跟群臣说:“朕当年受委托专门负责征战,民间便编出了这一曲子。虽然没有文德音乐的温文尔雅,然而朕的功业也因此而成,所以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定海内,文德岂能和陛下相比。”唐太宗说:“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的应用,各自根据时机的不同。爱卿说文不及武,这话言过其实了!”封德彝磕头致歉。


正月十五(己亥),唐太宗下制说:“从今以后,中书省和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都必须进入内阁议事。并命令谏官随从他们,发现过失马上进谏。”


唐太宗命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与学士和法官重新议定律令,将绞刑五十条减轻为砍断右趾,但唐太宗还嫌过于残忍,说:“肉刑已经废除很久了。应当用其他刑罚取代。”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求将断趾的刑罚改成加重的流放刑罚,流放到三千里之外,期限三年。唐太宗下诏准许。


唐太宗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不但忠诚清廉,而且公允正直,便提拔他为大理少卿。唐太宗因为候选官员多数都假冒资历和门第,便下达敕令,让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一旦被核实将被处死。没多久,有个伪造资历和门第的人被揭发了,唐太宗要杀了他。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当处以流放。”唐太宗愤怒地说:“你为了守法而要让朕失去信用吗!”戴胄说:“敕令经常只是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国家用以向全国民众取得大信用的关键。陛下很气愤候选官员弄虚作假,所以想杀了他。现在知道不能这么做,便重新用法律定罪,这算得上是忍下小的忿恨,而保存大的信用!”唐太宗说:“爱卿能如此执法,朕还有什么好忧虑的!”戴胄前后多次冒犯龙颜,坚持公允执法。他进谏时往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唐太宗总是从谏如流,所以天下几乎没有冤狱。


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贤能,但他长时间没举荐什么人。唐太宗责问他,封德彝说:“并非臣不尽心,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奇才而已!”唐太宗说:“君子用人犹如使用器皿,各取所长。古代取得天下大治的人,岂能都到不同的时代去寻找人才?只是你自己不能知人善任罢了,怎能冤枉一整代的世人!”封德彝惭愧地退下。


御史大夫杜淹上奏:“各部门的文案恐怕有些稽漏错误,请求陛下命令御史到各部门检校。”唐太宗为此征求封德彝的意见,他回答说:“设立官职分工负责,各部门有自己的职能范围。果真有些失误,御史自然应该纠察检举。如果为此去检核所有部门,到处吹毛求疵,那就过于烦碎了。”杜淹默然无语。唐太宗又问杜淹道:“你为何不再争辩?”杜淹答道:“天下的政务,应当尽量做到至为公平,别人说对的地方,就应该听从。封德彝所说的,非常得体,臣确实心服口服,不敢非议。”唐太宗高兴地说:“你们大家都能这样,朕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了别人馈赠的绢布。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长孙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可以和他共享府库,何至于如此贪腐!”但依然怜惜他的功劳,不想给他治罪,只是在殿庭上赐给他几十匹绢布而已。大理少卿胡演说:“长孙顺德枉法接受财物,罪不可赦。陛下怎能反而赐给他绢布?”唐太宗说:“这人颇有人性,在宫廷上得到绢布的耻辱,要超过受刑。如果他不知愧疚,那不过是个禽兽而已,杀了他能有什么好处!”


正月十七(辛丑),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即罗艺)占据泾州反叛。


李艺刚入朝时,仗恃自己的功劳,骄横傲慢。秦王身边的人到他的兵营时,李艺经常无故殴打他们。唐高祖李渊很愤怒,把他关进了监狱,但后来放了他。唐太宗即位后,李艺内心很不自安。先前,曹州女子李氏自称五戒,说她能和鬼神相通。很多患癞的病人,经她治疗居然痊愈,所以名声很大,病人从很远的地方都来找她看病,因此门前总是车水马龙。唐高祖听说后,下诏让她前来京师。因此开始和李艺家来往。这期间,她对李艺妻子孟氏说:“王妃的骨相贵不可言,今后必当母仪天下。”孟氏很信她,便让她暗中给李艺看相,结果李氏说:“王妃之所以大贵,都是因为燕郡王的缘故。大王脸上的贵相已经出现了!十天内就会升上大位。”便和孟氏一道劝李艺造反。李艺于是谎称接到朝廷密敕,要自己带兵入朝。他率军来到豳州,豳州治中赵慈皓骑马出城去谒见他,李艺趁机占据了豳州。唐太宗下诏派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担任行军总管,带兵出讨。赵慈皓听说官军即将来到,暗中和统军杨岌密谋干掉李艺。结果事情泄漏,李艺囚禁了赵慈皓。杨岌在城外发觉不对,马上带兵攻城。李艺的部众很快就溃散了。李艺丢弃了妻儿,准备逃奔突厥。到了乌氏时,身边的人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长安。他弟弟李寿,任利州都督,也受到株连而被处死。李艺原是隋朝虎贲郎将罗艺,投降唐朝后于唐高祖武德元年被赐姓李,所以叫李艺。


罗艺字子延,本是襄阳人,早先寓居在京兆的云阳。父亲罗荣曾任隋朝监门将军。罗艺生性凶悍狡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于骑射,能弄长槊。隋炀帝大业年间,他多次因军功升为虎贲郎将。隋炀帝让他接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的节度,在北平(涿郡治所)督军。罗艺少年时就熟习军旅,治军严整,然而他任侠纵暴,心里看不起李景,又经常被李景侮辱,所以罗艺对他怀恨在心。后遇天下大乱,涿郡物产富饶,加上拥有隋军伐辽的兵器军资,仓库的粮食也非常充裕。临朔宫中又有很多珍宝,还驻兵数万。然而地方义军竞相前来侵掠。涿郡留守官虎贲郎将赵什住、贺兰谊、晋文衍等人都无法抵御,只有罗艺独自出战,前后打败敌兵不可胜数,因此势力日益强大。罗艺后来的事前面都已细说,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当初,隋末丧乱,豪杰并起,拥众据地,各自称雄一方。唐朝崛起时,许多豪杰纷纷前来归附,唐高祖割地设置州县,让他们继续成为地方长吏,对他们十分恩宠。因此州县的数目,比隋朝开皇和大业年间要多出一倍。唐太宗觉得民少吏多,便想改革这一弊病。二月,他下令大规模合并州县,并根据山川地理的便利,将全国分为十道:一叫关内,二叫河南,三叫河东,四叫河北,五叫山南,六叫陇右,七叫淮南,八叫江南,九叫剑南,十叫岭南。


二月初四(丁巳),唐太宗下诏,要求州县用礼仪为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和十五以上的女子主办聘娶。没钱婚聘的穷人,乡里富人和亲戚应当资助他们。六十岁以上的鳏夫和五十岁以上的寡妇,以及有子女并愿意守节的妇人则不必勉强。


三月初十(癸巳),皇后带领朝廷内外的诰命夫人举行亲自养蚕的礼仪。


三月十三(丙午),唐太宗下诏:“原齐朝仆射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尚书右丞封孝琰因为坚持直言而遇难。崔季舒的儿子崔刚、郭遵的儿子郭云、封孝琰的儿子封君遵并因此受到宫刑。应该免去他们太监的职务,提拔为朝廷官员。”


闰三月初一(癸丑),日食


闰三月二十(壬申),唐太宗跟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少年时就喜好弓矢。那时得到了十来张良弓,自以为没比它们更好的了。近来朕将这些良弓给弓匠们看,他们居然说都不是好材料做的。朕询问其中的缘故,弓匠们说:‘因为木心不直,所有的脉理都斜了。弓虽然强劲,但发出的箭却不直。’朕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见解原来并不那么准确。朕靠着弓矢平定天下,却对它们了解得还不够深入,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怎能全知道得一清二楚!”于是下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到中书内省值夜。他还多次请他们来见面,向他们了解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


凉州都督长乐王李幼良,性格粗暴。他身边有一百多人,都是无赖子弟,经常侵暴百姓,还和羌人和胡人做买卖。有人告发李幼良有二心。唐太宗派中书令宇文士及乘坐驿站马车去取代他,并趁机调查这事。李幼良身边的人怕了,阴谋劫持李幼良逃到北方的胡人那里去,又想杀了宇文士及,占据河西。后来又有人告发了他们的阴谋。夏四月十一(癸巳),朝廷赐李幼良自尽。


五月,苑君璋带领他的部众前来投降。当初,苑君璋引来突厥人攻陷马邑,杀了高满政,然后退保恒安。他的部众都是中原人,多数人都抛弃了苑君璋前来投降。苑君璋怕了,也就投降了,并请求为朝廷捍卫北方边境赎罪,当时唐高祖也答应了。苑君璋请求签订契约,唐高祖便让雁门人元普赐给他金券。突厥的颉利可汗又派人去招引他,因此苑君璋犹豫不决。恒安人郭子威劝苑君障说:“恒安地势险要,城池坚固。突厥正十分强大,还应当倚赖他们以观事变,不能束手把自己交给他人。”苑君璋于是拿下元普,把他送交突厥人,重新依附他们,并多次和突厥人一道入寇中原。到这时,他见到颉利可汗为政混乱,知道他靠不住,便率领部众来降。唐太宗于是任命苑君璋为隰州都督和芮国公。


有人上书请求除去佞臣。唐太宗问他道:“谁是佞臣?”那人回答说:“臣身居民间,不能确切知道是什么人。希望陛下和群臣交谈时,也许可以假装发怒加以试探。如果有人执理不屈,那就是直臣。如果有人畏威顺旨,那就是佞臣。”唐太宗说:“君主是源头;臣属是流水。弄脏了源头而企盼流水清澈,那是不可能的。君主自己做出这些欺诈的事来,却用什么要求臣下行为正直?朕正以至诚治理天下,见到前代的帝王总喜欢用诡诈的小权术对付臣下,私下经常为此感到耻辱。你的计策也许不错,但朕不能采用。”


五月初二(癸丑),唐太宗敕令,让中书令和侍中在朝堂接受讼辞,有陈事上告的人全都上呈密封的状纸。


六月初一(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去世。封德彝名伦,通常用字称呼,是观州蓚人,北齐太子太保封隆的孙子,他父亲封子绣,曾任隋通州刺史。封伦少年时,他舅舅卢思道总说:“这孩子智慧和见识超过他人,将来必定能位至卿相。”随文帝开皇末年,江南动乱,内史令杨素前往征讨,署任封伦为行军记室。船到海曲时,杨素召见他。封伦不小心跌落水中,被人救了。他更换了衣服后去见杨素,始终没提这事。杨素后来得知,问他为何没提。封伦答道:“这是私事,所以没提。”杨素十分嗟异。杨素将要营建仁寿宫时,聘他为土木监。隋文帝去观看时,见到规模过于奢侈,非常气愤地说:“杨素这是不诚实!耗尽百姓的财力如此雕饰离宫。这等于是为我结怨于天下。”杨素十分惶恐,担心获罪。封伦说:“杨公不用担忧。等皇后到了,必有恩诏。”次日,隋文帝果然召杨素入宫,独狐后慰劳他说:“杨公知道我们夫妻年老,没什么娱乐,所以盛大地装饰了这一离宫。这难道不是一片孝心吗?”杨素退下后问封伦道:“你怎么预知这事?”封伦答道:“主上至尊生性节俭,所以刚见到会发怒。然而他很听皇后的话。皇后是妇人,只要华丽就好。皇后一旦开心,主上的担忧也就转移了。所以我知道。”杨素叹服道:“揣摩他人心思的本领,我是差远了。”杨素历来恃才自负,经常凌辱其他大臣,却唯一欣赏封伦。每次请他讨论宰相事务时,杨素总是终日忘倦。他曾拍着自己的相座跟封伦说:“封郎必定会占有我这座位。”他很快就将封伦推荐给隋文帝,于是封伦被提拔为内史舍人。大业中年,封伦见到虞世基得到隋炀帝的宠信,但却不熟悉吏务,每次隋炀帝有大事让他办理时,虞世基经常错过时机。封伦于是又投靠了他,暗中为他出谋划策,宣布和执行诏命时,总是谄媚和顺从隋炀帝的心意。外面送来到表疏,如果觉得忤逆隋炀帝的旨意,他都劝虞世基压下不奏。决断刑法时,他大多也都劝虞世基从严从峻,甚至不惜诬陷;论功行赏时,他也必定鼓动虞世基压抑削减。所以虞世基日益得宠,而隋政也日益衰败。这都是封伦的所作所为。宇文化及叛乱时,威逼隋炀帝出宫,并让封伦历数隋炀帝的罪行。隋炀帝怒责他说:“你是个士人,怎么沦落到这步田地?”封伦羞赧地退下。宇文化及不久就任命他为内史令,带着他来到聊城。封伦见宇文化及形势窘迫,便暗中和宇文化及弟弟宇文士及勾结,请求到济北运粮,以观局势的变化。宇文化及败后,他和宇文士及来降唐朝。唐高祖因为他是隋朝的旧臣,便专门派使者去迎候慰劳,拜封伦为内史舍人,不久又提拔他为内史侍郎。


唐高祖曾在前往温泉时,经过秦始皇墓。他跟封伦说:“古代的帝王,竭尽百姓的气力,耗光府库的钱财,营建起这样规模浩大的山陵。这又有什么用处?”封伦说:“上行下效,就好像风吹草伏那样。自从秦、汉以来,帝王盛行厚葬,所以百官和平民也都竞相遵循模仿。凡是古墓和封丘,大多都埋藏了不少珍宝,也几乎都遭到盗贼的发掘。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么厚葬的确深为浪费。如果魂魄有识,知道自己坟墓遭到发掘,岂不痛心!”唐高祖很赞同,便跟封伦说:“从今以后,应该自上到下,全部改为薄葬。”李世民出讨王世充时,朝廷下诏让封伦参谋军事。唐高祖因为大军长久在外和王世充相持不下,便打算班师。李世民派封伦入朝亲自向朝廷解释形势。封伦跟唐高祖说:“王世充得到的地盘虽多,然而大多是敷衍他的。真正能替他拚死卖力的,唯有洛阳一城而已。他早已穷途末路了,攻破他就是朝夕的事情。今天如果撤兵,贼势必然复振,那时他们再互相连结,以后就很难对付了。不如趁着他们已经衰败,一定一口气拿下他们。”唐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李世民凯旋归来时,唐高祖跟侍臣们说:“朕当初发兵东讨时,朝廷的舆论都不怎么赞成,只有秦王请求出行,而封伦也赞成他的计划。当年张华协同晋武帝决定平吴,也不过如此!”因此封他为平原县公,兼天册府司马。刚好突厥入寇太原,又派人来请求和亲。唐高祖问群臣道:“根据你们的看法,是和还是战?”多数人觉得开战只会加深双方的怨仇,不如先与他们和亲。封伦说:“突厥凭籍他们的武力,有轻视中国的意图。他们一定以为我们兵力弱小,不能出战。要凭臣的意见,不如出动全部兵力出击他们,看形势一定会取胜。胜利之后再和亲,这样就可以恩威兼施。如果今年不战,他们明年必定又会再来。所以臣觉得还是出战较好。“唐高祖听从了他。


武德六年(623),封伦以本官检校(代理)吏部尚书。他通晓并熟悉吏部的职责,所以当时获得很好的声誉。武德八年,他进封道国公,不久又改封密公。萧瑀曾推荐封伦给唐高祖,唐高祖因此任命封伦为中书令。唐太宗即位后,提拔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封伦为右仆射。封伦历来阴险善辩,和萧瑀商定了可以上奏的事,到了唐太宗面前,又经常改变了主意,因此和萧瑀有了嫌隙。贞观元年(627),他在尚书省生了重病。唐太宗亲自前往探视,当即命令尚辇部门送他回到自己的府第。封伦不久就死了,终年六十岁。唐太宗深悼他的病故,为此取消了三日朝会,追赠他为司空,谥号明。


封德彝死后,唐太宗于六月十二(壬辰)重新任命太子少师萧瑀为左仆射。


六月二十八(戊申),唐太宗和侍臣们谈论周朝长久和秦朝短暂的原因,萧瑀说:“纣王是无道君主,武王征伐讨灭了他。但周和六国无罪,秦始皇却也灭了他们。他们得到天下这点虽然相同,但人心则不一样。”唐太宗说:“萧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更加修行仁义。秦得天下,更加实施诡诈。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长久和短暂的区别。这就是为什么夺取天下可以逆得,但保守天下就不得不顺守的原故。”萧瑀拜谢,深叹自己没有唐太宗想得那么深远。


这年夏天,崤山以东地区大旱。唐太宗下诏在那里开仓赈恤灾民,免去今年的租赋。


秋七月初二(壬子),唐太宗任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右仆射。长孙无忌和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加上又是外戚,还有佐命的大功,所以唐太宗把他当作心腹,对他的礼遇其他大臣无人能及,多次都想让他担任宰相。文德皇后一再请求说:“臣妾已位居椒房(西汉皇后住地,通指皇后),自家的荣宠已到了尽头,实在不想兄弟再执掌国政。吕氏、霍氏、上官氏,都是痛彻骨髓的警戒,还希望陛下明察!”唐太宗不听,最终还是任用了他。


当初,突厥人生性淳朴厚道,政令简略。颉利可汗得到汉人赵德言,重用了他。赵德言专权,作威作福,改变了很多突厥人的旧俗,制定了许多繁琐苛刻的政令,国人开始感到不满。颉利可汗又喜欢信任各个胡人部落而疏远突厥人。胡人不但贪得无厌,还反覆无常,每年都要发动战争。又遇上大雪,雪深数尺,很多杂畜都冻死了,接着是连年饥馑,突厥的民众又冻又饿。颉利可汗费用不够,便加重了对各部落征收的赋税,导致内外离怨,各部纷纷反叛,因此他的势力逐渐衰弱。朝廷当政大臣多数都请求出击,唐太宗因此征求萧瑀和长孙无忌的意见,问道:“颉利的君臣昏庸暴虐,必然陷入危境。今天如果派兵出击,但我们又刚刚和他们签订了和盟。不派兵出击,又怕失去了这一良机。该怎么办?”萧瑀请求出击。但长孙无忌说:“胡虏现在并无入侵边塞。我们如背弃信义,兴师动众,那将不是王者之师。”唐太宗这才作罢。


唐太宗征求公卿大臣的意见,如何维持国运长久。萧瑀说:“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而国运长久,秦朝孤立存在而迅速败亡。”唐太宗觉得有理,于是开始有了分封诸侯的讨论。


八月,河南和陇西边境各州发生霜害。唐太宗让宇文士及代理凉州都督,去处理灾情。黄门侍郎王珪有密奏上报,把它交给侍中高士廉,但被他压下不提。唐太宗得知这事后,于八月十九(戊戌)将高士廉外派去出任安州大都督。


要想知道唐太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