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个人资料
匆匆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基因检测有何作用? 靶向药物怎样精准治疗?

(2017-08-24 09:28:58) 下一个
肺癌已经成为了我国癌症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70万。肺癌按病理类型可分为非小细胞癌(80%)和小细胞癌(20%),按照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及周围型。
肺癌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患者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正侧位X线检查、CT、MRI(核磁共振)、全身骨ECT以及PET-CT。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后,通过病理学活组织检查才能最后确诊。另外,部分患者还要进行支气管镜、胸腔镜、纵隔镜、经皮肺穿刺以及痰脱落细胞检查,以及胸膜活检术、浅表淋巴结活检术等;还有一些患者甚至需要做分子病理检测,也就是基因检测。患者及其家人往往会问:基因检测对肺癌的治疗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基因检测:揪出致癌终极元凶
医学研究证实,肺癌的发生是因为体内几十种驱动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发生突变的累积,加上环境致癌因素的刺激造成的。驱动基因是肿瘤发生的“元凶”之一,其基因突变后,就可以把癌细胞调动起来,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驱动作用。
 
目前已经鉴定出的肺癌驱动基因有不少,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角质细胞等细胞的表面是上皮生长因子(EGF)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的受体。EGFR等蛋白酪氨酸激酶功能缺失或其相关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活性或细胞定位异常,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中国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高达50%。
 
ALK是一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是肺癌的驱动基因之一。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融合占3%~11%,其他驱动基因有 KRAS、HER2、ROS1、MET等。经过基因检测后,医生能够为患者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使患者有可能获得最大的生存益处。
 
靶向药物:有的放矢的肿瘤“导弹”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以手术、放疗为主,全身治疗则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目前,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到个体化分子靶向“精准”时代。医生从被检测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细胞或癌性胸腔积液提取和纯化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基因状态,即可预判出患者对于各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并有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而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

对于那些基因突变阳性的肿瘤患者,靶向治疗无疑是更好的治疗选择。传统的化疗药物对于生长旺盛细胞的杀伤力最大,在杀死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人体原来就生长得很快的一些正常细胞,比如胃肠道细胞、头发中的毛囊细胞、造血细胞等。因此,化疗后会出现呕吐、腹泻、掉发、贫血、抵抗力低下等不良反应。而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肿瘤突变的基因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选择性地破坏这些带有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导致其特异性死亡,而不破坏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传统化疗药物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炸弹般炸毁一片;而靶向药物更像一个精确的导弹打击系统,具有相对精确性。已有研究表明,根据特定的驱动基因选择特异性的靶向治疗,可大大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EGFR-TKI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目前最重要的肺癌靶向药物。作为最早进入临床应用的靶向治疗药物,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应该尽早使用,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不论是一线、二线、三线,还是维持治疗,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此外,EGFR-TKI还能够提高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的各种分子靶向药物相继问世,正逐渐改变着肺癌的治疗局面。正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无论一线、二线还是后线治疗选择,都将会造福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赵怡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zl9876' 的评论 :
梅子好!人生常有不测,只要活得开心,活得有意义就足矣。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匆匆好文,近十年前,老妈病重我不得不每年回去三至四次,导致呼吸道非常不好,仅这两年,我就做了两次肺镜检查,还有多次的CT以及核磁检查,人的肺是最娇气最脆弱的器官,稍不慎,就会出问题,况且我又被列入高危人群,更是谨慎小心,得幸于这份谨慎,直至今日,没有发现任何病变,我常庆幸自己虽有很不好的征兆,但有老天庇护吧!谢神明对我的关照,我常常提醒自己,一定多去看医生,万不可向霞一样,走得那样匆忙和不甘心,也很遗憾和惋惜,没能很好的帮上霞,我说的都是心里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