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个人资料
匆匆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骑楼下的城市记忆——金陵东路成为风貌保护道路

(2015-07-01 19:26:04) 下一个




 
骑楼下的城市记忆——金陵东路成为风貌保护道路


所谓的“骑楼”,就是在建筑物一楼临街部分打通为行人走廊,上方的二楼楼层状如“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骑楼的由来,有说中国古已有之,系传统“不见天街”的变形;有说乃洋人东来,不适应热带气候,为求凉爽,在洋楼前加盖了一层“廊房”(
Veranda),随着洋势力扩张,便在南亚、东南亚、华南等地遍地开花,处处骑楼了。


 
金陵东路骑楼

位于黄浦区境内的金陵东路,东起中山东二路,西至西藏中路、西藏南路,与金陵中路相接,全长1402米。1849年在上海成立法租界,1860年该路为法租界修筑的第一条道路,因当年法国领事馆在此路,故名公馆马路,又称“法大马路”。1908年在此开通第一条有轨电车。1914年以前是上海最重要干道。1943年改金陵路,1945年12月改金陵东路。沿路两侧大多为仿法式样骑楼建筑,是全国仅存的保存最完好、最长的骑楼街道。而上海人知道金陵东路,也正是因为这独一无二的建筑——骑楼。

 

 

 
只为征收,不会拆除


前些日子,一则网络消息传言说金陵东路紫金路里弄正在动迁,历史悠久的“骑楼”已被刷上“拆”字,恐怕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引发众多热议。对此,黄浦区政府新闻通气会明确表示:金陵路骑楼,不是文物,但是申城历史的一部分,非但不会拆除,而且已申报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道路推荐名录。5月20日,市规土局公开确认了金陵东路的风貌保护道路地位。“上海规土发布”官方微博明确表示:“金陵路‘骑楼’不仅不会拆,还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且由于“‘骑楼’是金陵路标志性的历史风貌,目前保留情况较好”,金陵路已经“纳入上海新增风貌保护道路的拟定名单”。至于该地块的后续建设方案,将在充分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的意见后决定。
 

 
金陵东路居民口述

金陵东路423弄于1932年拆除旧房,在此地建造了三层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25幢,另建沿街带骑楼店面房屋10幢,取名笃行里。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闸北、虹口后,一些商号为避战火纷纷迁到这一带营业,该里10幢店面房子开设商铺,弄内石库门房子租给掮客作“歇壁字号”(俗称拎包掮客)成为织袜、织染、电织行业接洽业务的场所。居民大多是经商的老板,一幢楼一户,住房和办公室都在内,兼营批发。一直到1958年才有所改变。


40、50年代的金陵东路还很安静,周边最常听见的,便是有轨电车经过时熟悉而富有规律的声音。然而不久之后,上海中药三厂把加工厂搬到了这里,从此无论白天黑夜都充斥着机床的声响,居民不堪其扰。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诉,加工厂最终搬离了这里,但金陵东路并没有因此恢复最初的宁静。



到了80、90年代,金陵东路开始变得繁华而热闹。那时无论是前往宁波还是舟山,都要在这里买票,再到十六铺乘船。每当暑假,这里更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沿着金陵东路,往西走,高高骑楼下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骑楼的廊柱上面写着各家店铺商品的名字,这些商品名,大多都是由美工人员,骑在人字梯上直接描写的,有着各种字体。


然而随着南浦大桥的兴建落成,码头水运生意的清淡,金陵东路的商业中心地位逐渐没落。后来这条街成了装潢建材一条街,也兴旺了一阵子,但随着其他建材市场的崛起,这里只得再度“变身”,成为了现在的“乐器街”。


事实上,距离金陵东路上开出第一家乐器行“万里琴行”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截至去年9月,落户金陵东路的乐器行近50家,分别隶属于30多家文化企业,大到买架钢琴,小到换根琴弦,这里俨然已是沪上爱乐人的首选。然而无论如何,后来的种种与鼎盛时期的热闹程度相比始终相去甚远。现在的金陵东路,似乎只余下了风貌犹在的骑楼,仍然记录着这条路往日的辉煌印记。

 

 
繁华而喧嚣的金陵东路,作为一代人的记忆,已经在历史中渐行渐远了。如今走过此地的年轻人,或许再也无法想象当年的盛景。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店铺如何改换,时代如何变迁,只要当他们经过充满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会告诉他们——曾经的这里,是有多么不同。
 

(Z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