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儿子在西方长大 --- 26. 中文学校

(2016-03-23 15:23:03) 下一个

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到北帕定居的华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当地的中小学校都不开设中文课,而华人子弟又有学习中文的需求,梅西大学的几位老师便组织建立了一所社区中文学校。尽管招生的学生多少有些华人背景,但很多孩子的中文水平基本是从零开始。虽然是历史教师,妻子在国内还有为俄国留学生讲授中文的经验,这样,妻子从2005年8月6日开始在学校担任中文教师的工作。中文学校只在周末开课,与正常的上班时间并不冲突。

虽然华人社区的活动越来越红火,但妻子就职的公司近来有些不大景气,工作越来越少,后来妻子干脆辞了职,在2007年5月30人在公司工作了最后一天后,便永远的离开了这家公司。离职后的妻子在一家幼儿园找到了一份幼儿教师的工作,庆幸当时的新西兰还没有把幼儿教师文凭作为幼儿园任职的基本条件。

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中文的兴趣,华人新社团计划于2007年9月29日在北帕举办中文比赛,由妻子全权负责。比赛相当正式,邀请了梅西大学的中文老师和有关专家做评委,买了各种奖品和纪念品。并提前租好了场地。

在这期间,2007年8月25日在在惠灵顿也有一个地区中文口语大赛。为了检验北帕中文学校的教学成果,也为了学习大赛的组织程序,妻子于8月16日为北帕的中文学校报了名,准备参加比赛。报名之后,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参赛,妻子首先确定了参赛人数,并安排角色,准备材料,星期天开始排练,星期三和星期五两次集训,星期六正式参加比赛,却意外的获得朗诵小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对中文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对家长们也是一个莫大的安慰。

有了惠灵顿的成功,北帕中文学校的孩子们和很多校外的孩子们的兴致也被激发起来了,都积极报名参加北帕的中文比赛,甚至还有个别老外也报了名。比赛以多种形式呈现,有讲故事、朗读、表演,可想而知,这次中文比赛相当成功。中文学校的影响也逐渐扩大。

妻子就这样整天的忙碌着,虽然社区很多工作都是义务的,却快乐而充实。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却让她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动。看着新闻媒体和网络上的照片和视频,她泪流不止,感叹生命的脆弱与意志的坚强。不能亲身前去救灾,妻子捐了五百新元,儿捐子30新元,为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尽一点微薄之力。

2008年的8月8号晚上8点整,北京奥运会开幕了。开幕式上的宏大气势、那慢慢打开的中华传统文化画卷、四大发明与中国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都让她妻子激动,儿时的那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再次由那天籁一般的童声女高音唱出的时候,妻子又流泪了,但这次是由于高兴、激动和自豪。文革期间这首歌已经听得没有任何感觉,甚至有些生厌,但今天再听,却是那样的亲切、悦耳,几个月以来的由大地震带来的沉闷和压抑一扫而过。

2008年10月5日,北帕的中文比赛扩展至整个玛纳瓦图地区,而惠灵顿的中文比赛好像是由于缺少经费停办了。这样北帕的中文比赛实际上已经成了新西兰北岛南部地区唯一的中文比赛,规模自然大了许多,是在北帕会议中心举办的,参赛人员来自整个新西兰北岛的南部地区。同去年一样,相当的成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国际浪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是蛮多的,当初,学校办的有声有色。只是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的确,中文学校的活动还是蛮多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