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个人资料
匆匆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拔苗助长”还是“顺其自然”

(2019-01-02 08:39:16) 下一个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家长都感到培育孩子时无所不在的压力。
在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孩子们要面对无穷无尽的测验,考试,随之而来的就是排名。使得许多还没有来得及看清这个世界的学生们,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家长们也到处为孩子开小灶,希望能让孩子出类拔萃,或者最起码能赶上前几名。
中国的教育体系几十年来进步不大,我觉得与此相反似乎有越来越差的倾向。不但有重点中学,还有私校,外校,贵族学校。使得教学环境的差距日渐扩大。
殊不知,孩子的智力,领悟能力是一个逐步开发,前进的过程。过度地启发,灌输,把孩子自己的主动性都给淹没了。孩子习惯于依赖家长的安排,缺乏自己的主动性。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取得班内,乃至全年级的前几名。但是进入下一个学校以后,未必能维持前几名的位置,前几名桂冠的丢失,会导致他精神上的失落。也有可能自暴自弃从此不再努力。
在美国也有部分家长采用相似的思维和方法,尤其在华人,印度人集中的地区。当然环境不同,不会像在中国那么严酷。
我一贯认为,孩子智力,领悟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成长过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长。性别上也有差别,一般来讲,女孩子的智力比男孩子成熟得早几年。所以普遍地可以看到小学里,女孩子的成绩会好于男孩子。在男孩子还在整天开开心心地玩的时候,不少女孩子在功课上已经把男孩子甩出一大截。但是男孩子一旦开始“懂事”以后,他的后继发力是十分令人注目的。
举个我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初中的时候,就和几位“吵客”(那时候叫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称之为“吵客”)成为好朋友,常在一起玩,对功课不上心,得过且过。当然在班主任心目中我们是属于那种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的学生。爱不起来是因为不听话,上课时小动作多,不守纪律。恨不起来是因为,功课也不算太差,能跟得上,又不会犯大错。
考高中时,一大批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就顺理成章地靠进了重点中学(我们那时候没有私校,外校,贵族学校)。我们这几个“吵客”也心安理得地留在了这所不被政府重视,甚至可以说是万般打压的,老教会学校继续我们的高中教育。
进入高中以后,至少是我的学习有了些主动性,对课程的理解也不费劲了。当然成绩也逐年上升,深受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关爱。毕业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天傍晚回学校,在校门口和物理老师坐在一起聊天。他就非常感叹地讲“哎!如果我们学校能多一些你们这样的学生,成为重点学校就没有问题了!”这句话让我感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期盼,感动非常。其实老师是非常尽心的,只是锅里的原材料有差别,想让这样的“厨师”炒出一盘好菜是多么的困难。
考大学,当然也是进了重点学校的他们考上大学的比例高(那年是文革前17年录取率最低的一年,只有24.3%,但是也是唯一一年以成绩录取)。后来,毕业以后由于通讯手段的欠发达,同学之间的联系也不多。
微信和其它现代社交手段发展以后,同学们又逐步地恢复了联系。相互取得了了解,我惊人地发现,那些早开发,早成熟的几位,日后的工作,成就,总的来说不如我们这些后知后觉者。迄今为止,我们留在原来中学不多的几位“吵客”,有院士,名校教授并还在带博士生等。
想要让孩子的将来做到真正有所作为,就应该从他们孩子阶段,逐步养成主动性,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吸取营养。为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基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是的,是的。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顺其自然,但适当时候提醒一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