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晚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可堪回首(七十四)

(2017-09-27 14:18:07) 下一个

公孙质的请辞令拓跋焘大感意外。

"丁母忧?"拓跋焘放下酒樽,惊讶地上下打量公孙质:"朕为何从未听说过卿尚有高堂?"

公孙质依旧跪地,再叩首道:"臣乡里在上谷郡,幼年失怙,母怜苦守。母子茕茕,相依为命。臣十二岁入嵩山修道,便再无机会返乡侍母。臣入仕朝廷后数接家信,云臣母自臣远离膝下,哀痛弥侵,双目昏眊,垂至失明。臣仰图报君,俯迫谂母,进退维谷。臣身为独子,自叨贵得俸禄,荏苒岁时,贪宠忘亲,无人子之责,每尝夙夜彷徨,不能自止。臣乞陛下悯臣少孤,察臣恳迫,许臣归乡…见老母最后一面…"他的音色已近似悲鸣,眼中泪光闪烁:"先父坟茔远在幽州,老母亡故后臣还需扶柩归葬。荒迷之中,庶事未备。故恳请陛下准臣回乡丁忧持服。"

拓跋焘哑然看着公孙质,眼中的惊讶之色慢慢被哀伤代替。沉默半晌,再次看向公孙质的眼里隐约闪烁着同病相怜。

"卿再三沥恳,朕悯鉴之。圣母恩慈,人子衔环镂骨无以为报。"他长叹一声,沉默片刻,带着不舍的神情勉强笑道:"卿一心要尽孝,朕自然不做寡恩之君。只是,卿一丁忧便是三年,朕再到哪里去寻找如爱卿这般精通天道的人物?"

公孙质沉默了一会儿,向皇帝推荐了两三个名字,又为他们各自美言了几句。这不过是官员辞职必须的套路礼仪,皇帝知他去意已定,无奈地叹口气。

几日后公孙质正式上恳辞表,皇帝准其请,赐御书以荣之。公孙质回到中书省收拾书籍物品,做回乡准备。黄昏时分,秘书丞刘洁前来拜会辞别。

早在公孙质还是太学生时,刘洁就与他相识。这位年轻的后生迅速获得了他的信任和好感。既是同僚又有共同的兴趣,他们常聚于衙署谈经纬论阴阳,有点闲暇时光便在一起钻研占授星象。刘洁保举了公孙质为皇帝的幕僚之一,公孙质那日向皇帝辞行时亦报李投桃提了刘洁的名字。几年相识相助,情谊深厚,刘洁甚为不舍公孙质的离去。尤其一想到参天象解谶语,拿不准的时候少了一个得力的商讨伙伴,今后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刘洁在与公孙质叙旧话别时,颇为伤感忧虑。

"先生不必过于彷徨,"公孙质面带同情宽慰了刘洁几句,之后忽然起身将阁门紧紧关闭。阁中只他二人,公孙质从已收好的行李中翻出一部书,压低声量对刘洁道:"这部《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三十卷,是早年我于嵩山修道时,太上老君降临嵩山,赐与我师父南华天师的。师父后来留给了我。如今我丁忧守制,一去数载,这部书卷暂时用不上,就留给先生吧。"

刘洁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部记载着太上老君预言的书被易占家们称为宝典,江湖上普遍流传着谁得到这部宝典,谁将掌握预知未来的神通。刘洁万没想到自己今日竟有如此惊人的好运,他对着公孙质长时间地顶礼膜拜,千恩万谢后接过书,他虔诚翻开,仔细读了几页,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拿出崔浩的那本占星书对照着看了几眼,低声惊呼道:"原来如此!"

此前无论是杜至柔还是他自己都从这本占星书中准确推算过时事,他因此对崔浩的这本图谶信服不已。然而那书里仍有零星几幅天体图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今日他将那图谶与太上老君的真言相对应,突然参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公孙兄…你看这里…"他的嘴角在抽搐:"老君音里预言,刘举握卯金刀,五世之孙佐治天下。再看这个,"他又指到占星书:"‘太白经天昼见,访轩辕之里,卜金刀之谶!这…这是不是说,刘氏应王?!"

公孙质的脸色也变了,反复将两处对照着看了很久,对刘洁高深莫测地点点头。"金刀之谶,名曰一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子。"

刘洁当即追问道:"若刘氏应王,继国家后,我审有名姓否?"公孙质又看了看书,微微摇头道:"有姓无名。"

刘洁石塑般呆坐半晌,失血的双唇终于微微一动,牵出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

公孙质辞官归故里,走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上疏在京师建道坛,崇奉天师显扬道业,请皇帝亲自到道坛受箓。皇帝欣然接纳,并改年号太平真君,以显示自己尊崇道家,是被太上老君辅佐的北方太平真君也。受箓那日皇帝头戴莲花白玉冠,身上大红九宫八卦道袍,率领文武百官笠临灵台,接受道士作法后授予的画符。尽管那身打扮将他衬托得面如冠玉,左右仙童玉女周身云霞烟雾,众人抬头仰望之际,仍不免心生惶惑:这位天平真君浓眉大眼,孔武威猛,一脸的小黑胡子,实在与传说中的真人道骨仙风的形象相去甚远。然而显然皇帝自我的感觉十分良好,接着下敕将道教尊为国教,魏国以后的皇帝登基,都要到道坛受箓,以此表明鲜卑人统治中原合乎理法天意。国内一批方士易占家亦被启用,其中佼佼者比如刘洁,虽职位不变,却也令其再次参知军事。皇帝已下了决心,就在这年的夏秋, 他这个太平真君要挥师北上,对柔然进行一次毁灭性地军事打击,彻底消灭柔然的有生力量。吴提乘魏军伐凉国内空虚,大举进犯的往事使魏国蒙羞,也使拓跋焘恨之入骨,屡次发誓要严惩柔然,不灭掉这群虫子死不罢休。

杜至柔在后宫的日子依然平淡,无甚新意。若说变化,也仅仅是公孙质辞官不久,她的父亲杜景言也上疏致仕,告老还乡了。杜氏并其宗族眷属二十余口举家迁回河北逐郡,唯一在仕的杜源三年前督察黄河水利有功,才干魄力均为皇帝赏识,因此外放寿阳太守,治理地方去了。寿阳为淮河北岸重镇,地处刘宋与大魏的边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委派到那里去镇守,皇帝对杜源的信赖可见一斑。只是如此一来致仕的致仕,外放的外放,杜至柔在京城里便再无娘家可依。虽然她自入宫后见到他们的机会屈指可数,连女眷也只在宫中庆典朝贺时远远地望上一望,可总归心里有个依靠。如今全走光了,她偶尔想起,脸上不免出现郁郁寡欢的愁容,让皇帝见了心疼不已。

皇帝自从决心征讨柔然后又忙碌起来,每日散朝后又与众将领研讨战事攻略,典军练兵,总要到黄昏时分才回燕居的后殿,此时才是杜至柔听命效力的时候。实际上皇帝大部分诰,敕,诏,命,都不是杜至柔写的。白天无论在朝堂还是在与大臣议事的勤政殿,出纳王命都有专人执掌,通常是秘书监丞。她只在皇帝回来后才会被他当秘书使唤:那时刻宫门都已关闭,外官不得滞留内宫,禁中再无一个男性踪影,除了皇帝。杜至柔每日白天要在皇后跟前侍奉,傍晚酉时再来武英殿伴驾,帮他整理奏章撰写文移,经常是忙到寅时皇帝回寝宫歇息了,她还在武英殿里誊录各种圣旨副本。如此繁重的工作量仍无以打发她的忧思,拓跋焘在与她说话时常会发现她在走神,他认定那是她在思念远在河北的父母家人。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放下手中事逗她开心说笑一番,言语关慰甚是体贴。忽一日又想起端午节随口提到要教她骑马,遂兴致勃勃拉她到校场训练起来。他原本只想解闷,并未上心教,却不想杜至柔练的颇为刻苦,腿上的皮肤都磨破了也咬牙坚持着,每日无论多忙,有没有他来教,都会去马场练习。在拓跋焘眼里她一直是个文静优雅的女孩,对于骑马射猎这些胡女才有的喜好一向敬而远之。他有一次在教她骑马的时候好奇地问她为何忽然转了性情,她翘起嘴唇,红扑扑的脸蛋上娇嗔尽显。"才不叫她们专美。"拓跋焘这才想起那日他无意间夸奖皇后的话,原来这小妮子竟然就吃了醋,耿耿于怀到今日仍不愤。他放声大笑,心中受用极了。自从她再次回到他身旁,他就再没见过她为自己争风吃醋,捻酸拿乔的可爱模样。她挨了那一番严厉惩治以后真的是变乖了,太乖了,低眉顺眼地在他面前奉迎,常令他懊悔不已。他以为他再也得不到杜至柔为他而生的妒嫉心了。事隔多年又见到那令他心痒的神态,他满心欢喜地伸出手,在她一侧的腮上轻轻掐了几下,情不自禁地笑道:"真好看!你现在这个脸色才是我最爱看的。不错,再练些日子,把体格练得再健壮一点,便可与我一同出征蠕蠕了。"

杜至柔道:"陛下又说笑了。从古至今哪里有男子打仗,身边还带个女人的。"

"怎么没有?"拓跋焘扬眉反驳:"那楚霸王项羽,不就是走到哪里都带着他心爱的虞姬么?既然他能,我为何不能?据说无论项羽打了多少败仗,那虞姬一直陪着他,当真称的上是生死相随。此生能得如此一位红颜知己,只这一点,项羽虽然败了也是真英雄。那刘邦尽管得了天下,却始终没有一位象虞姬那样的女子真心爱他。不知为什么。"

"因为刘邦从来不对他的女人付出真心。"杜至柔淡淡接口道:"他可以把自己的女人抵押给敌人做人质,还可以任意将他年幼的儿女揣下车以保他自己的性命,他的父亲落入项羽之手,项羽威胁他若不投降,便将他父亲杀掉做成肉羹,而刘邦竟能笑着回答说等做熟了,别忘了分我一口。项羽连声感叹刘邦不是人养的。不幸的是如项羽这般盖世的英雄,却斗不过不是人养的刘邦。项羽品格高尚,刘邦手段卑劣,为了赢无所不用其极。项羽仁爱不忍、儿女情长,刘邦心狠手辣,六亲不认。项羽出身高贵,保留着先秦以来的贵族精神,刘邦出身市井,为人毫无信仰,做事没有底线。然而最终的赢者,却正是最没有底线的流氓。幸好还有虞姬能让男人们知道,这天地间的确有这样的女子可以为了爱情去死,可以不以成败论英雄。"

"你既如此景仰虞姬,为何只给西施写歌,却不给虞姬做几首?"

杜至柔摇头笑道:"虞姬就不用妾来做歌传唱了。那楚霸王在垓下四面楚歌时,自己便唱过一首,边唱边流泪,太史公以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记之。"

"我知道那首歌,我给你唱,"拓跋焘酝酿了一下,清清嗓子,抬头冲着空旷的练兵场放开喉咙吼了起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咳咳,这什么破歌!不压韵,难怪项羽输了天下。连首歌都做不好!"尾随他们的侍卫憋的笑快要撑破肚皮。杜至柔以袖掩口在马上笑得花枝乱颤,好不容易停下来,喘息着擦掉笑出的眼泪,拓跋焘看着她绯红的脸颊,不好意思地笑道:"看,我很会逗你开心吧。"杜至柔一愣,眼中渐渐升起一片雾水,刚要开口,拓跋焘又道:"恭维我的话就不必多说了,我知道我唱得很不错。作为回报,你也要为我唱一首,上回你的那个什么西施的歌就很好听。这次再作一首虞姬的,等上了战场,你唱给我听。"

杜至柔睁大眼睛:"陛下当真要带妾出征么?"

"当然。君无戏言。"

"大臣会反对的!"

拓跋焘冷淡一笑:"谁活腻歪了尽管反对去好了。再说他们凭什么反对?他们谁有你的头脑智慧谋略?朕需要的是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士,不是他们那群只会吃干饭的狗头军师。原来还有个公孙质,如今连他也不剩,全是酒囊饭袋。他们既反对有才华的女子辅佐朕,自己又没本事替朕分忧,难道要朕输了这场战争才高兴?何况我朝是有女子上战场保家卫国的先例…"

"谁?"杜至柔惊喜叫道:"妾如何不知?"

拓跋焘嘿嘿笑:"木兰啊!不是前几日刚涌现出的么?你的记性实在是差。"

"就知道陛下是开玩笑。"杜至柔闷闷不乐地怨道。

拓跋焘斜眼瞥她:"看你这情形,你是希望能跟随朕上战场的。"

杜至柔抿抿嘴唇,郑重点了个头。拓跋焘满意笑道:"这就是了。朕会让你如愿以偿的。不用担心,北朝风气开放,豪迈的女子见怪不怪,不会有太多人反对的。"

太平真君元年八月,拓跋焘亲率大军北伐柔然。前期战略规划时杜至柔主动献上一策:蠕蠕风驰鸟赴,倏来忽往,夏则散众放畜,秋肥乃聚,背寒向温,南来寇抄,掠抢时吃一口就走,动作迅速诡秘,来去无踪。针对具有蝗虫特点的敌人,应趁夏季他们四散放牧不做准备之际,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大军分兵五道并进,越过大漠后汇合,围歼蠕蠕的可汗庭。拓跋焘深以为然。又与刘洁等几位军师幕僚商议了具体作战方案,拓跋焘自率骑兵三万为中路,兵出五原;乐平王拓跋丕督率十五个将领从朔方出兵,此为东路;乐安王拓跋范和建宁王拓拔崇督率十五个将领从西路出兵,再令中山王拓跋辰督十五位将领作为后援,随后进发,各路大军在鹿浑海会合,之后舍弃辎重,从鹿浑海飞驰浚稽山,再分为二道,一道由拓跋焘统率直捣可汗庭,另一道由拓跋崇西登白阜,刻石记行,直奔天山,围歼西逃的蠕蠕残部。

方案定下来以后,拓跋焘命秘书丞刘洁将其写成诏命下达给各位拓跋氏亲贵,好让他们早做准备。之后拓跋焘选吉日登坛祭群神,占卜出征吉凶,皇后率六宫列于祭坛西侧辅祭。

祭祀结束,夜幕已降临,拓跋焘换下祭服前往仪凤殿,与皇后话别。

这是出发前的最后一晚,二人相拥而卧,情意绵绵,赫连卿的目光久久缠绕在拓跋焘的脸上身上,恋恋不舍。拓跋焘被他看得不好意思,低头抚摸着她的长发,讪然笑问道:"这是怎么了?又不是第一次出征,为何…"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他和她都知道原因。刚刚的吉凶占卜,推六爻的结果是'亢龙在天',卜筮的方士曰'大吉',众将欢呼。然而只有少数人知道《易》里关于飞龙升腾到最高处的预测: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极则太过,龙飞过高,故曰'亢',以高致危,故'有悔'。飞龙孤高无辅,乃孤立无援之象。自从拓跋焘大力遵崇道教,赫连卿便在杜至柔的协助下苦读易经,今日得了这个卦象,她心中不免七上八下。当着众多出征将领的面,帝后二人自然心照不宣地配合方士大吉大利的预言以定军心,背后的疑虑只能二人相互勉励化解,不能让其他人看见。拓跋焘对'有悔'的预测倒是没多放在心上。为打仗而设置的占卜本来就是做给军士们看的,他身经百战,比谁都清楚军人的实力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因素,而非老天的安排。他笑着宽慰了赫连卿几句,二人缠缠绵绵进入梦乡。第二日清早,赫连卿亲自服侍他穿上戎装,将一条镶满了镂雕金片的华丽革带系在他腰间。

"这是什么?"拓跋焘低头,好奇地抚摸那亮闪闪的带钩。

"这是我命人为你打造的腰带装饰牌。上面浮雕的是那只神兽。"赫连卿蹲着身子,一边整理他的袴褶一边说道。

"哪只神兽?"拓跋焘茫然发问。

赫连卿抿唇浅笑:"还是鲜卑人呢,怎么连自己民族的守护神都不知道?传说上古四海八荒之际,献帝紇骨氏在大鲜卑山居住一百代之后,率领鲜卑先人向南迁徙。一路上山高谷深,险阻重重,献帝迷失了方向。此时突现五彩祥云,一只神兽自天而降,这神兽长得像马,发出的声音像牛吼,在前面引路,将献帝与众祖先带出了荒原。此后这个似马似牛的神灵,便被你们鲜卑人奉为族裔的保护神。"

拓跋焘听后更加好奇,解下腰带仔细观察那鎏金神兽牌饰。只见那牌上铸着一只飞马一样的神兽,吻部弯角上翘。那兽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双翼伸展,仿佛在奔腾飞翔。饰牌质地精良,光耀眩亮,金灿灿晃人眼瞳。拓跋焘不禁笑问道:"这鎏的是什么金?如何这般光亮夺目?"赫连卿道:"据说是匠人新近研制出的工艺,在熔金时多加了一种原料,能使鎏金表面更加眩幻多彩,具体怎样妾也不甚清楚。只说是白日头下面更耀眼呢。陛下乾日东君,合该佩此物以为饰,相得益彰。"

****************

1: 拓跋焘终生信奉道教,好在没练丹,因为他父亲和祖父也信方术,都为丹药所误,明元帝死于丹药中毒。拓跋焘对服食仙丹一直不感兴趣。除此之外他都接受。太平真君这个年号是他一生使用了最长的一个年号,差不多13年,直到他死。从他开始北魏皇帝即位时要到道坛接受符箓,表示皈依道教,并象征其代表道教神灵的意志和借助道教神祇的护佑统治汉民族,并成为一种制度被确立起来。这个接受符箓的形式一直沿用到北周。胡人皇帝热心于受道奉箓,虽不能从道教得到直接的佑助,然而这一行为本身已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汉文化的认同感,显示了他们对汉族人民所信仰宗教的高度敬重,其实际功效是在宗教神灵的面前,缩小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在宗教信仰上有了共同性和认同感,能缓解汉民族对“五胡乱华”的强烈反感,有助于鲜卑政权的巩固和稳定,也加速了胡人汉化的进程。

2: 文中的这次对柔然作战实际上是两次,分别发生于公元438年(北魏太延四年;也是南朝宋元嘉十五年),和公元443年(北魏太平真君四年,也是南朝宋元嘉二十年)。由于作战方案(都是分兵出发然后汇合歼灭)和结局差不多,我合并成一次写了。反正结果都挺惨。

文中出现的地名:
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独贵塔拉镇。
鹿浑海: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东麓。
浚稽山:约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国境内戈壁阿尔泰山脉中段。
柔然可汗庭:即柔然汗国的首都。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北。

3: 鎏金神兽牌饰:我在国博拍的。乍一看以为是只兔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