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的国共之争 (06 / 14 ) 抗战初期的退却阶段

(2015-08-28 15:16:35) 下一个

更多内容请见 学掼东西-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599175818
 

抗日的国共之争 (06 / 14 )

目录

1、舆论战

2、七七前的中日战场

3、国共从十年对抗到合作

4、抗战全面爆发:七七和八一三

5、抗战初期的退却阶段

6、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7、正面战场

8、敌后战场

9、伪军

10、磨擦

11、抗战的战略反攻阶段

12、与日、伪接触

13、资源和代价

 

5、抗战初期的退却阶段

 

随着战事的进展,中日两国进入了全面战争,战场也推进到了华北、中原和华东地区。此时,与南京政府和中央军素有积怨的各军队派系如四川川军、广西桂军、山西晋军、云南滇军、西北马家军等等以及共产党的红军都表示拥护南京中央国民政府,一致共同抗日。中国的那么多不同派系和党派的军队联合到了一起,共同表示一致抗日了,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抗日的战绩,也开始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分两本帐本分别记账了,直到现在,并且继续下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以上那些派系军队中,有相当多的部分在共同抗日之前,跟中央国民政府,跟蒋介石担任总裁的国民党,跟蒋介石担任委员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是不一致的,是不服从的。他们中间有的在政治上与国民党中央没有从属关系,在军事上分立不同的山头,谁都指挥不了谁,谁都不让谁从自己的地界上过,时不时地还会兵戎相见。到了抗战结束后,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并不愿意服从中央跟共产党的军队打仗,有的是装装样子,一旦共产党的军队大兵压境时,就好商好量地“起义”了。可是他们在抗战中对日军的战绩,后人却是记在国民党的账上的,虽然他们在抗战之前、之后与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的关系是在跟共产党跟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关系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只要它不是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的战绩就记在国民党的账上,唯独八路军、新四军的账要分开记。后人的这样的记账方式,共产党好像并不怎么样叫冤,不同的只是把所有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业绩都记在“全国军民”的账上。等到两党再次决裂,八路军、新四军的对日作战,牢牢地记在共产党的账上。

既然这样,从1937年8月,八路军就有了自己的帐本。1937年12月,新四军也有了自己的帐本,并且和八路军的合到了一起,成为共产党的帐本。八路军成立于1937年8月,战斗序列为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部队立即开始东渡黄河,进入战场。到了9月,为了统一编排全国军队的战斗序列,更改番号为第十八集团军,也就是蕴含着它的编制扩大到集团军,即可以下辖若干个军。可是人们已经叫惯了“八路军”,在下层和民众中,仍然叫八路军。新四军在1937年12月成立,兵力是共产党领导的原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部队。1938年3、4月间,部队在皖南集中后皖南的部队编为第1、第2、第3三个支队,皖西的部队编为第4支队。分别开进华东战场。

中日全面战争初期的战场主要在华北和华东,主要战役发生在中国军队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山西、察哈尔、绥远)和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江苏、浙江)。第二战区的中国军队很快增加到包括八路军在内的27个师。覆盖第二战区的日军在华北战场的兵力主要是日本国内援编的华北集团军和由关东军派遣的察哈尔派遣兵团。日军在从平津方向向西推进中不断受到中国军队的抵抗,多次受创,但是仍然步步推进。当日军沿着内长城推进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平型关、雁门关一带组织了防御。在双方鏖战中,八路军115师发现了日军的一个薄弱环节,利用地形布置了一次伏击战。被伏击的日军是第5师团第21旅团的部分部队,包括一支辎重部队和警戒护送的部队,被歼人数一直有争议。一开始就有相当大的数字,接着几种不同的报告和统计大约停留在1000人左右,没有生俘的。战果的争议到了现在主要不是由于资料和技术的问题,而是刻意地扩大和缩小。从一些日本的资料来看,有整个编制被全歼的,例如“栗饭原”的“汽车队全灭”。

这次伏击战是平型关、雁门关战役的一个局部战斗。从整个战役以致以后整个抗日战场上来看,算是个中小型的军事行动。可是这次行动的结果相当干净利落,有整编制的歼灭敌军,尤其重要的是自从中日全面开战以来,以这样规模胜利结束战斗的还是第一次,加上大家都知道八路军的武器装备是非常老旧简单的,因此对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有很大的鼓舞。那些夸大的战果有很多是当时的媒体和宣传所为。

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的作战方式还是尽量地使用和发挥擅长的游击战,1937年10月,129师的一个团,隐蔽进入阳明堡日军机场,在歼灭近100日军的同时,击毁击伤地面的日军飞机二十多架,对当时在太原、忻口地区作战的日军战斗力是有效的削弱。

在此要借平型关的例子看一下对历史资料的认识和分析。在彭德怀在“关于华北根据地工作的报告”里说道:“结果我们没能俘虏一个日本兵,只上缴不到一百条完整的步枪”。有的分析就说既然连一百条枪都没有缴到,战果也不过就是歼敌百人左右。然而在分析资料时对原文是要仔细看的,并且还要基于一定的历史知识。彭德怀说的是“一百条完整的步枪”,明确说的是“完整”。在与“没能俘虏一个日本兵”放在一起,应该是要强调日本兵的严格的纪律性和高度的训练水平。他们不光决不愿意当俘虏,也尽可能地不把完好的武器留给敌人。当士兵受伤、战死时,他们本人或者其他士兵会把完好的武器带走或者毁坏掉。因此八路军在打扫战场时,很难找到完好的武器。

另外,抗战时期的战果资料是由很大的水分的,不管是中方的还是日方的,对战斗成果都有明显的夸大,对己方的损失又会尽量掩盖。在日方的数据中,同一事件的统计,战争中的报告和报道跟战后的研究统计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比比皆是。在中方,不管是国民党方面还是共产党方面,或者没有强烈倾向的其他组织机构,大多数都选择夸大或缩小的数据。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和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维持提高军队和人民的士气的需要。由于当时的人力、人员教育程度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以及战争的破坏,要做个比较完整的纪录,对各级来讲都是很困难的。加上战争中和战后的政治斗争的主导,真实情况本来就很难复原了,如果现在再要用感情取向甚至极端的感情取向来主导对历史的观察,更会增大偏差的程度。

由于力量对比的巨大差别,中国军队在华北战场的忻口、娘子关、太原等处进行了阻击战役,虽然对日军有一定程度的创伤,但都未能明显减缓日军的进攻速度。河北、山东、山西的大部分以及海陆交通重要地区都被日军占领,铁路平汉线(北平到汉口)北段、陇海线(兰州到海州)的江苏段、正太线(石家庄到太原)、胶济线(青岛到济南)都被日军控制了。

在南京陷落后,中日军队在徐州一带的会战态势已经形成,并在1937年底展开战斗。在徐州会战的主要战斗从1938年2月开始,国军在大部分战斗中都不敌日军,很快退却。但在台儿庄一战中却以巨大的代价给与日军以重创。即使是日本方面的统计也有两千多人的阵亡和近一万人负伤。这样就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势头近一个月。到1938年5月,国军放弃徐州,徐州被日军占领。在这一阶段的中原战场上,没有共产党的正规军参战,共产党领导的地方和民间武装还未在相关战场地区集结和形成战斗力,即使那些零星的战斗,也没有正式留下记录。

徐州失陷时,日军已经从南京沿长江两岸一路向西,控制了京芜铁路。日军的下一个目标明显就是武汉。国府为了阻滞日军在中原地区向武汉的推进,在1938年6月9日掘开了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形成巨大的黄泛。究竟是否在实际上延缓了日军的行动,至今还有争议。简明的讲,支持者的观点直接了当,反对者认为日军之所以没有立即从黄泛区开进是因为还要等待其他参战部队的集结。否则,洪水的阻滞对日军推进的影响并不足够大。然而,决堤对本国、本民的灾难和损失以及后续消耗的资源却是巨大的。也应该指出,对灾难和代价的估计也同样是有争议的。

1938年6月日军开始在长江南北地区集结部队,并逐步进攻中国军队据守的城市。战斗分布在中国抗日战区的第三、第五、第七战区。从华北撤出来的部分中国军队也成为这些战区的部队。此时,八路军没有撤出华北,而新四军已经集结重组完毕,以四个支队的编制(各约二、三千人)和另外组成的一个先遣队(四百余人)接受第三和第五战区的指挥。先遣队首先进入南京南面的数个县,主要做武装侦察、动员和伺机偷袭日军。例如袭击日军车队,破坏京芜铁路部分地段以阻滞日军向九江、武汉的行动。6月底、先遣队撤回,人员回归原各支队。第一、第二支队进入苏南地区,以游击战争袭击和骚扰日军的分散的部队和后勤单位如车站,同时伏击军用列车等。第三支队在皖南地区配合国军在宣城、芜湖、铜陵等地以日军作战。第四支队在皖西地区和舒城、桐城、庐江、无为等地配合国军对日作战。除了以上这些新四军部队已外,共产党在江南江北的敌后地区建立了许多抗日游击队,但规模尚小。

日军7月登陆九江,8月占领瑞昌,国军未能够阻挡。10月日军逼近武昌。在江北,日军7月突破安庆防线。8月国军收复太湖县和宿松县城,随后又失守。尽管国军不断从侧面攻击日军,还是没能挡住日军在9月突破田家镇要塞并迫近汉口。

在广州,日军动用了21军约两万兵力,连登陆,连进攻广州,用了十天时间,占领了广州和珠江三角洲,打通了粤汉铁路线。从南面威胁武汉。

在此期间,日军被大量战伤、战亡,多达数万。其中最集中的发生在10月份的南浔(南昌到九江)铁路战场的万家岭地区,日军被歼万人。此后,武汉失陷,武汉会战结束,但日军的整体攻势受挫,致使中国的战略后撤阶段结束,中日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期间,国共关系还不错,新四军的所有部队都加入了统一指挥下的战斗。新四军以早期四个支队的编制从国府得到军饷和部分被服。每次战斗后根据战斗报告从国府领到弹药补充,可是没有得到武器的配发和增发。新四军的武器来源主要靠自筹、收编、和缴获。在战争初期,由于本身力量薄弱,新四军的武器和其他的物资的缴获很少。到了1939年,国府完全停止了对共产党敌后武装的一切武器弹药的配发和补给。

那时中国得到的唯一外援是来自苏联。苏联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军火,这些军火主要以贷款的方式售给中国,另外,苏联派出了空军,以“苏联航空志愿队”名义直接参加战斗。志愿队的规模包括近200架飞机和所有的空、地人员。那时候,中国空军基本已经在淞沪会战时全部损失了。在这种面临亡国的形势下,由来自外国的部队的支援和物质支持,还有人愿意贷款,实属可贵。苏联空军是相当成熟的空战力量,尽管空军的作战对整个会战的作用是很难单独衡量的,还是可以问一问志愿队的战果应该记在国民党还是应该记在共产党的账上呢,还是单列呢?

在战略后撤阶段,中国动员了几乎所有可以派往前方的军队,然而整体实力仍然与日军相差很远。并且,国民政府对战争早期的淞沪战场上,投入了过多的精锐部队,在并不十分适合于防御的区域进行决战。这使得中国军队受到了过于严重的损失,在后续的战争阶段没有足够的战斗力来逐步有序地消耗敌方力量和延缓敌方的进攻。虽然在武汉会战后,因敌方力量的消耗,敌方的战线的延长和交战区域推进到比较有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的山地区域,双方形成了稳定的对峙,但因为敌方占领了中国主要的工业、矿业地区和粮棉产地,战争动员能力得到了增强,使之后在战略相持阶段对我方的优势仍然很明显。

中国军队在这一阶段的装备是很落后的。中国自己的工业只能为军队提供枪、弹等轻武器和小口径的简单的火炮。至于其他的武器、装备、器材都要从国外获得。尽管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向德国等国家购买了配备几个整师的装备,从整体上来说并不能明显地增强军事力量。加之中国军队派系纵横,相互一贯不和,在战场上各顾自保,一触即溃比比皆是。当部队大片溃散时,争夺后撤的道路、运输、给养资源而自相残杀也多有发生。还有不少部队没能够随大部队一起撤出来,不是被俘就是留在了敌后。留在敌后的部队的很大部分随后也被日军掌握和利用。

我曾和一位老先生谈过,他在后撤时是国军副团长。部队向西撤退时连马匹都不够,有些装备给养还要靠人背或者临时拉伕。团里配备了两辆汽车,却成了负担。那是两辆装有煤气发生器的车,车后部的煤气发生炉要用煤或者炭来生火产生煤气供发动机用。不光马力很小,还要时不时地停车加煤烧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前进。一路上要到处找煤、炭,有时不得不用木柴代替。车子本身载不了什么东西,一有故障或缺少燃料又要人推牛拉。他作为一个副团长,却要去负责这两辆宝贝汽车,一旦损坏或丢失,就会有人被枪毙。在他话中这几乎是抗战八年中最艰难的时候。

 

2014-1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