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乐文摘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个人资料
正文

这块石头到底是啥名堂?

(2006-07-19 21:04:41) 下一个
不胡不输
 ts_h629269@sohu.com


读红楼梦的人,没有不知道这块石头的。但是,要说读懂了这块石头的,也可能并不那么多。关于石头在本书中的意义,真是各有各的悟道,不一而足。今天,我也来凑凑这个热闹,谈谈我是怎么理解这块石头的。

中国古典小说的写法,常常是有个引子的,或以诗歌唱词开篇,或以一段叙事起讲,直挺挺开门见山立见真章的,不多。红楼也不例外,以这块大荒山无稽崖下的石头开篇,倒也没什么不好。然而,与众不同的是,这块石头不但开了篇,还一发不可收拾,由一僧一道变成了一块美玉诞在了富贵温柔乡、繁华茂盛地,并随着主人公宝玉一起经历梦幻人生,贯穿了整个故事,最后还由它回来作成了奇传,甚至于书名干脆就叫石头记。这就有点奇怪,不可小看了。因为它已不仅仅是个引子的作用,要不然什么引子不能用,还非要它一用到底贯穿全书呢?

我们来看看这块石头。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补天石中唯一没用上的一块,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嗬,真正好巨大的一块石头。当然了,补天石嘛,天那么大,小石头如何补得天的?石头整日唉声叹气,怨的就是无材补天。作者要强调的也正是这点。我在别的文中也说过的,无材补天有二方面的意思,一是没有机会补天的无奈,二是有没有能力补天。这块石头为什么这么大?因为它代表了材,它是一块有大材的石头。

红楼梦写的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其实第一回里就通过石头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怎么知道它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呢?我把这个阐述理由的过程叫做三段论。三段论是如何论的呢?且听我细细说来。

第一段:主题叫不服。36500/36501,概率几乎近于一的补天机会,石头居然都没轮上,况且还有大材。直接反应是什么?是怨叹,是号哭,是惭愧。我空怀一身大材,我的运气怎么那么差啊!后续反应是什么?是困惑,是费解,是不服。凭什么不让我补天?怎么知道我就补不了天?正因为不服的情绪充盈在怀,怨气积之于胸。所以,一旦遇上了似高人一般的一僧一道,就想请教,就想舒解一下心中这个不服的怨气。

第二段:主题叫服不服。一僧一道对石头的状况了然于胸,你不服是吧?好,我给你机会,我看你服不服!我就让你到那富贵温柔乡、繁华茂盛地去走一遭,让你亲眼目睹烈火烹油之盛,感受大厦倾倒之悲。什么意思?就是要让你去走一遭,看看那些比你更有材的有材之人,在世上是怎样的遭遇,是怎样的历练;那些有材之人,又是如何一个个走向悲惨世界的。这叫现身说法,亲自体验。服不服?这个过程,我叫你自己亲自去体会。

第三段:主题叫服了没有。服了没有呢?这就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答案,也是石头因为不服而体验生活后,回到大荒山无稽崖所得出的成果。石头服了没有?它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但是,你若是读懂了它服不服的这个历练过程,也就是第二段,那么你就会懂。因为答案都写在了书里。

难吗?其实不算难。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三段论。所有的问题全由这个不服引起,而所有的故事就是为了反思这个问题。石头化成美玉成天随着宝玉,就是为了让这个大观园中的洪常青同志带着它见证十二钗这些有材人的经历。而所有结论也将在十二钗的结局和大观园的毁灭里得出。

难吗?其实非常难。因为曹公没有让我们窥到全璧,后四十回之荡然无存,让我们对十二钗如何结局和大观园如何毁灭充满了疑问。虽然有梦曲和判词给我们定了调子,但不管是F调还是降D大调,那连贯的优美旋律却永远地嘎然而止于第八十回了。虽然有人不辞辛苦给接上了,但终究是好多地方都跑了调了。

以石头作引子,又以石头来贯穿全书,回头作结。实在也是小说史上绝无仅有之创举。曹公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仅此一点,曹公与红楼之伟大就勿需怀疑。那些将石头一会儿代表真宝玉,一会儿又是不是代表宝玉的那些说法,在我看来可以不必争论了。宝玉就站在那里,石头化成的美玉就佩在他的脖子上,相得益彰,互相又有什么指代可言呢?我更相信的是,石头代表了作者,准确地说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它化身为美玉,为我们牵针引线,为我们指明了如何看本书的一个方向。从这里也可以印证出,本书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社会小说,一部关于大材们的遭遇和反思的社会小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Yuan 回复 悄悄话 聆听高论,茅塞顿开!
好个三段论:不服,服不?服!
不甘, 梦里去看材尽其用又如何?不甘不足不平已无意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