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清流

生活,那上帝刻意构筑的魔宫。欢乐的时刻,最需要警醒而不是懈怠;阴郁的日子,最可贵的还是乐观和耐心。
正文

重回伊甸园

(2015-07-17 16:02:33) 下一个

 偶尔提及文学人物武大郎和潘金莲,也就有了这个话题。
 每当涉及一个话题,就有一个视角和立场的问题。
 象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站在潘金莲的立场,似乎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屈就和降格以求,应该不是人生的最优化选择;对于读者而言,则是站在一个中性的未介入情感的第三者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会得出一个放在当时的环境下并不成立的结论,比如鲜花插在牛粪上,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是人性遭摧残的典型案例,等等。
     武大郎迎娶潘金莲,对武大来说,则是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实现了自己人生最大的愿望,虚荣心和成就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人性的价值和尊严得到了无限的张扬。 无论以后的发展如何(以后的发展其实取决于各种动量因素的因应变化,并不一定就是小说中的悲剧结局),在当时当地已经是武大生命中极致的辉煌。相比之下,世间大多数男女并不都能天随人愿,故而武大一例有其成功的特定意义。对人类而言,生命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人最看中的是自身精神世界的充实和理想的实现。得到就是成功,纵然后果不尽完美甚至悲剧了终,人也未必会后悔当初按照情感和本能的自然发展所衍生的行为。所以当武大郎撒手人寰时,并不会对与潘金莲的这段姻缘感到追悔,恰恰相反,他是带着一种成就感和人生自我实现后的充实感来看待过去的这段结合,他所迁怒的只是炎凉的世态和命运的多舛而已。
 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总希冀着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情感的生命、意义的生命、价值的生命。人对幸福的感觉主要取决于感情被满足的程度,而人的情感又被其本性和本能所左右。所以古往今来,充斥着用纯粹的演绎推理和理性分析无法阐释的欢喜忧怨:一个温柔敦厚、克勤克俭的正派男人对“温、良、恭、俭、让”的端庄女性麻木不仁,反倒会鬼使神差,为了一个“白骨精”而神魂颠倒,走火入魔;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子在众多奶油小生的逢迎追捧中趾高气扬,却迷上了一个有家室的男人,并甘愿自投罗网,不断的牺牲仅是为了与对方厮守相处的有限时光;一个才华横溢、前程似锦的翩翩少年本可以在人生的舞台上中流击水、一展宏图,却因感情的失意而一蹶不振、萎靡消极,甚或心灰意冷,逃避婚姻。也许他们的资质为众人所称道,也许他们光明的未来就在明天。
     人为什么有时会“糊涂”?如何使人人得以解救?其实稍加思忖,答案易如反掌:若要使人类彻底做到循规蹈矩、忠贞不渝、洁身自重、自强不息,单纯的教化远远不够,况且相当一部分人面对着教化的重压,却又改变不了自己人性的原始本能,只好以虚伪来应对,本身也就演变成了双重人格甚至是三重人格。教化之外,我们还是要求助于上帝,看看是否可以时光到逆,重回伊甸乐园,重新编排、设定亚当、夏娃的基因图谱,只保留其中诚实、忠贞、自持和勤力的因子,而从中除去虚荣、贪婪、自私和矫饰,当然还有喜新厌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