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进公司就见一个黑人小伙子坐在后门口休息处,弯着身子低着头,两手拿着个塑料水瓶贴在额头上。我们公司一楼是工厂,生产公司自己设计的产品,后门走道就是工人们的休息的地方,有两大排挨着墙壁的木板长凳。工厂工人是三班制的,所以我上下班从后门进出总能看见休息的工人。
今天就这一个小伙纸坐那儿,我看他很痛苦的样子,那神态和我犯头疼时的受煎熬的情形很像。
“Are you ok?”
“I am having a headache “.
“ Do you want me to get you a Tylenol “.
“ Thank you! I already had one. I just don’t want to go home.”
小伙子讲话很有礼貌,英语也没口音。他一边说一边还转动他手里的水瓶。我想他是在用冰水止痛。
我们公司的工厂是小时工资,工人都要打卡的,而且这个公司是没有病假的,也没有其它的假,一年三周假期还不能先用。所以我理解小伙子为什么头疼这么厉害也不愿回家。
工厂里大部分是做了十几二十多年的人,也有一部分年轻人,他们很多人是半职的学生。我一路走去三楼的办公室一路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和这个黑小伙相比是多么的幸运,在他们整天抱怨压力大,担心能不能被学校其他孩子喜欢,注意穿什么牌子的衣服鞋子,千方百计逃避父母给安排的“兴趣爱好”的时候,社会上大多数的同龄孩子,却在挣扎着自己的生计,因为他们的父母根本没有能力负担他们高中的课外活动费用,更不要提大学学费,也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早就要分担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些困难家庭出来的孩子,每向前走一步,都要比我们的孩子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他们真的不容易,同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如果放到不同的家庭环境里生活长大,他们的人生轨迹就会驶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而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制度,理应提供他们相应的帮助和关心,弥补这些孩子因为贫穷而失去的平等竞争的权利。现实中,那些能从弱势崛起、让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往往都具有比常人更坚毅的意志和人格。可能很多人会不同意我的立场,可再想想,我们当初远涉重洋,不也是为了有更多的机会,更多在国内不能平等的得到的机会吗!
中午的时候碰到薇了,她在工厂工作了快二十年了,以前我写到过她,一个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有三个儿子的漂亮的单身妈妈。她的丈夫去世好多年了,她最小的儿子今年要去哈佛大学了,她看着总是那么快乐,对生活充满感恩,上次她告诉我,她家老三的学费是全免的,自己还要付一万多,她儿子从高中就打工挣钱,大学里也会自己挣一部分。那次一起吃饭时,另一个中国同事向她取经怎么培养出那么出色的孩子的,她说孩子学校的事她一律不接手,孩子也从没参加过任何补习班,也没有任何艺术体育之类的老师,她家住的也是一个学区很差的镇,接到哈佛录取通知书她也很吃惊。在恭喜她的时候,我真心的觉得,她的儿子一定是一个自律自强自立能力超优秀的,等待他的,一定是锦绣前程!
走廊里碰到公司的清洁工,我们聊过几次,她对人非常客气,而且工作很认真,将厕所走廊保持得很干净。以前工作的公司的清洁工是东欧来的,那时我和乔安都觉得那个人工作态度有问题。说个可笑的例子,要是你在厕所而她正好来清洁,她根本不等你,好几次她敲厕所隔间,然后扔进来一团手纸,让你换上,然后就走了。现在这个二十多岁的是从巴西来的,她爸爸是在美国,妈妈仍在巴西,她说她喜欢美国,除了在这个公司工作,她傍晚还有兼职,因为她想为家庭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
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我妈妈的影子,妈妈家道中落,幼年丧父,后来长兄英年早逝,生活的重担压在她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身上,要养母亲和小十一岁的弟弟。妈妈先是到在上海做生意的大姨妈家做家务,后来去厂里做工人,晚上去上夜校扫盲学文化,那个时候夜校是免费的。我幼小就看着妈妈瘦弱的身体却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但她从不抱怨,从小她对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们要珍惜现在能上学的福分!而妈妈在上海的那些大学生表姐表妹对妈妈也是十分尊重,手巧的爸爸更是极受欢迎。
我们那时没什么补习班,老师抢着给学生免费补课。我在上海的侄女进了好大学好专业,但我弟弟家在孩子补习上,给学校的赞助费上从小到大,花了几十万。老师上课不教,让学生去家里补习,就是顶尖的中学还是这样。
我不能想象,如果我们那个时候也像现在这样补习成风,经济拮据的我家,我和我弟弟的人生是否还会如现在这样。
今天晚上我要给儿子说说这三个人,要第几百次的告诉他:我们不要抱怨自己所没有的,我们要做的是感恩现在所拥有的,并利用所拥有的一切去做更多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尽力而为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具体呢,这样说可好:
“有多少人连饭都吃不上;有多少人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多少人经历了你所无法想象的悲惨经历;有多少人一生都在拼尽全力,即便没有达到目标,仍旧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又有多少人连一个完整的身体都没有,但依旧笑颜如花……”
臭小子的反应我不用想都知道……
本来给你写得心情沉重, 但是一看到包子, 立马笑出声。不知道是我不严肃, 还是你? 哈哈
能否一个小小建议? 最后一段写给我们就可以了。 小少爷就算了, 不要说了。 孩子们有反骨, 说了不知道有没有反效果。。。
To those whom much is given, much is expected。这个道理他们都懂。
冬日好文!很佩服你妈妈小小年纪就挑起生活重担。
每个人,如果能学会时常感恩,而不是总把自己当成受害者,那这个社会会美好很多。
但对儿子说这些他肯定不能理解,让他多接触这些人,比如参加公益活动可能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