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个人资料
匆匆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丁先生谈“德大西菜社 ”

(2016-04-16 07:24:48) 下一个

今天,遇到丁先生的时候,觉得他有些莫名的兴奋,打扮的西装笔挺,头势色色清。丁先生神秘兮兮的说,今朝爷叔带侬起爷叔当年“谈旁友”额晨光起额最最“高大上”额地方!

乖乖隆地洞!跟着爷叔去追忆青春,寻觅老上海的初恋。

话不多说,走起!

厚重的旋转门、高挑的吊顶、实木的桌椅、马塞克的地砖、西式的窗楣、轻柔的背景乐......时间,小编仿佛一下就被拉回到几十年前的十里洋场。

丁先生说,这里是当年他和老伴约会的地方。于是,每次路过,脑海中总会不由地臆想着那时的场景。

德大的标志性美食不少,色拉、牛排、葡国鸡、罗宋汤。。。。。。那就来一轮吧。

如果说牛排是“德大”当之无愧的花魁,那自制“德大色拉”就是最闪亮的绿叶。“德大”色拉入口滑爽,奶香浓郁,绝对是一种味蕾的享受。除此之外,意式烩鲑鱼清淡而馨香,德国烤猪手鲜美而不油腻,也是让人垂涎三尺的佳肴。

正当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丁先生突然冒了出来。好嘛,看来爷叔已经回过神了,那就听丁先生说说吧。

丁先生说,在民国的上海,“德大”是一张名片,是一个梦想。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坐在里面,而平常百姓则只能望而兴叹。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西餐逐渐从上流社会走向弄堂里的小市民,越来越多的上海人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悠闲地坐在德大西菜社里品尝美味的西餐。

德大是上海第一家由华人创办的西餐厅。清末,1897年,随着西风东渐,德大西菜社正式挂牌营业,主营德国西餐。

不过,“德大”的西菜属于番菜,即改良过的西餐,这是“入乡随俗”的需要。不但不会让人觉得不正宗,反而会更加受到上海人的欢迎。这就像最地道的俄国菜,因太粗糙太油腻而始终不能进入上海人的视线一样,而改良后的俄国菜则将老一代上海人都培养成了罗宋汤的粉丝。

此外,“德大”的招牌菜是“葡国鸡”和“里脊牛排”。如果你认为“葡国鸡”一定是葡萄牙名菜,那你就被它的名字“忽悠”了,其实,这种将咖喱洋葱土豆做得极浓稠、装在罐样容器里的鸡块,葡萄牙人并不怎么爱吃,也并不是那里的典型食品;美味的“里脊牛排”,倒是德国人的最爱,老上海人只要一提到牛排,便会想到“德大”,细细品味它的牛排,口味的确与众不同。

最后,还是科普一下历史,1897年创始于虹口区塘沽路,因供应德国大菜而起名的“德大饭店”。经营西菜原料,自制火腿、培根、沙生治等,并设立西菜餐厅,供应西式大菜,后又增设欧美西菜。服务于附近的外国侨民、机关人员、银行职员、记者等各界人士,企业颇有声誉,生意日隆。九十年代因市政动迁,德大搬迁至南京西路473号,2009年初,德大又在云南南路2号开设德大咖啡餐厅。

(ZT)上海黄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夫子' 的评论 : 现在恐怕连这个数都不止了。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翩翩叶子' 的评论 : 谢谢错爱,我会尽我所能。
夫子 回复 悄悄话 75年三个人在德大吃饭, 5个菜, 才花了5块多钱。 隔天到红房子, 也是5块多。 后来三个人到衡山饭店吃中餐, 连外卖一只, 才一块四毛七, 来美国之后, 有一次搬家, 竟还看到那张衡山饭店的收据, 感叹良久, 现在三个人少说也要¥1400.。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多写点,关于上海的事体。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喜欢匆匆客写的关于上海的文章。看后,恨勿得马上飞回去。
喜欢在德大喝咖啡,碰到的老克勒多于小青年。
老早特男朋友约会,吃饭欢喜到德大。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一并回答各位朋友的点评,一提起德大,上海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南京东路上的那个。以前在中国吃西餐,一方面是吃异国风味的菜肴,另一方面是体会它的情调。好长时间没有去过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感觉。
Blue-Crab 回复 悄悄话 好多年没去了,还念。
上海大男人 回复 悄悄话 三年前,我们几个小学同学和老师聚会,讨论地点,几乎同时跳出“德大”于口中,我们认为最高级的地方。非常熟悉的气氛,中年大妈服务员,扎堆谈话,服务热情比过去好多了。记得过去的德大牛排是煎碎肉饼,现在知道叫汉堡。葡骨鸡,咯面,久违了。
mikeOZ 回复 悄悄话 葡国鸡。一只鼎!
xiaoge 回复 悄悄话 80年代常去德大,最喜欢吃葡国鸡和柠檬派,是在南京东路中央商场隔壁,因为我姑姑家就在对面冠龙照相器材商店楼上。
大方毛毛 回复 悄悄话 德大的菜点真的很不错。记得它是在中央商场边上的。曾经去中央商场“淘货”时总喜欢去那里坐坐。久违了!
荔枝100 回复 悄悄话 我所记得的80年代德大,地点在四川路(南京东路以南),菜只也不是照片上的样子,比较老式、海派。据说现在去德大的以老年人居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